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歷代名僧辭典 > 正文
亦名:衣作淨之意 行事鈔·隨戒釋相篇:「五分,所以淨者,異外道故;令與俗別;三種記故,失則易覓。」資持記釋雲...指口讚諸佛菩薩之功德,乃三業供養之一。[法華文句卷二之下](參閱「口業」745) p746...(菩薩)又作正觀音,新作聖觀自在。六觀音之一。無六觀音中千手等之異相,故但稱為聖觀音,尋常之觀音菩薩也。...禪林用語。又作一椎便成。槌,乃對大眾宣告時使用之工具。謂在宗師一槌之下,即可徹底大悟,故引申為言下即悟之意。...(術語)指為蒙被教化之標的而言。凡愚惡人之機類,皆可謂為彌陀之正所被也。...梵語 vastra。又作婆參。意譯為衣。或特指上衣、上服。於有部律中,亦以此語為僧衣之稱。[法華經卷五分別功德品、...1、涅槃經所說大涅槃所具之三德。 一、法身德,法身乃佛之本體,佛以常住不滅之法性為身; 二、般若德,佛...觀佛三昧之別名。一心稱佛名號叫做口稱三昧;觀念淨土之依正二報,叫做觀佛三昧,或定心三昧。觀念法門說:若得定心...【鬼辯婆羅門】 p0909 西域記八卷九頁云:建擊犍椎窣堵波北、有故基,昔鬼辯婆羅門所居處也。初此城中、有婆羅...(名數)天部中之主者,有十六位,謂之十六大天。...(術語)謂無為法之性,空而脫一切之事相繫縛也。維摩經菩薩行品曰:觀於遠離而身心修善。注曰:肇曰:遠離無為之別...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故,結出讖微,分...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無漏大阿羅漢,佛子住持,善超諸有,能...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耶離國獼猴林中青蓮池精舍。與大比丘...【假】 1.借的意思,諸法無實體,借他而有,故名假,如借五蘊而有眾生是。2.虛妄不實之義,諸法因緣和合而有,...佛教它的終極關懷是了生脫死,圓成佛道;對世間的這些家親眷屬、功名利祿,都會從般若的層次作如夢如幻、如露如電之...自古以來,百姓將每日的必需品柴米油鹽醬醋茶稱作開門七件事。那麼修行者日常生活中也有七件事不可或缺: 1、發願 ...如何為妻,佛陀教誡甚多。如佛言:女人當一心向夫,不得邪淫;不得輕慢夫婿;夫婿遠行,整理家中,無有二心;甘心苦...三個法師在一破廟裡相遇,對那座廟的破敗他們很感慨。 第一個說:必是法師不虔誠,所以菩薩不靈。 第二個說:必是法...作為在家的佛弟子,除了五戒之外,對於子女,應當善盡撫養的教育之責;子女對於父母應該孝順忠實,不得浪費父母的財...《淨名》《法華》等者,此一心持名,得生彼國,即隨其心淨,則佛土淨,是淨名義。《佛說阿彌陀經疏鈔》 《淨名經》...私下剛決定墮胎---遠方長老就來電話有個孩子向他求救! 我有一位朋友告訴我一件他自己的經歷,他們夫婦已經有好幾個...
元崇(璇禪師)(唐金陵鐘山)[《宋高僧傳》卷第十七]
【歷代名僧辭典】
釋元崇。俗姓王氏。琅琊臨沂人也。晉丕相始興文獻公子薈之後。自南朝淪廢世居句容。祖禰已來非賢即哲。崇幼而孤秀嶷若斷山。心喻芙蕖形同玉潔。風塵不雜立志夷簡。時年十五奉道辭家。負笈洞天餐霞臥雲。師範陶許精研妙句獨證微隱。乃恐至理未融解脫方阻。因歸心釋典大暢佛乘。三教齊驅遘心世表。於是聲振吳越緇素異焉。採訪使潤州刺史齊平陽公。聞其行業虛佇久之。適會恩制度人。裒充舉首。以開元末年因從瓦官寺璇禪師。諮受心要。日夜匪懈無忘請益。璇公乃揣骨千里駿足可知。因授深法。崇靈台虛徹可舍百神。心鑒高懸塵無私隱。既而聲價光遠物望所知。金陵諸德請移所配棲霞寺。春秋逾紀服勤道務。彞倫有敘時眾是瞻。至德初並謝絕人事。杖錫去郡歷於上京。遍奉明師棲心閑境。罕交俗流。遂入終南經衛藏至白鹿上藍田。於輞川得右丞王公維之別業。松生石上水流松下。王公焚香靜室與崇相遇神交中斷。於時天地未泰豺狼構患。朝賢國寶或在薖軸起居。蕭舍人昕與右丞諸公。並碩學雄才尊儒重道。偶茲一會抗論彌日。鉤深索隱襟期許與。王蕭嘆曰。佛法有人不宜輕議也矣。及言旋河洛。登陟嵩少懷達磨之旨要。得華嚴之會歸。聲價漸高衣冠羨仰。京師名德咸請住持。志在無為翛然不顧。乃放浪人世追蹤道流。考盤靈蹤。遂東適吳越。天台四明清心養素。數年之後遐想鐘山。飛錫舊居考以雲房。道俗咸喜玉反山輝。大歷五年刺史南陽樊公。雅好禪寂。及屬縣行春。順風稽首諮請道要。益加師禮矣。時道俗以為。此寺靈勝遊憩者多。監主護持須選名德。僉議無以易禪師者。崇頻告辭懇苦。眾咸再三。事不獲已順受彌縫其間。總二十年。藉四方之財。因道化之力。欒櫨雲構丹雘日新。蓋存乎無為無所不為者也。功成身退安禪高頂。前後學徒詎可勝計。至大歷十二年。示疾言歸。不加藥餌。八月二日卒於山院。春秋六十有五。臨終命門人無令封樹。弟子如泉澄添等奉全師教。以其月八日瘞於攝山之陽。依岩為窟累石不磨不礱。遵遺誥也。崇身長六尺。儀表端肅望之儼然。即之生畏。意密情恕心和行高。天姿龍象生此岐嶷。享齡非永惜哉。弟子等共建豐碑以紀化跡。樹於寺之門首焉。
上篇:神悟(唐潤州石圯山)[《宋高僧傳》卷第十七] | 下篇:利涉(唐京兆大安國寺)[《宋高僧傳》卷第十七] |
全一卷。為唐代不空(705~774)所譯之密教儀軌。又作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毗沙門隨軍法。收於大正藏第二十一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