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歷代名僧辭典 > 正文
為古代建築樣式之一,佛教建築亦採用之。謂於磚或石砌之建築物中,每一層磚或石皆比下一層超出一定之長度,用以超出...(名數)財貧法貧也。財貧謂乏資生之財物也。法貧,謂邪見不能信正法也。智度論九十八曰:貧有二種:一者財貧,二者...為禪宗之根本眼目,乃適切表現禪宗玄義之八句。八句即: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八種教授三處所攝】 p0085 瑜伽三十八卷二十一頁云:如是菩薩八種教授,當知略說三處所攝。云何三處?一、未住心...指與欲、受欲、說欲三法。即舉行布薩、說戒、授戒等時,同一結界內之比丘皆應參加,然礙於其他原因而不能參加者,於...華嚴經疏雲二般若: 一、實相般若 實相般若者,謂本覺之理,非寂非照,離虛妄相,名為實相,即一切種智也。 ...二諦者: 一、俗諦 迷情所見世間之事相也。是順凡俗迷情之法,故云俗。其為凡俗法之道理,決定而不動,故云諦...【住不動阿羅漢】 p0663 顯揚三卷十二頁云:四、住不動。謂成就如是軟根;雖不思自害,及行放逸;然皆不退。不...(術語)誓願與修行也。此二者相待而成事,缺一不可也。大智度論七曰:莊嚴佛國事大,獨行功德,不能成,故要須願力...【成就五支永斷五支】 p0667 瑜伽十九卷十六頁云:無工巧活輕自己樂勝諸根盡解脫無家無所無希望斷欲獨行真苾芻...(術語)修秘密乘,現證法界體性智。謂之大乘現證。三昧耶者,本誓平等等之義也。金剛頂經上曰:一切如來大乘現證三...信心銘 至道無難 唯嫌揀擇 但莫憎愛 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 天地懸隔 欲得現前 莫存順逆 違順相...解深密經卷第一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住最勝光曜七寶莊嚴,放大光明,普照一...現在賢劫千佛名經(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闕譯人名,今附梁錄。 爾時喜王菩薩白佛言:「世尊!今此眾中,頗有菩薩...今天是第一個七的第一天,我們注意要有一個正確的出發點:我們為什麼要打七?為什麼要開悟?為什麼要用功夫?我們的...問: 何為懺悔。 答: 於三寶前發露已罪,痛責悔改,哀求證明,決不復作也。 問: 或云悔過能消滅從前罪過,信乎。...1. 如果你不喜歡現在的工作,要麼辭職不幹,要麼就閉嘴不言。初出茅廬,往往眼高手低,心高氣傲,大事做不了,小事...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一天,對比丘們開示:有三種法甚可愛敬,為世間人所貪求。是哪三種呢?...知足一法是佛法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開示,常常點示。一般會把這個少欲、知足放在一起:少欲知足。什麼叫少欲?你對於...首座和尚、班首師父、各位執事、各位護法居士: 你們大家今天辛苦了!過去人講:念佛就成佛!你們將來都要成佛的。...問: 請問師父,《梵網經》菩薩戒和《優婆塞戒經》菩薩戒有區別嗎? 大安法師答: 《梵網經》菩薩戒是十重四十八輕...第十七願諸佛稱名讚歎願: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諮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 法藏菩薩發這一願是不是求自...
曇無竭〔《神僧傳》卷第二〕
【歷代名僧辭典】
釋曇無竭。此雲法勇。姓李氏。幽州黃龍人。幼為沙彌便修苦行持戒誦經。為師僧所重。嘗聞法顯等躬踐佛國。乃慨然有忘身之誓。遂以宋永初元年招集同志沙門僧猛等。共齎旛蓋供養之具。遠適西方。初至河南國。仍出海西郡。入流沙到高昌。郡經歷龜茲沙勒。諸國登蔥嶺度雪山。進至罽賓國禮拜佛缽。停歲餘學梵書梵語求得觀世音受記經梵文一部。復西行至辛頭那提河。緣河西入月氏國。禮拜佛肉髻骨及睹自沸水船。後至檀特山南石留寺。住僧三百餘人。雜三乘學。無竭停此寺受大戒。復行向中天竺界。路既空曠唯齎石蜜為糧雖屢經危棘。而繫念所齎觀世音經。未嘗暫廢。將至舍衛國。中野逢山像一群。無竭稱名歸命。即有師子從林中出。象驚惶奔走。後度恆河。復值野牛一群。鳴吼而來。將欲害人。無竭歸命如初。尋有大鷲飛來。野牛驚散。遂得免之。後於南天竺隨舶泛海達廣州。其所譯出觀世音受記經。今傳於京師。後不知所終。
上篇:佛陀耶舍〔《神僧傳》卷第二〕 | 下篇:佛馱跋陀羅〔《神僧傳》卷第二〕 |
【王專行放逸不修法行】 p0381 瑜伽六十一卷九頁云:云何名王專行放逸不修法行?謂有國王、於世所知柔和淳質,聰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