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三藏法數 > 正文
【相散亂】 p0835 雜集論一卷十八頁云:相散亂者:為他歸信,矯示修善。謂欲令他信己有德,故現此相。由此因緣...(故事)謂佛之荼毗也。以旃檀為薪而荼毗佛也。...凡百卷(嘉興藏作一二○卷)。唐總章元年(668)道世(?~683)所著。又作法苑珠林傳、法苑珠林集。收於大正藏第五...【閻浮提】 訛雲剡浮,此雲勝金。大論云:閻浮,樹名。其林茂盛,此樹於林中最大,提名為洲。此洲上有此樹林,...(譬喻)譬智解於目,譬修行於足也。...全一卷。南朝張演撰。本書為劉宋傅亮所譔光世音應驗記之續編,在我國已散佚,今日本京都青蓮院尚傳有鎌倉中期之古寫...信者信受,一切佛法,起原於信。所謂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又曰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故信為入佛法之首要...禪宗公案名。全稱香林坐久成勞。碧岩錄第十七則(大四八·一五七上):「僧問香林:『如何是祖師西來意?』林云:『...又名我見,或人我見,即固執人有一個實在的我體的邪見。...【色聲何緣成善等性】 p0573 瑜伽五十四卷十九頁云:問:眼耳所行善不善色,彼何因緣,成善等性;非餘色耶?答...(術語)阿賴耶識之別名。唯識了義燈四本曰:第一識,從本向末數為第一。...百喻經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譯 愚人食鹽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頭喻 婦詐語稱死喻 渴見...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菩薩無量百千億那由他數皆...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序 朝議大夫直龍圖閣權江淮荊淛等路制置鹽礬兼發運副使上護軍賜紫金魚袋蔣之奇撰 之奇嘗苦《楞伽經...
人成熟與不成熟跟年齡沒有關係,人成熟不成熟,就是你能不能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就是能不能把我的世界變成你...
富不過三代是許多人家面臨的尷尬。但讓人震撼的是,一條神秘的家規居然使得山東琅琊王氏家族跨越了許多劫難,經受住...
念一尊佛就等於念十方三世一切佛,何以故呢?一切諸佛所證得的法身是一個法身。所以當我們念一佛的時候,就等於念到...
佛經上說諸經滅盡後,有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住世,如果有人發心念一句,即得往生。大家會不會覺得很容易?我們念了都不...幾乎每個人都喜歡聽讚美的話,例如,做太太的很喜歡先生說些甜言蜜語,因為聽起來很舒服。但有時說這種安慰他人、附...
在第六意識分別當中是否也有輕重的不同?對有些事情我們的分別是特別的重、也特別的快,面對這種粗重的分別,已非單...佛陀時代,有一國家名為多摩羅,在都城外七里處有間精舍,五百位比丘在此研讀經典、精進行道。有位年老比丘,名叫摩...
人做事兒,不能讓事兒做我們,所以佛教徒天天歡喜地面對一切。每個人你不得不做,為什麼不轉換一個心情歡喜地去做呢...
圓覺三觀
【三藏法數】
[出圓覺經略疏] 一奢摩他梵語奢摩他。華言止。止即止寂之義。謂欲求圓覺者。以淨覺心取靜為行。而於染淨等境心不妄緣。即是體真止。義當空觀。故經云。由寂靜故。十方世界諸如來心。於中顯現。如鏡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體真止者。謂體達無明顛倒之妄。即是實相之真也。)二三摩缽提梵語三摩缽提。華言等持。昏沉掉舉皆離曰等。令心專注一境曰持。謂欲求圓覺者。以淨覺心知覺心性及與根塵皆因幻化而有。遂起幻起幻修以除諸幻。即是方便隨緣止。義當假觀。故經云。所圓妙
上篇:法三觀 | 下篇:南山三觀 |
(雜語)Nāgacitta,那伽為龍,質多為心,於龍心打針而降伏止雨之法也。...
相散亂
旃檀煙
法苑珠林
閻浮提
智目行足
續光世音應驗記
信分(二)
坐久成勞
人見
色聲何緣成善等性
第一識
【大藏經】百喻經
【大藏經】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藏經】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人不成熟的四個特徵

6字家規孕育出中華最顯赫的家族

念一佛就等於念十方佛

別讓福氣迷了眼
討好的話不一定是好話

如何對治第六意識的粗重分別
老比丘尋死為佛所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