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歷代名僧辭典 > 正文
(1547~1610)明末臨濟宗僧。溫州(浙江永嘉)人。字盛叔。號閑田。東渡日本後,承嗣先甫宗實之大法。慶長八年(1...(名數)三十七道品之異名。四念處等三十七法為成就菩提行法之支分品類,故謂之菩提分法。...【五種苾芻】 p0262 瑜伽二十九卷十九頁云:苾芻復有五種。一、乞丐苾芻。二、自稱苾芻。三、名想苾芻。四、破壞煩...【根本依緣】 生識的九緣之一。根本,即第八阿賴耶識;依,指倚托。謂第八識為諸識之根本,眼等六識依第八識相分而...亦名:時節 子題:時非時經、一氣、一候、一節、一年、腳影、刻漏 資持記釋云:「 時非時經 ,即阿含別品,是以雙標...【煩惱緣境有十五種】 p1195 瑜伽五十九卷八頁云:復次煩惱緣境、略有十五。一、具分緣。謂身見等。二、一分緣。謂...(名數)即戒四科。...【四種離系立四無為】 p0463 顯揚十八卷十六頁云:由四種離系故,建立餘四無為。謂非擇滅等。四種離系者:謂緣差脫...【佛有似愛等言】 p0654 大毗婆沙論十六卷一頁云:世尊雖無煩惱餘習;而或時有似愛等言。似愛言者:如世尊說:...【神境智】 p0934 瑜伽六十九卷十八頁云:復次諸神境智、或加行得,或生得。加行得者:如生此間異生、有學、及...(名數)唐玄奘立五種不翻之規:一、秘密之,故不翻,如陀羅尼者。二、含多義,故不翻,如薄伽梵之語具六義者。三、...佛說玉耶女經 失譯人名附西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長者給孤獨,為子取婦,得豪貴長者家...優婆塞戒經卷第一 北涼中印度三藏曇無讖譯 集會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林中阿那邠坻精舍,與大比丘...小品經序 釋僧睿 般若波羅蜜經者,窮理盡性之格言,菩薩成佛之弘軌也。軌不弘,則不足以寮群異指其歸;性不盡,則物...問: 如何運用十善業在生活中修行? 慧律法師答: 十善業離不開身、口、意:身善、語善、意善。 記得,身體一定要做...問: 《佛說阿彌陀經》中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和至心信樂,乃至十念有衝突嗎?感恩法師! 宏海法師答: 我...在中國文化之中,代表慈悲的是女性,所以母親被稱為慈母;在佛教裡面,代表慈悲精神的是觀音菩薩;在我們一般大眾的...阿彌陀佛是無限量、無邊際,要對治我們的心和我們凡夫的毛病,就是要用阿彌陀來對治。在無量裡面,一切都是無量的,...問: 師父慈悲!弟子有聽過一個故事,說有一個鍋漏匠,由諦閑法師安排他在一個破廟裡修行,因為他小時貧苦,沒有讀...近年來,色情氾濫,青少年男女同胞,色情犯罪之事,時有所聞。倘苦有一天全島報紙,未見色情犯罪之新聞,那麼,這天...朋友拿了一份報紙要我作個實驗,我同意了。 問題一:如果你知道一個女人懷孕了,她已經生了8個小孩子了,其中有3個...上品上生者: 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迴向發願心。具三...
道恆(晉長安)[《高僧傳》卷六]
【歷代名僧辭典】
釋道恆。藍田人。年九歲戲於路。隱士張忠見而嗟曰。此小兒有出人之相。在俗必有輔政之功。處道必能光顯佛法。恨吾老矣。不得見之。恆少失二親。事後母以孝聞。家貧無蓄。常手自畫繢以供瞻奉。而篤好經典學兼宵夜。至年二十後母又亡。行喪盡禮服畢出家。游刃佛理多所兼通。學該內外才思清敏。羅什入關即往修造。什大嘉之。及譯出眾經並助詳定。時恆有同學道標。亦雅有才力。當時擅名。與恆相次。秦主姚興以恆標二人神氣俊朗有經國之量。乃敕偽尚書令姚顯。令敦逼恆標罷道助振王業。又下書恆標等曰。卿等皎然之操。實在可嘉。但君臨四海治急須才。今敕尚書令顯令奪卿等法服助翼讚時世。苟心存道味寧系白黑望體此懷不以守節為辭也。恆標等答曰。奉去月二十日詔。令奪恆標等法服。承命悲懷五情失守。恆等才質暗短染法未深。緇服之下誓畢身命。並習佛法不閑世事。徒廢非常之業。終無殊異之功。昔光武尚能縱嚴陵之心。魏文容管寧之操。抑至尊之高心。遂匹夫之微志。況陛下以道御物兼弘三寶。願鑒元元之情。垂曠通物之理也。興又致書於什[(豐*力)/石]二法師曰。別已數旬每有傾想。漸暖比休泰耳。小虜遠舉更無處分。正有憒然耳。頃萬事之殷須才以理之。近詔恆標二人令釋羅漢之服尋大士之蹤。然道無不在。願法師等勖以喻之。什[(豐*力)/石]等答曰。蓋聞太上以道養民。而物自是其復有德而治天下。是以古之明主審違性之難御。悟任物之多因。故堯放許由於箕山。文軾幹木於魏國。高祖縱四皓於終南。叔度辭蒲輪於漢岳。蓋以適賢之性為得賢也。今恆標等德非圓達分在守節。少習玄化伏膺佛道。至於敷折妙典研究幽微。足以啟悟童稚助化功德。願陛下施既往之恩。縱其微志也。興後頻復下書。闔境救之殆而得勉。恆乃嘆曰。古人有言。益我貨者損我神。生我名者殺我身。於是竄影岩壑畢命幽藪。蔬食味禪緬跡人外。晉義熙十三年卒於山舍。春秋七十二。恆著釋駁論及百行箴。標作舍利佛毗曇序並吊王喬文。並行於世矣。
上篇:僧睿(晉長安)[《高僧傳》卷六] | 下篇:竺道生(宋京師龍光寺)[《高僧傳》卷七] |
(術語)平等之慈悲也。楞嚴經一曰:阿難執持應器,於所游城次第循乞。(中略)方行等慈不擇貴賤,發意圓成一切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