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祖師子比丘者。中印度人也。姓婆羅門。得法遊方至罽賓國。有波利迦者。本習禪觀。故有禪定知見執相舍相不語之五眾。尊者詰而化之。四眾皆默然心服。唯禪定師達磨達者。聞四眾被責憤悱而來。尊者曰。仁者習定何當來此。既至於此胡雲習定。曰我雖來此心亦不亂。定隨人習。豈在處所。祖曰。仁者既來。其習亦至。既無處所豈在人習。曰定習人故非人習定。我雖來此其定常習。祖曰。人非習定定習人故。當自來時其定誰習。彼曰。如淨明珠內外無翳。定若通達必當如此。祖曰。定若通達一似明珠。今見仁者非珠之徒。彼曰。其珠明徹內外悉定。我心不亂猶若此淨。祖曰。其珠無內外。仁者何能定。穢物非動搖。此定不是淨。達磨達蒙師開悟心地朗然。尊者既攝五眾名聞遐邇。方求法嗣遇一長者。引其子問尊者曰。此子名斯多。當生便拳左手。今既長矣。而終未舒。願尊者示其宿因。尊者睹之。即以手接曰。可還我珠。童子遽開手奉珠。眾皆驚異。祖曰。吾前報為僧。有童子名婆舍。吾嘗赴西海齋。受嚫珠付之。今還吾珠。理固然矣。長者遂舍其子出家。祖與受具。以前緣故名婆舍斯多。祖即謂曰。吾師密有懸記。罹難非久。如來正法眼藏今轉付汝。汝應保護普潤來際。偈曰。正說知見時。知見俱是心。當心即知見。知見即於今。尊者說偈已。以僧伽梨衣密付斯多。俾之他國隨機淹化。斯多受教直抵南天。當魏齊王芳元始八年丁卯歲也。尊者以難不可苟免。獨留罽賓。時本國有外道二人。一名摩目多。二名都落遮。學諸幻法欲共謀亂。乃盜為釋子形像潛入王宮。且曰。不成即罪歸佛子。妖既自作禍亦旋踵。事既敗。王果怒曰。吾素歸心三寶。何乃構害一至於斯。即命破毀伽藍祛除釋眾。復自秉劍至尊者所。問曰。師得蘊空否。尊者曰。已得蘊空。曰離生死否。曰已離生死。王曰。既離生死可施我頭。祖曰。身非我有何吝於頭。王即揮劍斷尊者首。湧白乳高數尺。王之右臂旋亦墮地。七日而終。太子光首嘆曰。我父何故自取其禍。時有象白山仙人者。深明因果。即為光首廣宣宿因解其疑網(事具聖胄集及寶林傳中)遂以師子尊者報體。而建塔焉。尊者付婆舍斯多心法信衣為正嗣。外傍出達磨達四世二十二師。祖罹難時。乃在魏高貴鄉公己卯歲也
佛弟子文庫 > 佛教人物傳 > 正文
又作至那。據翻譯名義集卷三脂那條載,「脂那」一詞,凡有二義:(一)指「支那」,意即文物國,乃讚美此方為衣冠文物...(術語)十二光之一。阿彌陀佛之光明也。阿彌陀佛之光明,無論山河雲霧等外障,即貪瞋癡慢等內障亦不能障蔽,且為照...(人名)杭州靈芝寺元照,字湛然,初依東藏慧鑒律師專學毗尼。後從神悟禪師講天台之教觀。復從廣慈之才法佛受菩薩戒...亦名:知足受衣 子題:在家人知足、出家人知足 含注戒本·三十舍墮法:「若三衣都失,彼(比丘)應知足受衣。知足有...【無合】 p1042 因明入正理論云:無合者:謂於是處,無有配合。但於瓶等,雙現能立所立二法。如言於瓶見所作性及無...四邪命食之一。下口,巴利語 adhomukha,本指臉部低下之意,故「下口食」引申為出家人不托乞食而自耕作營生。大智...【種子特性】 種子是一種功能,此功能非物質而有物質的力用。世間色、心萬法,皆自此『能』、此『力』生起,故種子...(雜語)諸種願望皆滿足之意。法華經普賢勸發品曰:普賢!若於欲世授持讀誦是經典者,是人不復貪著衣食臥具飲食資生...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貪見、恚見、慢見、無明見、疑見。...(名數)謂四波羅夷也。顯密各異其戒相。...(雜語)一似黑,二似青,三似赤。似黑者,即緇色,為黑泥之色,似青者,銅青也,似赤者,果實之染色,天竺謂之乾陀...肇論序 小招提寺沙門 慧達 作 慧達率愚,通序長安釋僧肇法師所作《宗本》《物不遷》等四論。但末代弘經,允屬四依...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請佛緣 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時彼南方有...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安立大乘三界唯識。以契經說三界唯心。心意識了名之差別。此中...前 言 諸位大德比丘、諸位居士同修: 在東林祖庭,我們一道來研討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是非常殊勝難得的因緣,亦是...唯識學把整個凡夫到成佛,把他的修行分成五個階位:就是資糧位、加行位、通達位、修習位乃至於最後的究竟位。我們從...一個中年人,年輕時追求的家庭事業都有了基礎,但是卻覺得生命空虛,感到彷徨而無奈,而且這種情況日漸嚴重,到後來...問: 學佛人如果都想依教奉行,把念佛擺在第一而無暇參與義工活動,那寺院如何進行各種慈善義務工作?我們該如何在...佛法對人生的解釋,是從因緣的角度來解讀人生的,說諸法因緣生。當然,這個觀念世間慈善家也提出說──善有善報、惡...為佛弟子,若欲成為和睦相處的夫妻,應如何相待呢? 一、了達夫妻皆是緣,因此不可要求對方完美,以有緣才來相聚,...很多人都希望能修福,希望自己的生活過得好一些,過得自在一些,富足一些。因此,會去做許多的善事,諸如布施、供養...引生修學的動力,就是所謂的精進。有些人剛開始學佛是很精進,但是慢慢的,行就沒有力量,我們說老參沒有力量。為什...
第二十四祖師子比丘《佛祖歷代通載》
【佛教人物傳】
上篇:第二十三祖鶴勒那《佛祖歷代通載》 | 下篇:第二十五祖婆舍斯多《佛祖歷代通載》 |
十種發心之一。下品,指於作善之時,即生後悔心。十善,指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