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三藏法數 > 正文
(術語)七滅諍也。南山戒疏一上曰:以七毗尼,用殄四諍。...梵名 Vai?ākha,巴利名 Vesākha。印度梵歷第二月。又作薜舍佉、蘇舍佉。譯作季春、善格。系佛陀之生月,即夏曆(...梵語 kāma-ogha。謂欲界貪瞋等之思惑,由此思惑而流轉於欲界,故稱欲流。四流之一。又作欲暴流。欲界之思惑,即見...(術語)觀十二因緣之道理而悟生死流轉之理也。由此觀而開悟者名緣覺。宋高僧傳曰:接飛花墜葉,作因緣觀。大乘義章...【知而故問】 p0819 瑜伽九十一卷一頁云:有二因緣,佛於弟子,知而故問。謂觀弟子,雖欲請問;而無無畏。或於...(1140~1214)宋代浙江錢塘人。字復之,號鎧庵。少讀周官,慨然有濟世之志。後隱於左溪,嘗讀楞嚴及宗鏡錄,復由寶...(雜名)八塔之一。心地觀經一曰:曲女城邊寶階塔。然依西域記,則劫比他國也。...【善作憶念】 p1142 瑜伽二十五卷三頁云:云何名為善作憶念?謂令憶念先所犯罪、或法、或義。云何名為令其憶念先所...為阿彌陀佛十二光之一。阿彌陀佛之光明有十二種,其中,無礙光謂阿彌陀佛之光明,能照破人、法諸障,無論山河雲霧等...謂四向四果之二十七種聖者。即前四向三果之十八有學,與後阿羅漢果之九無學,合稱二十七賢聖。此為成實論、中阿含福...指佛身三種常住。即:(一)本性常,又作自性常、凝然常。指一切諸法之自性身,其身常住,畢竟無漏。(二)不斷常,又作...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安立大乘三界唯識。以契經說三界唯心。心意識了名之差別。此中...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出六根聚經中) 天竺三藏菩提燈譯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以神通...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q)樹給(jǐ)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長老舍利...和尚慈悲,諸位執事慈悲,大眾師父慈悲,請坐下。今天有機會我到東林禪寺來學習,我是來學習的;那麼要我跟大家講一...問: 如果破了根本戒,該怎麼辦? 大安法師答: 阿彌陀佛太慈悲了,他在發四十八大願的時候,曾經考察他方世界的眾...我從昔來,因癡有愛,飲酒食肉,增長愛渴,入邪見林,不得解脫。今者對佛發大誓: 願從今日盡未來世,不復淫慾; 願...
【原文】 有自稱西域沙門,作焰口①施食法師者,其灑淨②也不用水,燃沸湯於瓶,以手擎而灑之,著人面不熱。人異之...
生苦我們都忘記了。雖然我們在娘胎裡那個苦啊,我們每個人都體驗過了,是非常苦的,所以佛菩薩比喻為胎獄。像一個地...佛陀依止不生滅心,基本上是心量廣大的;我們凡夫依止生滅心,心量非常的狹隘。 我個人一些持咒的經驗,我平常念佛...
《金剛經》講,一個修行的人要達到三心不可得的境界。三心者,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 這三種心都是人們妄想中的...
安徽商人王志仁,三十歲尚無子。有相士告訴他說十月份他有大難。王一向覺得該相士的話很準,於是急忙往蘇州清理帳務...
一音教
【三藏法數】
[出華嚴經疏] 一音教者。謂如來一代之教。雖有頓漸諸說不同。而皆不出一音也。故羅什法師云。佛一圓音。平等無二。無思普應。機聞自殊。是也。(梵語羅什。華言重壽。)
上篇:一音 | 下篇:一宗 |
禪林用語。意謂紙上所繪之餅不足以充飢。禪宗用畫餅比喻文字、語言之無用,修行者無法藉此了脫生死。[景德傳燈錄卷...
七毗尼
吠舍佉
欲流
因緣觀
知而故問
吳克己
寶階塔
善作憶念
無礙光
二十七賢聖
三常
【大藏經】唯識二十論
【大藏經】占察善惡業報經
【大藏經】佛說阿彌陀經
夢參老和尚《用普賢十大願念阿彌陀佛》
如果破了根本戒該怎麼辦
黃庭堅戒淫發願文

沸湯施食

前世一念之迷與淨土失之交臂
所有的法門,以無住為本

《金剛經》中三心不可得的境界是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