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歷代名僧辭典 > 正文
【境多非智】 p1289 大毗婆沙論四十四卷九頁云:智多耶?境多耶?答:境多非智。所以者何?智亦境故。謂智唯攝一界...「近果」之對稱。又作殘果。指引因所引得之結果。如尸骸、枯木等,俱屬遠果。此等尸骸、枯木等於枯死後猶未頓絕,即...【法念住】 p0759 法蘊足論五卷一頁云:云何於此內法住循法觀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貪憂?內法者:謂自想蘊行蘊...(術語)福利之果報也。如六趣中人天之福報。增一阿含經一曰:雖受梵天福,猶不至究竟。百論上曰:福報滅時,離所樂...(術語)又作本那伽吒Pūrṇaghaṭa,譯言滿瓶。佛之德相也。慧苑音義上曰:本囊伽吒,此雲滿瓶也。...亦名:乞[帛*系]作三衣戒開緣、乞蠶[帛*系]作袈裟戒開緣、蠶[帛*系]袈裟戒開緣 行事鈔·隨戒釋相篇:「不犯者,若得...指火。古代印度婆羅門之法以火為天之口,火燒供物,香氣上達而諸天得食。此係密教修護摩供之由來。百論疏卷上之中引...【四無色界】 為脫離色法繫縛的四種境界。又稱四無色天、四無色處、四空天。四無色界名稱配於四無色定,依次稱為空...禪宗公案名。又作雪峰看蛇。唐代雪峰義存禪師對門人舉鱉鼻毒蛇為例,問通方眼具否,以勘辨迷悟之落處。碧岩錄第二十...子題:眾多受戒雖通朝夕須約一坐不起 羯磨疏·集法緣成篇:「(一,明受懺)(一、正釋)雲法緣通別者,有多種也。...謂依出家遠離所生善法。所起諸信信性。現前信性。隨順印可。愛慕愛慕性。心澄淨。是名信根。復次學信無學信。及一切...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臣法賢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鷲峯山中...最上乘論 第五祖弘忍禪師述 凡趣聖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論若其不護淨者。一切行無由取見。願善知識如有寫者。用心無令...(可治癌症跟痔瘡、青春痘等等) 佛說療痔病咒: 怛(dan)侄(zhi)他(ta) 頞(e)蘭(lan)帝(di) 頞(e)藍(lan)謎(mi) 室(shi...佛過去在因地修菩薩行,其中一世為魚王,不但身旁有左右大臣相輔佐,且個個具備高懿德行,信受佛法,不以眾生生命為...我講一個小故事,把十行作總結,故事出自於坐花志果: 有一個人叫陽羨生,陽羨是一個地方的名稱,他是陽羨這個地方...問: 請法師開示科技與宗教的關係,確切地說,與佛教的關係。 大安法師答: 現在是一個科技時代,每個國家都非常重...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上天在賜給你福之前,往往先派給你禍。 如果你在禍面前心平氣和,懂得反躬自省,那麼你就...所謂比丘十八物,又稱頭陀十八物,即是指古代大乘比丘日常生活中所使用常隨身攜帶的十八種物品,又稱為道具,一般以...佛教講,我們造業的方式有三種:身、口、意。口業佔了我們造業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見持不妄語戒是多麼的重要。不妄語...有個弟子曾經問我:『師父,我很積極,可是我也很急,因為我總是想用很短的時間做很多事。每次一件事還沒做完,就老...執著有往生的事相,雖然不了解無生的道理,但老實念佛,叫顓蒙念佛,還有往生的利益,只是品位不怎麼高而已。 但如...
恆超(漢棣州開元寺)[《宋高僧傳》卷第七]
【歷代名僧辭典】
釋恆起。姓馮氏。范陽人也。祖父不仕。世修儒道。而家富巨萬。超生而聰慧。居童稚群不貪戲弄。年十五早通六籍尤善風騷。辭調新奇播流人口。忽一日因閱佛經洗然開悟。乃嘆曰。人生富貴喻等幻泡。唯有真乘可登運載。遂投駐蹕寺出俗。未週三祀方議進修晝夜不疲。而屬師亡。亦遵釋氏喪儀。守禮無怠。孝悌之名燕人所美。梁幹化三年往五台山受木叉戒。由是陟遐自邇。切問近思。俄征伐木之章。且狎或人之友。結契遠求名匠。阻兩河間。兵未罷路不通。南則梁祖。北則莊宗。抗衡於輕重之前。逐鹿在存亡之際。當是時也。超止於本州魏博並汾之間。學大小乘經律論。計七本講通思於雍洛。梁宋名師杳然隔絕。雖然巡歷非遠宏暢殊精。瓶滿見知翼飛名字。是故並部息塵中山貞辯夫二人者。言行俱臻證修有位。一見超嘆曰。義龍之頭角悉完備矣。待飛奮而為霖雨焉。其為碩德題目多此類也。龍德二年掛錫於無棣。超曰。此則全齊舊壤鄒魯善鄰。遂止開元伽藍東北隅。置院講諸經論。二十餘年宣導。各三十餘遍。節操高邁舉措舒徐。緇素見之無不怯懼。聲無叱吒語不夸奢。自然而然。且非威勢凌[車*閵]之所得也。前後州牧往來使臣。向譽欽風修名執刺。相禮重者止令童子。辭以講貫罕曾接對。初有所慊終伏其高。齊魯之間造秀不遠數百里。造其門以詰難。諸公一睹超容傍聽議論。參乎子史證以教宗。或問因明。超答以詩一首。辭新理妙皆悉嘆降。時郡守李君素重高風。欲飛章舉賜紫衣。超聞驚愕遂命筆為詩云。虛著褐衣老。浮杯道不成。誓傳經論死。不染利名生。厭樹遮山色。憐窗向月明。他時隨范蠡。一棹五湖清。李君復令人勸勉願結因緣。超確乎不拔。且曰。而其復爾則吾在盧龍塞外矣。郡將聞而止。又相國瀛王憑道聞其名知是鄉關宗人。先遺其書。序以歸向之意。超曰。貧道閑人早舍父母克志修行。本期彌勒知名。不謂浪傳於宰衡之耳也。於吾何益。門人敦喻。不得已而答書。具陳出家之人豈得以虛名薄利而留心乎。瀛王益加鄭重。表聞漢祖。遂就賜紫衣。自此忽忽不樂。以幹佑二年仲春三日微疾。數辰而終於本院。院眾咸聞天樂沸空。乃升兜率之明證也。春秋七十三。僧臘三十五。門人洞征與學徒百餘人持心喪。傾城士庶僧尼會送城外。具茶毗禮收舍利二百餘顆。分施之外緘五十顆於本院。起塔以葬之。瀛王未知。別奏賜師號曰德正。乃刊敕文於石塔焉。
上篇:巨岷(漢太原崇福寺)[《宋高僧傳》卷第七] | 下篇:僧照(漢洛京法林院)[《宋高僧傳》卷第七] |
【世第一法釋名】 p0513 大毗婆沙論三卷三頁云:何故名世第一法?答;如是心心所法,於餘世間法,為最為勝,為長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