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 正文
(雜語)凡入堂己身之左為下間。法堂方丈西,僧堂南,庫司北,是下間也。見象器箋二。...(雜語)裂破也。無量壽經上曰:摑裂邪網。同述文讚曰:摑古惡反,亦裂也。...亦名:無根殘謗戒制意 戒本疏·九十單提法:「(波逸提)無根殘謗戒八十。制犯與前謗戒無異。唯輕為別。」行宗記釋...(儀式)七七日之齋會,以紙作幡子,使主僧火化之。以期亡靈見幡子之好相而得好身也。釋氏要覽下曰:北俗亡累七齋日...(雜語)張伯淳詩曰:道林卓錫舊種此,彷彿於今八百年。錫者錫杖。僧人所持,卓者拄立,故謂僧人居處為卓錫。...(名數)一譯無量壽Amitāyus,二譯無量光Amitābha,三譯甘露Amṛta,密教稱阿彌陀佛為甘露王,其大咒稱十甘露明者...梵語 trīni smrty-upasthānāni。又作三念處、三意止。(一)為佛十八種不共法之一。佛以大悲攝化眾生,常住於三種...清代僧。字鶴臞,又字君直。號西池。初以修禪得悟,後轉持淨土法門,精勤修持,無有懈怠。住持吳地之怡賢寺,四眾景...(名數)又以八部總該般若。金剛仙論一曰:有感應應世,故說八部般若。以十種義,釋對治十。其第一部十萬偈(大品是...【世間出世間正智】 p0514 瑜伽七十二卷五頁云:何等名為世間出世間正智?謂聲聞、獨覺、以初正智,通達真如已;由...神沙,侍奉閻魔王之鬼神;怒眼睛,憤怒之意。乃用以形容容貌極度恐怖、憤怒之詞。 p4248...佛說月光菩薩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明教大師臣法賢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與大...佛說法滅盡經 僧祐錄中失譯經人名今附宋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拘夷那竭國如來三月當般涅槃與諸比丘及諸菩薩。 無央數...佛說盂蘭盆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大目乾連始得六通,欲度父母,報乳哺之恩...
【原文】 阿逸多①!如是等類大威德者,能生廣大佛法異門。由於此法不聽聞故,有一億菩薩,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一、向孔子學習謙虛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 過於自信是危險的,離成功近,離失敗也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這是...佛教的信徒,可以分為兩大類,就是出家與在家的分別,出家人集合在一起叫出家僧,在家學佛的組織,叫居士林。這兩種...
【經文】 昔有貧窮孤獨老人,無業資生,偶得一斧,乃是眾寶之英,老人不識,持斧砍樹株賣之,藉以活命。砍斫既久,...【印光大師云: 須知真能念佛, 不求世間福報,而自得世間福報: 如長壽無病、家門清泰、子孫發達、諸緣如意、萬事...
大略是這麼三種關口: 對於破本參後,就是見性,但未了事。事雖然多,眼睛已經打開,不怕多,能了一件少一件。那麼...
按照《悲華經》的記載,在過去的時劫中,當阿彌陀佛仍然為轉輪聖王的時候,觀世音菩薩即為此王的第一太子,名為不眴...
梵室偶談 七則 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然則參禪、念佛、止觀、皆方便也。既謂之門,安得同?若知全性起修,全修在...
三量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三量】三量,是現量、比量、非量。量是認識、知識,也是測量的準繩。如以斗量米,以尺量布,以至於以秤量物。唯識學立有三量,是明心識所具的量度。在我人的心識活動中,能認識的作用是識,所認識的對像是境,在此能認識與所認識之間,心識是能量,所認識之境是所量,此能量與所量之間,有識量的生起。如販布者不用尺量,則不知布的長度,吾人心識認識外境,如果沒有心識的計慮量度,則不知此境是黑是白,是圓是方,可見識量在認識作用上的重要性。以能量量所量,所得之果曰量果。識之量度有三種,隨因的不同,其果亦有差別。此三量為:一、現量:現量是能緣之心,量所緣之境時,不起分別計度所獲之量果。但現量之境,要具備三個條件,即一者是現在,以簡別於過去或未來。二者心識認識的對像必須要顯現出來,亦即必須是現行位之法,在種子位不能成為現量。三者現有,在能所位上,即能量之識與所量之境,都是明白現前,和合俱有。二、比量:心識所量度的對像,沒有呈現在前,但可藉著知識經驗,推測比度而獲致量果。如見山下有煙,推知該處有火;見牆外有雙角,推知牆外有牛。三、非量:此是一種錯誤的認知,即是於所緣之境,以錯覺之心錯為分別所獲致之量果,如見繩以為是蛇,見騾誤認為馬,都屬於非量。八識緣境,前五識量度之境,是根塵相對的而生識的直接感覺,此時無分別心,不雜名言,所以是現量。例如眼識緣色,唯緣青黃赤白四實色,不緣長短方圓之假色、及取舍伸屈之形色。但當五俱意識生起,有了分別,就墮入比量或非量了。第六識通於三量,在五俱意識初起剎那,也是現量,第二念就有了分別,即是比量或非量。第七識唯緣第八識的見分執為自我,唯是非量。第八識緣根身、器界、種子,唯是現量。
上篇:三無漏學 | 下篇:三解脫門 |
謂有一類。若親教親教類。軌範軌範類。及餘隨一尊重可信。往還朋友。如法告言。汝從今去。勿壞身業。勿壞語業。勿壞...
下間
摑裂
殘謗戒制意
齋七幡子
卓錫
阿彌陀佛三名
三念住
德立
八部般若
世間出世間正智
神沙怒眼睛
【大藏經】佛說月光菩薩經
【大藏經】佛說法滅盡經
【大藏經】佛說盂蘭盆經

由於不聽聞此法,有一億菩薩退轉菩提

【推薦】人生迷茫時,向聖賢借一點智慧
印順法師:為在家居士說法

野老得斧而不知寶
真能念佛,自得世間福報

黃龍三關

《悲華經》中記載的觀音菩薩本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