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三藏法數 > 正文
(術語)二法對待之時,自動之法,謂為能。不動之法,謂為所。如能緣所緣能見所見等。世言原告,即為能告。被告即為...憍梵波提入於水定而涅槃時所說之偈。據大智度論卷二載,憍梵波提為舍利弗之弟子,住於天上尼利沙樹園,佛陀入滅後,...【摩訶伐那伽藍】 p1336 西域記三卷三頁云:瞢揭釐城南二百餘里大山側,至摩訶伐那(唐言大林)伽藍。是如來昔修菩...(書名)百字論一卷,百論二卷,外道小乘四字論一卷,外道小乘涅槃論一卷。...(雜名)幻化之象也。性靈集八曰:覺朝無多虎,悟日莫幻象。...佛乘宗要論曰:大乘為超出世間,而又適應世間。則其宗要,在先有超出世間的大覺悟,而後以護念眾生的大慈悲,施其適...佛應舍利弗之問而說東方八佛名號,謂聞者若受持讀誦則不退菩提。八佛即:(一)東方難降伏世界之善說稱功德如來,(二...指三塗,即地獄、餓鬼、畜生之三惡道。...(物名)經云明月摩尼。摩尼珠之光,如明月也。...四土之一。常者法身,法身永無生滅;寂者解脫,一切煩惱永寂;光者般若,照見實相的智慧。此法身、解脫、般若之三德...(1346~1426)明代僧。會稽山陰人,俗姓陸,為放翁之後。字南洲。出家於普濟寺,禮雪庭為師,貫串經范,旁通儒典,...(一) 昔有比丘聰明智慧,時病危頓,弟子問曰:成應真未?答曰:未得;不還未也。問曰:和上道高名遠,何以不至乎?...餓鬼報應經 失譯附東晉錄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鬼甚多,受罪不同。見尊者目連,皆起...佛說九橫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命未盡便橫死。一者為不...
我們應該對輪迴有所了解,不能一廂情願地活在自己的妄想,以佛陀的智慧觀察,生死輪迴沒有快樂,本質是苦,苦苦指身...
在佛教裡面,釋迦牟尼佛給在家人提出五條基本的規範,這五條規範我們稱之為五戒。第一條不殺生;第二條不偷盜;第三...今天我要和諸位講的,是關於佛法的根本特質,其題叫做佛教的根本特質是什麼?本此而談,以免說得太遠,而使諸位把握...
五德養性,是指根據仁、義、禮、智、信來養自己的性。肝裡邊藏仁,心裡邊藏禮,肺裡面藏義,腎裡面藏智,脾裡面藏信...
問:若即心是佛者,則一切含生,皆有此心,盡得成佛。教中云何不見授劫國名號之記? 答:劫國名號,乃是出世化門之...一、 玄奘考試 在隋朝的時候,包括隋唐,僧人的數量是嚴格控制的。當了僧人國家是免除一切雜稅 勞作。玄奘法師13歲...有一位水手,第一次出海時就遇到了可怕的風暴。年輕的水手受命爬到桅杆上,去調整風帆以適應風向。在他向上爬的時候...
大家要知道,能遇到佛經,是你無量劫來的福德,不然遇不到。所以你遇到了,就生希有想。 現代印刷術很發達,到處都...
鄰虛五塵
【三藏法數】
[出決定藏論] 塵即色塵。謂眼耳鼻舌身五種勝義根。及色聲香味觸等法。乃至禪定中所發之色。識心緣想過去未來之境。皆是塵也。以此色塵。微細難見。不可分析。鄰於虛空。故名鄰虛。然於此極微之中。又有五種不同。非人天之眼能見。乃慧眼等所見之色也。(勝義根者。即五根所具。能照境發識。清淨之色也。慧眼者。智慧之眼。即二乘所證之眼也。)一極微細謂此色塵。分析至於至微至細之極。人天之眼所不能見。是為極微細也。二色邊際謂此色塵。分析至於微細色相之際。人天之眼所不
上篇:五種色法 | 下篇:薄伽梵六義 |
念自己心中的佛的意思。人們的心性週遍法界,本來是清淨之佛體,但為無明所覆蓋,不能顯現,不顯現所以才與彌陀相隔...
能所
水說偈
摩訶伐那伽藍
提婆菩薩造論
幻象
大乘之宗要
八佛
下方
明月珠
常寂光土
溥洽
【大藏經】雜譬喻經
【大藏經】餓鬼報應經
【大藏經】佛說九橫經

三界無安,思維生死的過患

佛給在家人提出的五條基本規範
佛教的根本特質是什麼

五德品格缺失,身體就會產生疾病

一一諸色,但唯心故
玄奘法師西行故事四則
「向上看」認清自己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