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歷代名僧辭典 > 正文
(譬喻)譬人身為盛糞穢畫瓶也。菩薩處胎經一曰:如畫瓶盛糞。釋門歸敬儀曰:或比行廁畫瓶,或擬危城壞器。道真記中...又作磨司、磨下、碓房。在禪林,有專供舂米磨面之屋院,稱為磨院。掌理磨院之僧職,則稱磨頭。[禪林象器箋職位門]...【小隨煩惱】 p0235 成唯識論六卷十五頁云:謂忿等十,各別起故;名小隨煩惱。...【依及所依差別】 p0771 成唯識論四卷十二頁云:依、謂一切有生滅法,仗因托緣而得生住。諸所仗托、皆說為依。...(名數)南山之四分律宗所言。四分律之本位,雖為小乘,然與其餘之薩婆多律等異,有一分通於大乘者。求其義於本律,...凡四卷。清代朱文藻撰,真源訂。收於中國佛寺史志匯刊第一輯。崇福寺乃五代後晉開運三年(946),明義智厚禪師於浙...(術語)謂其體堅固如金剛,其力強如那羅延神之身也。那羅延Nārayaṇa,譯言勝力,或堅牢。天上力士之名。無量壽經...五代佛教是敘述從公元907 959 五十餘年間,經歷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週五個朝代的佛教。這時中國又南北分裂...佛為一大事因緣而出現於世,此一大事因緣,即為了化度眾生的因緣。法華經說: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雜語)其心誠實而無諂曲,堪受法者。法華經方便品曰:我今此眾,無復枝葉,純有貞實。...以疑惑心念佛,往生到極樂世界邊地七寶宮殿中,因此處為疑根未斷的人所居,故稱疑城。...大般涅槃經序 後秦釋道朗撰 大般涅槃經者,蓋是法身之玄堂,正覺之實稱,眾經之淵鏡,萬流之宗極。其為體也,妙存有...梵網經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窮於玄原之境、萬行起於深信之宅。是以天竺法師鳩摩羅什,誦持此品以為心首。...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大慈大悲憫(mǐn)眾生,大喜大舍濟含識,相好光明以自嚴,眾等至心皈命禮。 南無皈依十方盡虛空...無論做消災延壽還是薦亡的佛事,印祖別具慧眼,提倡:唯念佛功德最大。這是肺腑之言,應該相信。 印祖有一些弟子有...人前不說別人好,人後不說別人壞的人不多,當你發現你的朋友在你背後說你壞話,最好能以包容及諒解的胸懷泰然處之,...要把功夫用熟啊!歷境驗心,二六時中檢驗檢驗,用功有多少時間?不用功有多少時間?打妄想和用功的時間,比較比較哪...愛因斯坦小時候是個十分貪玩的孩子。他的母親常常為此憂心忡忡,母親的再三告誡對他來講如同耳邊風。直到16歲的那年...不定性者,除正邪外所餘有情,遇聖入聖遇邪入邪,名不定性聚。 --《俱舍論》 不定性者,那就是一般的凡夫,除了正性...即所說彼土之導師,以四十八願接信願念佛眾生,生極樂世界,永階不退者也。 我們前面介紹阿彌陀的意義,這地方是說...在人際關係和個人修養方面,很多人都以為「圓融」是和「正直」對立的,其實不是如此。「圓融」是非常不容易達到的境...● 入道多門,唯人志趣,了無一定之法。其一定者,曰誠,曰恭敬。此二事,雖盡未來際諸佛出世,皆不能易也。而吾人...
僧辯(唐京師弘福寺)[《續高僧傳》卷十五]
【歷代名僧辭典】
釋僧辯。俗姓張。南陽人也。渚宮陷沒入關住於馮翊焉。年甫七歲日誦千言。時以奇之。聲於鄉壤。十歲欣仰道法思欲出家。局以公憲。未蒙剃落。乃聽維摩仁王二經。文義俱收。陞座覆述。宣吐教理有稱於時。先學大德相顧曰。吾等沒後不足憂也。此人出家紹隆遺法矣。開皇初年。敕遣蘇威。簡取三千人用充度限。辯年幼小最在末行。輕其行業召令口誦。言詞清囀章句契斷。神明朗正。見者屬目。由是大蒙嗟賞。餘並不試。同得出家。受具已後專尋經論。時有智凝法師。學望京華德隆岳表。辯從問知津乃經累載。承席覆述允合同倫。遂使旁疏異解曲有正量。識者僉悟擊其大節。大業初歲。召入大禪定道場。眾復屯之欣其開解。武德之始。步出關東蒲虞陝虢。大弘法化。四遠馳造倍勝初聞。嘗處芮城將開攝論。露縵而聽。李釋同奔序王將了。黃巾致問酬答乃竟。終誦前關。辯曰。正法自明邪風致翳。雖重廣誦不異前通。黃巾高問轉增愚叟謂其義壯。忽旋風勃起徑趣李宗。縵倒掩抑身首煩擾。冠幘交橫衣髮紊亂。風至僧倫怗然自滅。大眾笑異其相。一時便散。明旦入文。赧然莫集。辯雖乘此勝。而言色不改。時共服其異度也。貞觀翻經被征證義。弘福寺立又召居之。雖屢處以英華而情不存得喪。約時講說不替寒溫。異學名賓皆欣預席。故使海之內外僧雜華夷不遠萬里承風參謁。俱舍一論振古未開。道岳法師命章構釋。辯正講論廢而聽之。隨聞出鈔三百餘紙。或聞初開法肆或中途少閑。但有法坐無論勝負。咸預位席橫經而聽。斯渴法之。深良未儔矣。而謙讓知。足不重榮勢。名滿天下。公卿咸委。而不識其形也。皆來覓之。辯如常威儀不變其節。任其來去曾無迎送。時儕倫諸德。以此懷尚而不能行也。以貞觀十六年六月十三日卒於弘福寺。春秋七十有五。於時炎曦赫盛停尸二旬。而相等生存形色不變。迄至於葬日亦不腐朽。於時亢旱積久埃塵漲天。明當將送夜降微雨。故得幢蓋引列。俱得升濟。七眾導從不疲形苦。殯於郊西龍首之原。鑿土為龕處之。於內門通行路。道俗同觀。至今四年鮮明如在。自辯置懷慈濟。愛法為功。路見貧苦不簡人畜。皆盡其身命濟其危厄。講聽之務惟其恆習。其攝論中邊唯識思塵佛性無論。並具出章疏在世流布。
上篇:靈睿(唐綿州隆寂寺)[《續高僧傳》卷十五] | 下篇:法常(唐京師普光寺)[《續高僧傳》卷十五] |
(經名)二卷,秦羅什譯。說諸法實相,無善惡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