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三藏法數 > 正文
羯磨疏·集法緣成篇:「與狂癡法及解者,心亂壞神,不守本性,來往違犯,多乖法度。據內非犯,約外招疑。故以法除,...(雜語)對於輕聲念佛而言,又名厲聲念佛。即大聲唱南無阿彌陀佛也。阿彌陀經通讚疏中所謂念佛有三:一心念,心中系...【樂有二種】 p1310 瑜伽五卷一頁云:又樂有二種。一、非聖財所生樂,二、聖財所生樂。非聖財所生樂者:謂四種資具...一、上界天,即色界及無色界之諸天; 二、虛空天,即欲界六天中夜摩天以上之四天,也就是居於虛空之天; 三...(1575~1660)李氏朝鮮時代僧。俗姓金。字澄圓,號碧岩。九歲喪父,師事雪默,十四歲出家。後隨浮休善修入俗離山,...謂有靈異之神佛殿堂。又指祭奠死者遺體之室。 p6938...諸法之體性真實不變,稱為真如。(一)成唯識論依三無性而立此三真如,即:(一)無相真如,謂諸法之體無遍計所執之虛相...隨信行補特伽羅者,謂資糧已具性是鈍根,隨順他教修諦現觀。...(譬喻)智度論四曰:帝釋以偈答曰:菩薩發大心,魚子庵樹華,三事因時多,成果時甚少。往生要集上本曰:魚子難長,...東晉廬山慧遠(334~416)撰。收於大正藏第五十二冊弘明集卷五沙門不敬不王者論第五。揭示人之形體雖會滅盡,然精神...【三界九地】 三界,指眾生賴以生存的欲界、色界、無色界。此乃迷妄有情在生死流轉中依其境界所分的三階級;系迷於...肇論序 小招提寺沙門 慧達 作 慧達率愚,通序長安釋僧肇法師所作《宗本》《物不遷》等四論。但末代弘經,允屬四依...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請佛緣 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時彼南方有...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安立大乘三界唯識。以契經說三界唯心。心意識了名之差別。此中...
昔日印度經常發生洪災,各地民不聊生,有些人為了養家餬口,便開始結夥打劫來往的商隊。這天,一群盜匪在山谷隘口埋...
富貴人更容易瞋恚,稍不稱心,就要發火,輕則口出惡言,重則動手打人。只考慮自己的感受,不顧他人傷心,瞋心一起,...
我們看通教。通教的人是比較利根,知一切法,當體全空,非滅故空,生死涅槃,同於夢境體空觀。 藏教人他遠離三界,...
有句話:從古至今,一切故事,其實都是相遇,然後分離。人與人的相遇,是人生的基本境遇,佛菩薩讓我同一位智商較高...問: 佛法若不外求,念佛怎樣反觀自己?念佛之心當下便成佛,也就是說念佛的心當下就會成佛,倘若今天念佛,明天不...
中國佛教史上,曾出現過許多詩僧,如唐代的寒山、拾得、無可、皎然,宋代的遵式、志南,明代的傳燈、懷讓等。但女詩...寺廟不是用誠心換利益的市場,而是用誠心求真知的學校!你會供佛嗎?你知道供品和佛像的真正意義嗎?如果不知道的話...由於我們的目光短淺,我們通常都看不到更遠的地方,我們只看的見眼前的蛋糕,而看不到更遠的地方有大餐。我們通常都...
一實諦
【三藏法數】
[出涅槃經] 謂一實相中道之理也。無有虛妄。無有顛倒。若聖若凡。性本不二。故名一實諦也。
上篇:第一義 | 下篇:一實相印 |
(雜語)Maitrīmanas,譯曰慈意。見玄應音義六。...
與狂癡法並解
高聲念佛
樂有二種
五類天
覺性
靈堂
三真如
隨信行補特伽羅
庵羅果熟少
形盡神不滅論
三界九地
【大藏經】肇論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大藏經】唯識二十論

劫盜分財喻

【推薦】瞋恚的習氣最為害人

人生的快樂是跟因緣借來的

與病苦的同修共勉
念佛怎樣反觀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