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勇氣死,何不更好地生存

《雜譬喻經》中有這樣一則故事:從前,有個老母親唯一的兒子得病去世了,她悲痛萬分,心想:唯一的兒子都死了,沒人為自己養老了,活著還有什麼意義呢?於是她便想與兒子命歸一處。佛看到這一情況就對老母親說:「你拿來沒有死過人的人家的香火,我就來念咒,讓你兒子復生。」老母親很高興,便去尋找香火,可問了數十家,也沒找到從未死過人的人家的香火。她失望地來到佛面前說了這一情況。佛告訴老母親:「自開天闢地以來,就沒有可以長生不老的人。但活著的人能夠努力認真的活下去,也是值得高興的事。老母親又何必犯糊塗要隨兒子而去呢?」老母親的心結隨即便被解開,認識了無常的道理。

老母親所覺悟到的無常是指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因緣和合的產物,因緣滅則現象滅,沒有常住不滅的現象,任何現象都無始無終地處在生起、變異、壞滅的過程中。生、老、病、死,這也是人生無法抗拒的客觀規律。有生必有死,苦苦執著於生或死都是愚癡。就像上述故事中的老母親,起初不能正確對待兒子的死亡,執著於兒子的生命,便想與兒子一同死去。而如果能夠理解了諸行無常的道理,理解了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生的,沒有常住性,便不會再執著,也就得到解脫了。所以,當她了解到沒有人可以長生不老,沒有人可以逃脫死亡的命運的時候,心結也就被解開了。

當我們認識了世事的無常,能夠平靜地、從容地面對死亡的時候,另一個更為重要的問題是:我們要珍愛生命,把握住自己短暫但有意義的人生。故事中的老母親因兒子去世,覺得無人為她養老了,便覺得活著不再有意義。其實,每一個生命都有存在的意義,並不會是白白來一場的,而是都應該被尊重的。諾貝爾曾說過:生命是自然給人類去雕琢的寶石。我們怎麼能放棄讓它變得璀璨奪目的機會呢?哪怕是自己的生命,也沒有權利隨隨便便地將它結束。自殺也是殺生,這是一種罪過的行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個人的成長也得益於親人、師長、朋友的幫助和國家、社會的栽培,自殺是對他們不負責任,也是對自己不負責任。逃避現實不能解決問題,死了也不是就能一了百了,反而會帶給親人巨大的傷害,給社會帶來損失,同時也使自己難以從痛苦中解脫。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就有許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而輕易地選擇了自殺。最近國內有關自殺的報道頗多,有的是因為情場失意,有的是因為工作、學業壓力大,有的甚至是因為一點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實,在每個人的生命歷程中,都難免會遇到苦難、挫折、打擊,有些甚至會讓人感到難以承受。這些挫折或許會給人帶來消極的影響,但另一方面它們也能成為前進的動力,推動著人的成長、堅強、進步。何不把它們當作人生的必修課呢?生命是一個必須要經歷痛苦的過程,我們要在痛苦中學會堅強。

那麼,當我們面對苦難、挫折、打擊時應該怎麼應對呢?我想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擺正自己的心態,勇於面對,進而積極地改變。遇到想不開的事情時,不要死死盯著這一件事情,何不跟親朋好友傾訴心聲,或找到更健康積極的發泄方式將自己鬱悶的情緒發泄出來。等心情平靜下來之後便要想辦法解決問題,改變現狀,走出低谷。所謂條條道路通羅馬,人生的道路永遠不是唯一的。不要當你的眼前,門被關了之後就灰心絕望,甚至放棄,其實一扇窗戶早已為你打開了,只要你上前輕輕一推,照樣可以看到外面絢爛的風景。也如一句古話所說:「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只要有生命的存在,珍愛生命,善待自己和他人,便永遠有希望。

有勇氣死,何不更好地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