荊溪大師始終心要曰:‘夫三諦者,天然之性德也。中諦者,統一切法。真諦者,泯一切法。俗諦者,立一切法。舉一即三,非前後也。含生本具,非造作之所得也。悲夫!秘藏不顯,蓋三惑之所覆也。故無明翳乎法性,塵沙障乎化導,見思阻乎空寂,然茲三惑,乃體上之虛妄也。於是大覺慈尊,喟然嘆曰:‘真如界內,絕生佛之假名。平等慧中,無自他之形相。但以眾生妄想,不自證得,莫之能返也。’由是立乎三觀,破乎三惑,證乎三智,成乎三德。空觀者,破見思惑,證一切智,成般若德,假觀者,破塵沙惑,證道種智,成解脫德。中觀者,破無明惑,證一切種智,成法身德。然茲三觀,三智,三德,非各別,非異時也。天然之理,具諸法故。然此三諦性之自爾,迷茲三諦,轉成三惑。惑破藉乎三觀,觀成證乎三智,智成成乎三德,從因至果,非漸修也。說之次第,理非次第,大綱如此,綱目可尋矣。’
佛弟子文庫 > 佛學次第統編 > 正文
【滅相非是滅因】 p1214 顯揚十四卷十七頁云:復次若執滅相為滅因者;此能滅相、與所滅法、為俱時有?為不俱耶?若...【阿賴耶識行相所緣】 p0781 成唯識論二卷十六頁云:此識行相所緣云何?謂不可知執受處了。了、謂了別。卽是行...亦名:不挑缽中戒釋名 行事鈔·隨戒釋相篇:「不挑缽中者,置四邊,挑缽中央至缽底。」(事鈔記卷二五·四○·六)...【無種性】 又作無有出世功德種性、人天乘種性,為唯識所立的眾生之五種種性之一。無種性者雖無三乘無漏種子,然具...子題:不受持缽罪、孔罅、罅 行事鈔·缽器制聽篇:「明失法諸相。(一、約穿損明失法)善見,雖先受持,若穿如粟米...(雜名)佛教謂圍繞須彌山四方之外海為四海。...【軍遲】 此雲瓶。寄歸傳云:軍持有二:若瓷瓦者,是淨用;若銅鐵者,是觸用。西域記云:捃稚迦,即澡瓶也。舊...(一)又稱三平等、三三昧耶。密教以身、語、意三密平等為三平等;為密教基本教義之一。凡真言之行法,俱以此三等為根...(雜名)依觀佛三昧海經十(念十方佛品)所記奉獻香華時之發願文而作者。於法會之式為供養文諷詠之。見魚山集略。...梵語 sajksipta-vinaya。意譯略教。即世尊臨涅槃時略說隨方毗尼之教。所謂「隨方毗尼」,即戒律中佛未禁止之事、未...即七次受生於人天之間,乃「極七返有」思想之轉訛。(參閱「極七返有」5477) p94...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一切大聖,神通已達。其名曰:尊者了...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 古筠比丘德異撰 妙道虛玄不可思議,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於多子塔前,拈華於靈山會上,...無量義經序 蕭齊荊州隱士劉虯作 無量義經者,取其無相一灋,廣生眾教,含義不貲,故曰無量。 夫三界群生,隨業而轉;...學佛的目的,在於解脫、自在。而不少人,學佛之後,處處受束縛,處處左右為難。這說明,他學佛的方法不對,沒有掌握...第十八願的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這個十念是通兩時,通平時,也通臨終。這個對我們也是很有作用的,你衹要...皈依是入佛法門的第一步。《優婆塞戒經》說:若男若女,若能三說三皈依者,名優婆塞、名優婆夷。(淨三歸品第二十)...富貴人家子弟,多不成器,其源由於愛之不得其道,或偏與錢財,或偏令穿好衣服,錢隨彼用,則必至妄吃致病。若為彼存...法錦自言性多瞋習,老人因以方便調伏,而示之以忍辱法門,更為開導之曰: 永嘉大師有言:我師得見然燈佛,多劫曾為...釋尊在祗園精舍向僧眾講述布施的功德: 如果附近發生火災,聰明人會想到風向、水源等事,預測危險的程度,馬上搬出...淨土宗其實在逐漸衰微當中,這是很遺憾的事!念佛人很多,成就的人非常的少。 為什麼? 有人提倡念佛人不看大藏經典...人生之大問題,曰衣、食、住、行。單論食之一項,吾人自累世來,缺乏合理思想,習成肉食。迨知識漸進,習亦漸改。故...
始終心要
【佛學次第統編】
上篇:破三惑 | 下篇:法界圓融 |
【界增長】 p0865 瑜伽三十七卷二十一頁云:界增長者:謂本性善法種子具足為所依止,先來串習諸善法故;後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