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第二段,就講出當初的一個錯誤的知見,有謬云:「年少力強,宜習教典,年衰力弱,只堪念佛。」
這個是在當時明朝有一個錯誤的觀念說,你年紀輕,精神體力好,你應該研究教理啊,去明白人生的道理;假設你年紀老了,體力衰了,好好念佛就好,什麼道理都不用明白,一句佛號念到底了。那麼這種思想在蕅益大師來看是非常嚴重的錯誤。
他說,豈年少不必念佛,年老不可習教,難道年紀輕的人只研究教理而不念佛嗎?或者念佛而不研究教理嗎?教理就像一個人的眼睛,念佛就像一個人的腳,這個眼睛跟腳,我們隨時隨刻兩個都要配合的,沒有一個人是靠眼睛走路的,也沒有一個人是閉著眼睛可以走路的。
所以我們不能夠把教理當作一個,好像如來的教法是為了應付考試的一個舉子業,只是為了應付考試的文章,來博取功名於半生,好像教理是講給別人聽的一樣,不是這個意思。
這個不重視教理,當然末法時代很嚴重,但是最嚴重的是淨土宗這一塊。我覺得蕅益大師講這個思想,「年少力強宜習教典,年衰力弱只堪念佛」,這句話對淨土宗的傷害是非常大的,到現在都還在受傷。我們淨土宗在整個大乘佛教當中,到了末法時代衰敗得特別厲害,主要的原因就是修淨土的人完全不明白人生的道理。
佛號是一個廣大的無量光無量壽,但是問題是,是誰去念這句佛號是很重要。你是用一念心去念這個佛號,能念的心是主導者。
我們現在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念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地方有兩種力量,第一個能念的心,第二個所念的佛,誰是主動誰是被動?當然你的心是主動嘛!佛是被動配合的。
佛陀度化眾生是有條件的度化眾生,這個地方修淨土宗的人,你絕對要認識一個道理:佛陀對我們的救拔是在因緣的情況下救拔,諸法因緣生是整個大乘佛教的共識,你違背了諸法因緣生,那你就不是佛教徒了。
我們看經典上講到感應道交,眾生心垢淨,然後菩薩影現中;是人終時,心不顛倒,然後即得往生阿彌陀佛國土。佛陀對我們的救拔,是在我們正念分明的情況之下才能夠產生救拔的。
這就是為什麼同樣一句佛號,在一百個人的內心當中,在一千個人念的時候,它產生的效果會不一樣。這個就是諸法因緣生,你內心的準備是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