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 正文
(名數)此中與我國相傳之十二支相違者,唯虎與獅子而已。然止觀等引大集經將師子改虎(十二支配十二獸,見漢王充之...指善、不善、無記等三業。即:(一)善業,又作安穩業。能得可愛異熟(人天之善果)及涅槃之業。(二)不善業,又作不安...(術語)十地中第八位地之名。色性自在而無有礙,故名。...凡十五卷。隋代費長房著。收於大正藏第四十九冊。通稱歷代三寶紀,又稱開皇三寶錄、開皇錄。以作者之名,故又稱長房...【勝義勝義諦】 四種勝義諦之一,又名廢詮歸旨諦,此即是一真法界,妙體離言,超絕法相,故為勝義。此為聖者之內智...【隨說因】 p1366 瑜伽五卷九頁云:謂依語因依處,施設隨說因。所以者何?由於欲界系法,色無色界系法,及不系法,...又名蓮華服,袈裟的別名,取清淨無染之義。...【樂俱行法】 p1309 品類足論六卷十四頁云:樂俱行法云何?謂若法,樂受相應。...亦名:圓教宗戒體約隨行明持犯 子題:力有常、後習、能憶、能持、能防、熏本識、作戒熏熏成無作、無作戒熏熏起隨行...(名數)眼根以眠為食,耳根以聲為食,鼻根以香為食,舌根以味為食,身根以細滑為食,意根以法為食。見增一阿含經四...(術語)為色界諸天人所有之耳根,能聞六道眾生之語言及遠近粗細一切之音聲者。是由色界所屬清淨之四大而成也。...大般涅槃經序 後秦釋道朗撰 大般涅槃經者,蓋是法身之玄堂,正覺之實稱,眾經之淵鏡,萬流之宗極。其為體也,妙存有...梵網經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窮於玄原之境、萬行起於深信之宅。是以天竺法師鳩摩羅什,誦持此品以為心首。...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大慈大悲憫(mǐn)眾生,大喜大舍濟含識,相好光明以自嚴,眾等至心皈命禮。 南無皈依十方盡虛空...
修行第一件事情不是趕快去修行,不是! 第一個,你不得自在,因為你沒辦法操之在我。你的感受、想法是從什麼地方來...四念處是一種很複雜、很不容易修的修行方法,與五停心:即數息、不淨、慈心、界方便、因緣等五門有密切的關係。現在...
憨山大師:此種法門:第一要決定志;第二要放得下;第三要隨得緣,隨緣即安命也;第四要認得真,即不惑也;第五要厭...康熙大帝在繼位執政60週年之際,特舉行千叟宴以示慶賀。在宴會上,康熙敬了三杯酒,第一杯敬孝莊太皇太后,感謝孝莊...問: 乘願再來的菩薩是化身,還是胎生?如果是胎生,經過胎獄的過程豈不迷了嗎? 大安法師答: 如果是乘願再來的佛...
(上)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有一天,世尊對比丘們開示:猶如屋舍有兩門相對,有人住在當中,有人住...古語道:生死事大,無常迅速。故凡我弟子,均應以戒為師,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菩薩行為己任,以弘法利生、利樂有...
智者大師,示現陳隋之際,開創中國天台宗,提倡歸向淨土。譔著《淨土十疑論》,駁斥當時諸家對淨土之問難,層層遞進...
大菩提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大菩提】菩提意譯為覺、智、知、道。廣義而言,乃斷絕世間煩惱而成就涅槃的智慧。即佛、緣覺、聲聞各於其果所得的覺智。此三種菩提中,以佛之菩提為無上究竟,故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譯作無上正等正覺、無上菩提,即大菩提。指佛菩提相對於聲聞、緣覺的菩提而言。《成唯識論》卷一云:『由斷礙解所知障,故得大菩提。』
上篇:大乘莊嚴經論 | 下篇:大圓鏡智 |
【定論】 p0807 集異門論十二卷十一頁云:言定論者:謂此正論,能正顯了散動過患,正定功德;故名定論。...
十二獸
三性業
色自在地
長房錄
勝義勝義諦
隨說因
蓮華衣
樂俱行法
戒體圓教宗約隨行明持犯
六根食
天耳
【大藏經】大般涅槃經
【大藏經】梵網經
【大藏經】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修行要先問自己安住了沒有
聖嚴法師《四念處》

念佛法門的五個要訣
競爭對手是前進的推動力
乘願再來是化身還是胎生

地獄苦果深重,當精勤修行善業
永惺長老《告弟子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