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 正文
【性戒】 二戒之一。如殺、盜自性是戒,不待佛制故名性戒。...【二種略義及二種廣義】 p0043 瑜伽八十一卷一頁云:復次說不了義經故,說了義經故。復次有二種略義。一者、名...為法相宗之別稱。此宗認為其所依據之解深密經系普為人、天、聲聞、緣覺、菩薩等五乘之機類而說,故稱普為乘教宗。全...(地名)譯雞貴。高麗國之異名。慧琳音義八十一曰:矩矩吒(雞也),翳說羅(貴也),唐言雞貴,即高麗國也。共事雞...【懮根】 p1325 瑜伽十一卷十頁云:如薄伽梵無倒經中說如是言:苾芻,懮根生已;應當如實了知生者:此於何位?謂卽...(名數)玄義十卷,文句十卷,止觀十卷。為天台之三大部。三大部補註序曰:玄、文、止觀,共三十卷,時人謂之三大部...巴利名 Yamaka。音譯耶摩迦。為南傳上座部巴利文論藏七部論之一。內容系采問答形式,以闡明諸法相互之攝不攝、起滅...(人名)羅漢名。俱舍光記二十五曰:喬底迦,是牧牛種人。真諦云:喬底伽,此雲瓦器。本是外道,恆執瓦器自隨,仍本...(術語)五戒十善戒乃至二百五十戒等,防止佛徒邪非之法律也。梵語尸羅,Śila譯曰戒,防非止惡之義。梵語優婆羅叉...(術語)外界之事物來,與自體以感觸,謂之緣。應其緣而自體動作,謂之隨緣。如水應風之緣而起波。真如之於諸法,佛...(異類)十王經所說三鬼之一。人將死時奪其精氣之惡鬼也。...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與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佛說月光菩薩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明教大師臣法賢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與大...佛說法滅盡經 僧祐錄中失譯經人名今附宋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拘夷那竭國如來三月當般涅槃與諸比丘及諸菩薩。 無央數...1、護法善神發怒遠離,冤魂魔障如蠅附爛肉聚於此人; 2、今生貧窮,來世百次長劫墮地獄,縱投人中為瘋子; 3、修行...初一開示 南無阿彌陀佛,大家新年吉祥!今天是虎年的第一天,我們寺院也是張燈結綵,有點過年的樣子。在世間,今天...世尊成道之後,觀察到大海龍王一族有得度的因緣,便現清淨比丘的相貌,獨自來到須彌山下,端坐思惟。這時空中衝下了...阿彌陀佛因地為什麼要發願建立一個超勝十方諸佛的淨土? 就是因為深知靠通途佛法只是一部分眾生能夠解決生死問題,...1960年,美國因貧富差距懸殊,產生許多社會矛盾。窮人不但仇恨富人,還對政府有牴觸情緒。為緩和社會矛盾,美國政府...月前,鄉友微恙,前往探望。路經鄉野,偶過屠門。有鄉野老伯,正庭外宰殺一鴨。悲淒、哀絕的鴨叫,從一聲到待殺的一...若能如上念念相續,畢命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無外雜緣得正念故,與佛本願得相應故,不違教故,隨順...【善男子。譬如有人壓油為業。一一麻粒皆有蟲生。以輪壓之。油便流出。汝當觀此壓麻油人。於日夜中殺幾生命。假使如...
唯識所因難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唯識所因難】這是『唯識九難』的第一難。外人難曰:由什麼教理來成立唯識之義呢?論主答曰:如《華嚴經》說:『三界唯心』。《解深密經》說:『識所緣,唯識所現』。《楞伽經》說:『諸法皆不離心』。《無垢經》說:『有情隨心垢淨』。《阿毗達磨經》又說:『成就四智的菩薩,便能悟入唯識無境』。什麼叫做四智?即一、相違識相智,二、無所緣識智,三、自應無倒智,四、隨三智轉智。菩薩成就以上四智,對唯識的道理決定悟入。所以《厚嚴經》上有頌曰:『心意識所緣,皆非離自性,故我說一切,唯有識無餘』。意思是說;八識的所緣,都不是離開了其自體而別有外境。所以我說一切有為、無為、世、出世法,都唯有識,而沒有其餘的外境。在經論上,諸如此類的證明很多,非止一頌。眼等五識中的任何一識,和其餘的四種識一樣,不能直接緣取離自眼識的色等。因為共餘的識也是識,和眼識等一樣,也不能直接緣取離開自識的各種事物。這種直接所緣,肯定離不開識,相、見二分隨一所攝,如彼能緣的見分。因為是所緣法,就如相應法一樣,肯定離不開心法和心所法。像這樣的正確道理,不只一種,確實能夠證明唯識道理,所以對唯識應當深刻相信並接受。心外所計的實我、實法,是不存在的;真如空理和能緣的識不是沒有的,這樣初離有、後離無,所以符合中道實理。彌勒菩薩依這種道理,說了二首偈頌曰:『虛妄分別有,於此二都無,此中唯有空,於彼亦有此。故說一切法,非空非不空,有無及有故,是則契中道』。頌文的意思是:『有情虛妄分別的心是有的,但在這虛妄分別的心裡,能、所二取或我、法二相,那是沒有的。虛妄分別的心裹,唯有勝義諦的空性;此空性中,也唯有世俗諦的虛妄分別。虛妄分別是有為法,空性是無為法。一切有為、無為,由於二諦有故,所以非空;二取無故,所以非不空。這二諦的有、二取的無、及虛妄分別與真空的互有,並不是一味的說空,也不是一味的說有,而是分別中有空,空中有分別,就叫做符合中道。』這兩首頌,雖然是依染分的依他而說,實際上這種道理亦有淨分的依他,這是意在言的外說法。見《成唯識論》卷十,參閱『唯識九難』條。
上篇:唯識宗 | 下篇:唯識俗詮 |
(人名)隋玄景,二十七出家,以禪道融內外,巧於講導。大業二年六月寂。續高僧傳十七(玄景傳)曰:每震法鼓動即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