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歷代名僧辭典 > 正文
(術語)四無量心之一。與人以樂之心也。...【隱密說法】 p1405 瑜伽三十七卷二十三頁云:隱密說法者:謂於嬰兒智能有情,隱覆廣大甚深義法,為說麁淺易可悟入...觀音三十二應之一。謂觀音菩薩應獨覺人之機類,示現獨覺身而教化之,令得解脫。(參閱「三十二應」511) p6270...【等持鬘】 p1119 大毗婆沙論一百四卷十三頁云:如契經說:若聖弟子、三等持鬘、具足成就;能斷一切惡不善法;修習...因明用語。古因明之祖足目所立因明「似能破」十四過類之第十三。即於因明對論中,敵者(問難者)對立者(立論者)所...云何能取?幾是能取?為何義故觀能取耶?謂諸色根及心心法,是能取義。三蘊全色行蘊一分,根相及相應相,如其次第十...(596-667)唐朝高僧,俗姓錢,因久居終南山以盛宏律宗,故律宗又名南山律宗。師持律精嚴,感得天人天天來給他送飯...(傳說)相傳在酆都殿後之左。無論男婦,好宰殺血濺廚灶神佛廟堂經典書章字紙一切祭祀器皿之上者,及虐待婢僕打撲出...指受佛戒者所犯之罪,分為二類:(一)性罪,指殺、盜、淫、妄四重戒。因其自性為惡,故不待佛制,犯之即獲罪報。(二...亦名:問阿難白 羯磨疏·集法緣成篇:「問阿難白者,佛法命本,既已先傳。通解暢神之經,次當須演。阿難化教之匠,...禪林中,進食之前,須先唱誦「食時五觀文」而觀想此五條偈文之內容。禪苑清規卷一赴粥飯(卍續一一一·四四一上):...(據《華嚴經疏鈔》分段)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薩言: 一、十種三業 佛子,菩薩云何得無過失身語意業?云何得不...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城鷲峰山頂,於最清淨甚深法界,諸佛之境,如來所居。...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說,章安記為十卷;二曰漸次止觀,在瓦官寺說,弟子法慎記,本...社會人士對佛教誤解最深的,莫過於迷信二字。大多數受過新教育而對佛教無所了知的人,談到信佛問題時,第一個觀念就...中國有句俗話叫知足常樂;家財萬貫,一日不過三餐;廣廈萬間,夜眠不過三尺。孟子亦云養心莫善於寡慾。蘇格拉底更說...禪宗叢林中有各種不同的修行儀軌,這些律儀不僅是禪門學徒掌握佛門禮儀的理論指南,也是學戒持戒,聽經聞法,究明心...第一次跟婆婆一起去上香,走了十多里山路,又坐小三輪到縣城,然後乘了兩個多小時的車子才到了寺院的山腳下,為顯示...在短暫的人生中,有的執著於事業、有的執著於愛情、有的執著於財物、有的醉生夢死等等,可謂人生百態。在眾生中能轉...韓國的鏡虛禪師帶著出家不久的弟子滿空出外行腳布教,弟子一路上竟滿腹牢騷,嘀咕不停,嫌背的行李太重,不斷地要求...首都醫科大學博士生導師、主任醫師,國際生物醫學特徵辨識學會副主席,被稱為中國色診第一人的王鴻謨教授日前接受《...問: 憶佛念佛和心想佛號相不相同? 淨界法師答: 佛號,我想這樣,你憶念佛陀的功德,四十八願,對不對?你要想辦...
普曠(唐京師慈門寺)[《續高僧傳》卷十一]
【歷代名僧辭典】
釋普曠。俗姓樊氏。扶風[邱-丘+(尸@目)]人也。七歲出家。依止圓禪師而為沙彌。居山餌柏一十五載。誦讀經教日夕相連。及進大戒便行頭陀。乞食人間棲投林冡二十餘載。剛梗嚴毅卓犖不群。言議酬捷孤然天挺。後游聚落採拾遺文因過講席聽其餘論。素未開解聞即憲章。便構心曲陳論高座。發言新奇卒難解釋。皆嘆其俊銳莫肯前驅。每與周武對揚三寶。析理開神。有聲朝典。佛法正隆未勞聽解。遂往樊川頭陀自靜。夜宿寒林。人有索其首者。曠引刀將刎。乞者止之。又從索耳便刵而惠之。建德之年將壞二教。關中五眾騷擾不安。曠聞之躬往帝庭廣陳至理。不納其言。退而私業。於斯時也寺塔湮廢投命莫從。遠造則力竭難通。近從則心輕易徙。遂因其俗位消息其中。武帝雖滅二教意存李術。便更置信道觀學士三百人。並選佛道兩宗奇才俊邁者充之。曠理義精通時共僉舉。任居學正剖斷時秀為諸生先。不久廢觀。聽士隨才賦任。曠力怯躬耕糇粒無委。寄祿登庸復任岐山從事。奉遵舊約不黷情染衣。故氈裝倨傲臨官剃髮留須。頭戴紗帽纓其咽頷。用為常軌。有事判約筆斷如流。務涉繁擁者。便雲我本道人不閑俗網。周國上下咸委其儀度也。顧曠通博任其處世。隋氏將興菩薩僧立。相如朝服不同剃剪。員置百二十人。並括前法牙角不涅塵俗者。曠識悟聞達當其一焉。尋復廢之。大法昌顯並預出家同居興善。果敢雄敏眾所先之。隋文以信道觀鐘賜玄都觀。黃巾一族同共移來將達前所。曠率其法屬徑往爭之。立理既平便又刵耳。道士望風索然自散。乃懸於國寺聲震百里。隋高晏駕禪定郁興。乃召居之。大業末年又登綱任。大唐啟運別奉詔書。曩積芳猷日別相見。武德三年三月卒於慈門寺。春秋七十三。遺告舍身山路不須塋壟。弟子捃萃餘骨。起塔於終南龍池之峰。樹銘旌德。於今存焉。
上篇:道宗(唐京師勝光寺)[《續高僧傳》卷十一] | 下篇:保恭(唐京師大莊嚴寺)[《續高僧傳》卷十一] |
【有出離法】 p0545 瑜伽四十三卷十二頁云:若所說法,於所受學有毀犯者,施設還淨;是故此法,名有出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