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三藏法數 > 正文
(術語)謂菩薩僧所受之戒也。又曰菩薩戒。梵網經所說之十重禁,四十八輕戒,善戒經所說之三聚淨戒等是也。其別名依...【可樂知】 p0524 大毗婆沙論一百八十一卷十頁云:云何名可樂知?答:此四是智者所樂,智者所知;故名可樂知。有說...又稱僧帳、供帳。即記僧尼名稱及出家得度等事之簿冊。羅什譯之仁王經囑累品(大八·八三三下):「立統官攝僧,典主...【有愛味】 p0541 瑜伽五十六卷四頁云:問:何義,幾蘊,是有愛味?答:多隨愛見自在轉義。一切一分是有愛味。...禪宗六祖慧能咐囑弟子之三十六種相對性概念。又作三科三十六對法門。(一)對法外境,無情五對:天與地對、日與月對、...指僧徒聚於其間研學或議論之學林。又作栴檀林、檀林、譚林。法海經(大一·八一八上):「此如來之座,賢聖之會,度...(流派)又作鞞世師,衛世師。新曰吠世史迦。...悟入諸法實相,則生老病死,本來空寂,何老死之有,故聞妙經者,得不老不死。法華經藥王品說:眾人有病,得聞是經,...【聲聞乘道非佛乘道】 p1394 無性釋一卷十一頁云:是故當知聲聞乘道,卽佛乘道,不應道理。若爾;其果應無差別。又...【八識自性非定一異】 p0084 成唯識論七卷十一頁云:八識自性,不可言定一。行相、所依、緣、相應、異故。又一滅時...(一)梵語bodhi,巴利語同。意譯覺、智、知、道。廣義而言,乃斷絕世間煩惱而成就涅槃之智慧。即佛、緣覺、聲聞各於...優婆塞戒經卷第一 北涼中印度三藏曇無讖譯 集會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林中阿那邠坻精舍,與大比丘...小品經序 釋僧睿 般若波羅蜜經者,窮理盡性之格言,菩薩成佛之弘軌也。軌不弘,則不足以寮群異指其歸;性不盡,則物...長阿含經序 長安釋僧肇述 夫宗極絕於稱謂,賢聖以之沖默;玄旨非言不傳,釋迦所以致教。是以如來出世,大教有三:約...一天,佛陀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比丘們興起這樣的疑問:賢者阿難過去生是修持何種德行,今世得以有如此殊勝果報,...佛住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其時舍衛城中,有一個強盜叫樓陀,腰裡佩戴著利劍,手持弓箭,在路上搶劫過往行人財物,...一天,幽谷老人正漫步山溪間,忽見一少年站立山崖,似欲跳崖狀。 幽谷老人忽然拍掌大笑。 少年莫名其妙回頭問道: ...如來之藏,不變隨緣,隨緣不變,隨拈一法,無非法界。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在凡不減,在聖不增。 一心三觀 一心三...功過是不能抵銷的,我們用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來做比喻,瓜的因不好,代表惡,豆代表善。我的瓜種下去了,現在知道錯...唐代還有位懷玉禪師,這位懷玉禪師修行非常精進,夜不倒單,日中一食,每天七萬聲佛號,發願要上品上生的。誦《阿彌...佛經是佛所說的信佛、學佛,而至成佛的方法。方法無邊,所以佛經的數量和名目也很多,在我們這裡,最適用和最通行的...有法師帶居士朝山,順便來與閑談。法師也是同道,日常以淨土與大家結緣,希望同生西方,故談話中自然提及,如今四眾...
水喻真心有十義
【三藏法數】
[出宗鏡錄] 一水體澄清謂眾生真如之心。自性清淨。圓湛明徹。本來無染。猶水之澄清也。二得泥成濁謂眾生真如之心。性雖清淨。而為無明之所染污。覺成不覺。猶水本清淨。得泥成濁也。(無明者。無所明瞭也。)三雖濁不失淨性謂眾生真如之心。雖為無明所染。而清淨本然之性。初不變異。猶水雖濁。而其淨性則不失也。四泥澄淨現謂眾生真如之心。為無明所覆。其體昏昧。若能除去無明之惑。則本然清淨之性自然澄現。猶水之濁。澄去其泥。則淨體現矣。五遇冷成冰而有硬用謂眾生真如之
上篇:性虛空十義 | 下篇:海印三昧有十義 |
【不共中共業】 四變句之一。不共中共業者,個人身體的外根(浮塵根),雖是個人所獨有,但他人(如夫妻)亦可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