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歷代名僧辭典 > 正文
(行事)西竺寺廚,供養鬼子母以求福。...又作三摩耶戒、秘密三昧耶戒、佛性三昧耶戒、秘密戒、三世無障礙智戒、無為戒。略稱三戒,即住於三三平等之理,以本...(術語)佛之真身也,謂真身無邊而週遍於法界也。華嚴經世界成就品曰:願我當見遍法界身。...【諦智有六種作業及相】 p1377 瑜伽九十五卷十三頁云:復次應知諦智,略有六種作業及相。謂此諦智,是能永滅眾苦前...原指綠眼之異國僧人。於禪林,則專稱初祖達磨大師。略稱碧眼、碧眼胡。碧岩錄第四十二則(大四八·一八○上):「直...(名數)一現量,二比量,三聖教量,又曰至教量聲量正教量。尚有現量比量非量之三量。...(儀式)唐善導往生禮讚中有六時禮讚之文。晝夜六時禮讚彌陀之偈頌也。書中亦有續為六字禮讚之文。又六時勤此禮讚,...【極七返有】 p1198 大毗婆沙論四十六卷十五頁云:極七返有者:謂唯受七有。問:應言十四有,或二十八有。若此唯依...指佛陀宣說華嚴經之五種目的,即;(一)正為,佛說華嚴經,乃為不思議乘菩薩說,而不為餘眾生說。(二)兼為,佛說華嚴...據雜寶藏經卷一載,昔有國名波羅奈,國中有山名仙山,當時住有一位梵志,常於石上小便,流有精氣,為雌鹿舐之,遂娠...資持記·釋釋相篇:「未成[帛*系],即蠶繭。」(事鈔記卷二○·四五·一五)...我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諸漏已盡,神通明達。諸眾聖其名曰:尊者阿難,...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譯 佛在王舍國靈鷲山中,與大弟子眾千二百五十人、菩薩七十二那...佛說出家功德經 失譯人今附東晉錄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舍離城中,有一梨車,名鞞羅...太虛大師精通三藏,學貫古今,智慧圓融,悲心廣大。不單是淵博的佛學者,身體力行的有德高僧,而且是妙語如珠,才華...相隨心轉 重點是在這裡,這個可以改變,會影響我們未來的!相隨心轉這個很重要了。當這個相出現的時候,我們又會去...三千多年前的印度摩竭陀國,釋迦牟尼佛於菩提樹下善勝道場,圓滿無上佛果。初成道時,佛陀思惟五濁惡世眾生迷惑顛倒...凡沙門、居士,見疾病人,須時看護之。 就是說有了生病的人啊,作為我們佛弟子來講。應該經常前往看視、看護。這個...梁武帝(502-549年),名蕭衍,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今江蘇常州西北)人,南朝梁皇帝。梁武帝博學能文,長於...在非洲一片茂密的叢林裡走著四個皮包骨頭的男子,他們扛著一隻沉重的箱子,在茂密的叢林裡踉踉蹌蹌地往前走。 這四...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尚書》 君子不自大其事, 不自尚其功,以求處情;過行弗率,以求處厚;彰人之善而...我們這個世間會感覺到壞苦,就是你在快樂的時候它也是要變化的,它不能長久的,它會樂極生悲的。 你在做大官的時候...
竺道生(宋京師龍光寺)[《高僧傳》卷七]
【歷代名僧辭典】
竺道生。本姓魏。鉅鹿人。寓居彭城家世仕族。父為廣戚令。鄉里稱為善人。生幼而穎悟聰哲若神。其父知非凡器。愛而異之。後值沙門竺法汰。遂改俗歸依。伏膺受業。既踐法門俊思奇拔。研味句義即自開解。故年在志學便登講座。吐納問辯辭清珠玉。雖宿望學僧當世名士。皆慮挫詞窮。莫敢酬抗。年至具戒器鑒日深。性度機警神氣清穆。初入廬山幽棲七年。以求其志。常以入道之要慧解為本。故鑽仰群經斟酌雜論。萬里隨法不憚疲苦。後與慧睿慧嚴同遊長安。從什公受業。關中僧眾咸謂神悟。後還都止青園寺。寺是晉恭思皇后褚氏所立本種青處因以為名。生既當時法匠。請以居焉。宋太祖文皇深加嘆重。後太祖設會。帝親同眾御於地筵。下食良久。眾咸疑日晚。帝曰。始可中耳。生曰。白日麗天。天言始中何得非中。遂取缽便食。於是一眾從之。莫不嘆其樞機得衷。王弘范泰顏延並挹。敬風猷從之問道。生既潛思日久徹悟言外。乃喟然嘆曰。夫象以盡意。得意則像忘。言以詮理。入理則言息。自經典東流譯人重阻。多守滯文鮮見圓義。若忘筌取魚始可與言道矣。於是校閱真俗研思因果。乃立善不受報頓悟成佛。又著二諦論佛性當有論法身無色論佛無淨土論應有緣論等。籠罩舊說妙有淵旨。而守文之徒多生嫌嫉。與奪之聲紛然競起。又六卷泥洹先至京師。生剖析經理洞入幽微。乃說阿闡提人皆得成佛。於時大本未傳。孤明先發獨見忤眾。於是舊學以為邪說譏憤滋甚。遂顯大眾擯而遣之。生於大眾中正容誓曰。若我所說反於經義者。請於現身即表厲疾。若與實相不相違背者。願舍壽之時據師子座。言竟拂衣而游。初投吳之虎丘山。旬日之中學徒數百。其年夏雷震青園佛殿。龍升於天光影西壁。因改寺名號曰龍光。時人嘆曰。龍既已去生必行矣。俄而投跡廬山。銷影岩岫。山中僧眾咸共敬服。後涅槃大本至於南京。果稱闡提悉有佛性。與前所說合若符契。生既獲斯經尋即講說。以宋元嘉十一年冬十一月庚子。於廬山精舍升於法座。神色開朗德音俊發。論議數番窮理盡妙。觀聽之眾莫不悟悅。法席將畢忽見麈尾紛然而墜。端坐正容隱幾而卒。顏色不異似若入定。道俗嗟駭遠近悲泣。於是京邑諸僧內慚自疚追而信服。其神鑒之至征瑞如此。仍葬廬山之阜。初生與睿公及嚴觀同學齊名。故時人評曰。生睿發天真。嚴觀窪流得。慧義彭享進。寇淵於默塞。生及睿公獨標天真之目。故以秀出群士矣。初關中僧肇始注維摩。世咸翫味。生乃更發深旨顯暢新異及諸經義疏。世皆寶焉。王微以生比郭林宗。乃為之立傳旌其遺德。時人以生推闡提得佛。此語有據。頓悟不受報等時亦為憲章。宋太祖嘗述生頓悟義。沙門僧弼等皆設巨難。帝曰。若使逝者可興。豈為諸君所屈。後龍光又有沙門寶林。初經長安受學。後祖述生公諸義。時人號曰游玄生。著涅槃記及注異宗論檄魔文等。林弟子法寶亦學兼內外。著金剛後心論等。亦祖述生義焉。近代又有釋慧生者。亦止龍光寺。蔬食善眾經兼工草隸。時人以同寺相繼。號曰大小二生。
上篇:道恆(晉長安)[《高僧傳》卷六] | 下篇:慧睿(宋京師烏衣寺)[《高僧傳》卷七] |
(雜語)佛之師子吼也,佛之說法,謂之師子吼,喻於大眾無所怖也。無量壽經上曰:佛吼而吼。同嘉祥疏曰:舉師子王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