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 正文
十八界十二處,於心境開合,各有不同。若詳言心而略言境者,五蘊是也。觀於凡夫一切心行,不出五蘊。蘊者舊譯作陰,...亦名:諫將被罰 行事鈔·僧網大綱篇:「若有將被罰者,眾主比丘依律告云:『眾僧可畏,具知三藏,有大勢力,道俗欽...(天名)又作金剛衣,金剛衣天。在金剛界外金剛部西方之中央。隨其所持物,而稱為弓箭毗那夜迦,又云順行大將。四方...亦名:淫戒犯相 含注戒本·四波羅夷法:「佛言,若方便欲行不淨,成者波羅夷,不成者偷蘭遮。若教比丘行,若作,教...【愛為起因】 p1203 俱舍論二十二卷十頁云:愛為起因,何理為證?離愛、後有必不起故。謂有愛、離愛、二俱命終。唯...(界名)Naraka,又作Nāraka,即地獄與地獄罪人之梵名也。但諸師多以捺落迦,那落迦混而為一,慈恩分別之而以捺落...梵語 sajni?raya。為依止、依憑之意。有能依、所依之別,二者系相對而立者。依賴、依憑者,稱為能依;被依賴、依憑...後漢佛教,是佛教流行於中國最早的一個階段。佛教最初傳入漢土,確實年代已難稽考。但古來佛教徒間流傳著漢明求法、...涅槃經明三障: 一、煩惱障 昏煩之法,惱亂心神,故名煩惱。謂貪慾、瞋恚、愚癡等惑,障蔽正道,是名煩惱障。...【妙觀察智十因分別】 p0701 佛地經論五卷十五頁云:依十種因,應知分別妙觀察智。十種因者:一、建立因,二、...梵語 sajgha。指比丘、比丘尼入佛門,同持戒、同修行,和合一處。又稱和合眾。略稱和僧、和眾。據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卷上 大唐于闐三藏提雲般若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質多羅樹下,與無量大比丘眾...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臣法賢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鷲峯山中...最上乘論 第五祖弘忍禪師述 凡趣聖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論若其不護淨者。一切行無由取見。願善知識如有寫者。用心無令...過去,富迦羅越長者有兩個兒子,在他重病即將辭世前囑咐大兒子說:弟弟年紀尚小,你要好好照顧他,不要讓他受苦。富...我們現在生活所擁有的各種物質,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無論是住的房子、吃的食物、用的交通工具、身上穿的衣服,還是我...前天中午,姐姐打來電話,我聽她的聲音有些異樣,以為她有了什麼煩事,想找我講講。姐姐大我十歲,我其實是她帶大的...問: 我學佛已經有一段不短的時間了,但覺得自己沒有什麼進步,有時還覺得想退心。怎麼可以不退初心?請老和尚開示...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聞佛道長遠,不生退怯,觀眾生難度,不生厭倦,如登萬仞之山,必窮其頂,如上九層之塔...幽州盤山寶積禪師是唐代高僧。與其他高僧的悟道因緣不同 ,他悟道的因緣很奇特:一次他行走在集市上,見到一個客官...如經三七日,稽首十方諸佛名字,是《圓覺》義。《佛說阿彌陀經疏鈔》 好,再就是《佛說阿彌陀經》跟《圓覺經》的法...微觀人間片段,以小見大,說浮生,道世情,情到深處有大悲。 中古世紀的時候,印度有一位國王,因為長得實在太矮,...
等無間緣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等無間緣】唯識宗所立四緣之一,又作次第緣。指由前念之心法開路、避讓而引生後念心法的作用。等,同等之義。前念與後念的心與心所之數,雖有增減,而各自之體用同等一樣,並無一法而二體並起者。前念、後念各為一而相等者,即稱為等;前後二念之間,念念生滅,剎那不停,無有間隔,稱為無間。無間緣者,前心與後心之間,無有間隔,縱經若干時,前念之心法直與後念之心法為生起之緣。《成唯識論義演》曰:『此緣,約四義辨,一前念於後,二自類無間,三等而開導,四令彼後念心定生。參閱『四緣』條。
上篇:等流習氣 | 下篇:等諸佛迴向 |
(術語)厭背生死安住於涅槃之念也。瑜伽論記六下曰:念求出世違背生死,故言背念所背生死之心,安住無漏涅槃之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