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歷代名僧辭典 > 正文
(譬喻)譬物之無果也。涅槃經曰:是身念念不住,猶如電光瀑水幻炎。亦如畫水,隨畫隨合。...(1285~1373)元末臨濟宗僧。浙江慈溪人,俗姓王。字夢堂,號酉庵。六歲喪父,奉母命習儒。及長志求出世間法,禮奉...【小法】 p0234 品類足論六卷十四頁云:小法云何?謂小信小欲小勝解,及彼相應法,彼俱有法;若諸色法,少小微細,...【依止執受證】 p0770 此阿賴耶識第一證也。瑜伽五十一卷二頁云:何故若無阿賴耶識;依止執受,不應道理?由五...(儀式)唐法照法師所創。以無量壽經上有清風時發,出五音聲。微妙宮商,自然相和之文。故分念佛之調音為五番:第一...(1569~1633)日本臨濟宗僧。京都人,俗姓一色。字以心。幼年出家。曾師事相國寺西笑承兌,其後於醍醐三寶院學密教...(菩薩)Vajramālin,金剛界內四供養菩薩之第一。是為由中央大日如來供養南方寶生如來心中流出之華鬘三摩地女菩薩...南朝佛教,包括從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到陳後主禎明二年(588)中國南北分裂時期,在南方宋、齊、梁、陳四個朝代的...在修空假中三觀之中觀時,應觀不只是中才是中,就是空和假也都是中。...又作記別,即佛預記弟子成佛的事。...(術語)梵語曰路迦Loka,世為遷流之義。謂過現未時之遷行也。界謂具東西南北之界畔。即有情依止之國土也。又曰世間...佛說月光菩薩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明教大師臣法賢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與大...佛說法滅盡經 僧祐錄中失譯經人名今附宋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拘夷那竭國如來三月當般涅槃與諸比丘及諸菩薩。 無央數...佛說盂蘭盆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大目乾連始得六通,欲度父母,報乳哺之恩...看第二段,就講出當初的一個錯誤的知見,有謬云:年少力強,宜習教典,年衰力弱,只堪念佛。 這個是在當時明朝有一...生命馳速,人生苦短。生命脆弱,無法負重太多。人生易逝,不可無端浪費! 禪門話頭,為什麼多這麼問?誰在念佛,坐...有一次,我和一位居士同乘一輛車,遇到紅燈,車停下來,一個賣玉蘭花的先生馬上將花送進窗口,看到我說:師父!玉蘭...如來之藏,不變隨緣,隨緣不變,隨拈一法,無非法界。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在凡不減,在聖不增。 一心三觀 一心三...一日,佛陀從俱薩羅國回到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此時,一位名叫返戾的婆羅門,聽說佛陀回到只樹給孤獨園,便想著:我...如果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的中國談論素食,許多中國人可能都會懷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複雜感情,人們似乎很難從容面...四大無我,五蘊皆空。人死了只剩下骨灰,這骨灰是不是他,你不能騙他,因為有鬼的靈性守在那裡,不能移動,動了你就...有法師帶居士朝山,順便來與閑談。法師也是同道,日常以淨土與大家結緣,希望同生西方,故談話中自然提及,如今四眾...
法敏(唐越州靜林寺)[《續高僧傳》卷十五]
【歷代名僧辭典】
釋法敏姓孫氏。丹陽人也。八歲出家。事英禪師為弟子。入茅山。聽明法師三論。明即興皇之遺屬也。初朗公將化。通召門人。言在後事。令自舉處。皆不衷意。以所舉者並門學有聲。言令自屬。朗曰。如吾所舉乃明公乎。徒侶將千名明非一。皆曰。義旨所擬。未知何者明耶。朗曰。吾坐之東柱下明也。明居此席不移八載口無談述身無妄涉。眾目癡明。既有此告莫不迴惑。私議。法師他力扶矣。朗曰。吾舉明公必駭眾意。法教無私不容瑕隱。命就法座對眾敘之。明性謙退泣涕固讓。朗曰。明公來吾意決矣。為靜眾口聊舉其致。命少年捧就傳座。告曰。大眾聽。今問論中。十科深義。初未曾言。而明已解。可一一敘之。既敘之後。大眾愜伏。皆慚謝於輕蔑矣。即日辭朗。領門人入茅山終身不出。常弘此論。故興皇之宗或舉山門之致者是也。敏採摘精理出聽東安。言同意異更張部別。年二十三又聽高麗實公講大乘經論。躬為南坐結軫三週。及實亡後。高麗印師上蜀講論。法席雕散陳氏亡國。敏乃反俗三年潛隱。還襲染衣避難入越。住餘姚梁安寺。領十沙彌講法華三論相續不絕。貞觀元年。出還丹陽講華嚴涅槃二年。越州田都督。追還一音寺。相續法輪。於時眾集義學沙門七十餘州八百餘人。當境僧千二百人。尼眾三百。士俗之集不可復紀。時為法慶之嘉會也。至十九年。會稽士俗請往靜林講華嚴經。至六月末。正講有蛇。懸半身在敏頂上。長七尺許。作黃金色吐五色光。終講方隱。至夏訖還一音寺。夜有赤衣二人。禮敏曰。法師講四部大經功德難量。須往他方教化。故從東方來迎法師。弟子數十人同見此相。至八月十七日。爾前三日三夜無故暗冥。恰至二十三日將逝。忽放大光夜明如日。地為震動因爾遷化。春秋六十有七。身長七尺六寸。停喪七日異香不滅。莫不怪嘆。道俗莊嚴。送於隆安之山焉。
上篇:智凱(唐越州嘉祥寺)[《續高僧傳》卷十四] | 下篇:慧璇(唐襄州光福寺)[《續高僧傳》卷十五] |
(術語)是三諦中之空諦也。一切諸法,為因緣生,故無有實性,無實性,謂之空。是般若經之所明也。然依法相權宗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