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洪〕讚曰:璉公生長於寒鄉。棲遲於荒遠。缽飯布衲,若將終身。一旦道契主上,名落天下。而能焚龍腦,讓正寢。非其素所畜養,大過於人者。何以至是哉。至於與士大夫論宗教。則指物連類。折之以至理,使其泮然無疑。則亦知為比丘之大體者歟。
佛弟子文庫 > 歷代名僧辭典 > 正文
【論體六種】 p1330 集論八卷十一頁云:第一論體,復有六種。一、言論,二、尚論,三、諍論,四、毀論,五、順論,...亦名:四分五分隨機開結淨地、十誦僧祇不開淨地、淨地開結諸部不同 子題:梨昌、簞 資持記釋云:「淨地中,十誦,初...【發起最勝】 p1161 辯中邊論下卷三頁云:發起最勝者:在勝解行地最上品忍中。...梵名 Vajrāmogha-samaya-sattva。音譯嚩日羅母伽三昧耶薩怛嚩。又作大安樂不空金剛三昧耶真實菩薩、大安樂不空真實...【生身究竟】 p0477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八頁云:復言:世尊!若六處滿,生身究竟;何緣復說觸受二種?世尊告曰:若...又作文殊五使者、五種金剛使。即現圖胎藏界曼荼羅文殊院中,位於主尊文殊菩薩左方之五童子。系依大日經卷一具緣品之...【死】 p0618 謂由壽量極故而便致死。廣如瑜伽一卷十三頁至十五頁廣釋。 二解 瑜伽八十四卷十一頁云:死者...佛教主張世界萬物與人之身體皆由地、水、火、風之四大和合而成,皆為妄相,若能了悟此四大本質亦為空假,終將歸於空...(雜名)Pacābhijāna,譯曰五神通。又曰五旬。般遮為五也。玄應音義三曰:五旬,或言般遮旬,即五神通也。按阿闍...謂有一類。貪瞋癡俱生識為緣故,起貪瞋癡俱生身業語業,名為色。即彼所生受想行識,名為名。是名識緣名色。 復有一...為佛傳畫題之一。又作出山如來、出山相、出山像。相傳釋迦在雪山苦行林中修苦行,成道之後,頭頂明星,全身放光而出...如是我聞。一時,薄伽(qi)梵(fn)游化諸國,至廣嚴城,住樂(yu)音樹下,與大苾(b)芻(ch)眾,八千人俱。菩薩摩訶(hē)...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卷上 大唐于闐三藏提雲般若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質多羅樹下,與無量大比丘眾...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臣法賢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鷲峯山中...問: 弟子初中時和同學玩過碟仙,但一直有後怕,曾因此一度失眠,至今無法消除恐懼。現在接觸佛教已經五年,但沒皈...問: 師父!親人平時也念佛,但臨終時由於病痛完全不願念佛求往生,該怎麼辦呢? 宏海法師答: 出家十多年,也遇到...問: 我學淨土法門,也念佛。我覺得如果阿彌陀佛能經常示現讓人看到,人們對淨土的信心會增強的;念佛過程中阿彌陀...《雜譬喻經》中有這樣一則故事:從前,有個老母親唯一的兒子得病去世了,她悲痛萬分,心想:唯一的兒子都死了,沒人...飛機正在白雲之上翱翔。機艙內,空姐微笑著給乘客送食品。中年人細細地品嚐美食,而鄰座的年輕人卻愁眉苦臉地望著窗...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一日,世尊告訴諸比丘:有四種無礙辯才,是哪四種呢?即:義無礙辯、法無礙辯、辭無礙辯...在《無量壽經》裡面,佛早已對這種問題有個答案。在這個世間有種種的善事,那麼在一切善事當中,我們要選擇一個最好...問: 佛經中有描述,極樂世界的地面有落花,諸上善人踩上去會微微下陷。極樂世界諸菩薩的身體與我們娑婆世界眾生四...
大覺璉禪師〔宋,惠洪《禪林僧寶傳》〕
【歷代名僧辭典】
禪師名懷璉,字器之,漳州陳氏子也。初其母禱於泗州僧伽像,求得之。故其小字泗州。幼有遠韻,聰慧絕人。長為沙門,工翰墨聲稱甚著。遊方愛衡岳勝絕。館於三生藏有年。叢林號璉三生。聞南昌石門澄禪師者。五祖戒公之嫡子也。往拜謁,師事之十餘年。去游廬山圓通。又掌書記於訥禪師所。皇佑二年正月,有詔。住京師十方淨因禪院。二月十九日,召對化成殿。問佛法大意,奏對稱旨。賜號大覺禪師。齋畢傳宣,效南方禪林儀範,開堂演法。又宣左街副僧錄。慈雲大師清滿,啟白倡曰:帝苑春回,皇家會啟。萬乘既臨於舜殿。兩街獲奉於堯眉。爰當和煦之辰。正是闡揚之日。宣談祖道,上副宸衷。問答罷乃曰:古佛堂中曾無異說。流通句內誠有多談。得之者妙用無虧。失之者觸途成滯。所以溪山雲月,處處同風。水鳥樹林,頭頭顯道。若向迦葉門下。直得堯風蕩蕩,舜日高明。野老謳歌,漁人鼓舞。當此之時,純樂無為之化。焉知有恁麼事。皇情大悅,與璉問答詩頌。書以賜之,凡十有七篇。至和中,上書獻偈,乞歸老山中。偈曰:千簇雲山萬壑流。歸心終老此峰頭。餘生願祝無疆壽。一炷清香滿石樓。上曰:山即如如體也。將安歸乎,不許。修撰孫覺莘老,書問宗教。璉答之書。其略曰:妙道之意。聖人嘗寓之於易。至周衰先王之法壞,禮義亡。然後奇言異術,間出而亂俗。迨我釋迦入中土。醇以第一義示人。而始末設為慈悲。以化眾生,亦所以趣時也。自生民以來,淳樸未散。則三皇之教簡而素春也。及情竇日鑿。則五帝之教詳而文夏也。時與世異,情隨日遷。故三王之教密而嚴秋也。昔商周之誥誓。後世學者,有所難曉。彼當時人民,聽之而不違。則俗與今如何也。及其弊而為秦漢也。則無所不至。而天下有不忍願聞者。於是我佛如來。一推之以性命之理。教之以慈悲之行冬也。天有四時循環,以生成萬物。而聖人之教,迭相扶持。以化成天下。亦猶是而已矣。至其極也,皆不能無弊。弊跡也,道則一耳。要當有聖賢者,世起而救之也。自秦漢至今,千有餘歲。風俗靡靡愈薄。聖人之教裂而鼎立。互相詆訾,不知所從。大道寥寥莫知返,良可嘆也。璉雖以出世法度人。而持律嚴甚。上嘗賜以龍腦缽盂。璉對使者焚之曰:吾法以壞色衣,以瓦缽食。此缽非法。使者歸奏,上嘉嘆久之。璉居虔服玩。可以化寶坊也,而皆不為。獨於都城之西,為精舍。容百許人而已。有曉舜禪師,住棲賢。為郡吏臨以事民其衣,走依璉。璉館於正寢,而處偏室。執弟子禮,甚恭。王公貴人來候者,皆怪之。璉具以實對曰:吾少嘗問道於舜。今其不幸。其可以像服,二吾心哉。聞者嘆服。仁廟知之,賜舜再落髮。仍居棲賢寺。治平中,璉再乞還山堅甚。英宗皇帝留之不可。詔許自便。璉既渡江,少留於金山西湖。遂歸老於四明之育王山廣利寺。四明之人,相與出力。建大閣藏所賜詩頌。榜之曰宸奎。命翰林學土兼侍讀端明殿學士蘇軾,為之記。時京師始建寶文閣。詔取其副本藏焉。璉歸山二十餘年。年八十二,無疾而化。
上篇:天寧楷禪師〔宋,惠洪《禪林僧寶傳》〕 | 下篇:興化銑禪師〔宋,惠洪《禪林僧寶傳》〕 |
(地名)Śrimaṇḍapa,山名。翻梵語九曰:尸利漫陀,傳曰裡頭山也,外國傳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