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潛字法深。姓王。琅玡人。晉丞相武昌郡公敦之弟也。年十八出家。事中州劉元真為師。元真早有才解之譽。故孫綽讚曰。索索虛衿。翳翳閑沖。誰其體之。在我劉公。談能雕飾。照足開蒙。懷抱之內。豁爾每融。潛伏膺已後剪削浮華崇本務學。微言興化譽洽西朝。風姿容貌堂堂如也。至年二十四講法華大品。既蘊深解復能善說。故觀風味道者。常數盈五百。晉永嘉初避亂過江。中宗元皇及蕭祖明帝。丞相王茂弘大尉庾元規。並欽其風德友而敬焉。建武太寧中。潛恆著屐至殿內。時人咸謂方外之士。以德重故也。中宗蕭祖升遐王庾又薨。乃隱跡剡山以避當世。追蹤問道者已復結旅山門。潛優遊講席三十餘載。或暢方等。或釋老莊。投身北面者莫不內外兼洽。至哀帝好重佛法。頻遣兩使慇勤征請。潛以詔旨之重暫游宮闕。即於御筵開講大品。上及朝士併稱善焉。於時簡文作相。朝野以為至德。以潛是道俗標領。又先朝友敬尊重。挹服頂戴兼常。迄乎龍飛虔禮彌篤。潛嘗於簡文處遇沛國劉惔。惔嘲之曰。道士。何以游朱門。潛曰。君自睹其朱門。貧道見為蓬戶。司空何次道懿德純素篤信經典。每加只崇遵以師資之敬數相招請。屢興法祀。潛雖復從運東西。而素懷不樂。乃啟還剡之仰山遂其先志。於是逍遙林阜以畢餘年。支遁遣使求買仰山之側沃洲小嶺。欲為幽棲之處。潛答雲。欲來輒給。豈聞巢由買山而隱遁。後與高麗道人書雲。上座竺法深。中州劉公之弟子。體德貞峙道俗綸綜。往在京邑維持法網。內外具瞻弘道之匠也。頃以道業靖濟不耐塵俗。考室山澤修德就閑。今在剡縣之仰山。率合同遊論道說義。高棲皓然遐邇有詠。以晉寧康二年卒於山館。春秋八十有九。烈宗孝武詔曰。深法師理悟虛遠風鑒清貞。棄宰相之榮。襲染衣之素。山居人外篤勤匪懈。方賴宣道以濟蒼生。奄然遷化用痛於懷。可賻錢十萬星馳驛送。孫綽以深比劉伯倫。論雲。深公道素淵重有遠大之量。劉伶肆意放蕩以宇宙為小。雖高棲之業劉所不及。而曠大之體同焉。時仰山復有竺法友。志業強正博通眾典。嘗從深受阿毗曇。一宿便誦深曰。經目則諷見稱昔人。若能仁更興大晉者。必取汝為五百之一也。年二十四。便能講說。後立剡縣城南台寺焉。竺法蘊悟解入玄。尤善放光波若。康法識亦有義學之功。而以草隸知名。嘗遇康昕。昕自謂筆道過識。識共昕各作右軍草。傍人竊以為貨。莫之能別。又寫眾經甚見重之。竺法濟幼有才藻。作高逸沙門傳。凡此諸人皆潛之神足。孫綽並為之讚不復具抄。
佛弟子文庫 > 佛教人物傳 > 正文
(名數)對於三惡趣而立三善趣。如修羅,人,天,三趣是也。...1、天道、阿修羅道、鬼道等三道的通稱。 2、神妙之道,即佛道。...四條通向涅槃的道路,即 一、加行道,謂先於三賢四善根位加力而行三學之位。 二、無間道,謂加行功德成就而...隨染本覺二相之一。為「智淨相」之對稱。指還於清淨本覺業用之相。即依智淨相(始覺究竟與本覺一致)而無量功德之相...【勵修習】 p1405 雜集論十卷二頁云:勵修習者:謂為對治心下劣性隨煩惱。心下劣性者:謂於勝品所證功德,由自輕蔑...(傳說)經律異相九,有坐海以救估客一章。昔菩薩與五百商人入海采寶,遇大飄風。菩薩曰:我為眾生舍身,海神所惡者...【能作因】 p0891 雜集論四卷十五頁云:又自性故,差別故。助伴故,等行故,增益故,障礙故,攝受故;是因緣相...(名數)就金剛界之五智如來而各分忿怒王也。補陀落海會軌曰:以五智忿怒相配五智:不動尊毗盧遮那忿怒,降三世尊阿...【隱密教】 p1405 如教導有十二種中說。 二解 顯揚六卷十二頁云:九、隱密教。謂多分聲聞藏教。...(物名)Kalala,又作羯羅藍,歌羅邏,羯刺藍,羯邏羅等。譯曰凝滑,雜穢等。父母之兩精,初和合凝結者。自受生之初...【四種欲瑜伽】 p0447 瑜伽二十八卷九頁云:欲有四種。何等為四?一、為證得欲。二、為請問欲。三、為修集資糧欲。...禪秘要法經卷上 後秦弘始年鳩摩羅什等於長安逍遙園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肇論序 小招提寺沙門 慧達 作 慧達率愚,通序長安釋僧肇法師所作《宗本》《物不遷》等四論。但末代弘經,允屬四依...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請佛緣 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時彼南方有...10年前,我因患病,在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危難關頭,慶幸遇到了佛法,是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給了我新的生命。在我...成佛作祖,墮坑落塹,所爭只一念間。 這個地方是說明我們修行人經過一生的修行,我們到臨命終時候有兩個差別的果報...有一次,我到寶雞開會,路過文化宮門口時,碰見一個男孩約十八、九歲(河北口音)背著四隻約20餘年齡的大烏龜,在街...古語說:有容乃大,無慾則剛。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無求品自高。 由此可知,欲求是障礙我們純淨,提升的擋路牆。 佛...一個親戚去世了,我們送她到殯儀館火化。我對火化的環節深感神秘和好奇。通過一個朋友的疏通,我被允許參觀了遺體火...1.爾時佛告諸比丘:「於此眾中,我不見一法修行已、多修行已,受人中福,受天上福,得泥洹證,所謂不他淫,身體香潔...當然,這個地方就講到,方法是很重要,觀照力是很重要的。我們要想一個問題:我們每天持大悲咒,大悲咒總持觀世音菩...修學首楞嚴王三昧,它是一個如夢如幻的修學。怎麼說呢?它是雖斷而無能斷所斷,雖修而無能修所修,所以是不可思議。...
竺法潛(晉剡東仰山)《高僧傳》卷四
【佛教人物傳】
上篇:竺法乘(晉燉煌)《高僧傳》卷四 | 下篇:支遁(晉剡沃洲山)《高僧傳》卷四 |
梵語 antarā-bhava。又譯作中陰、中蘊、中陰有。指人自死亡至再次受生期間之識身。為四有之一,七有之一。眾生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