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五燈會元 > 正文
(名數)言老,病,死,之三苦也。...指報時之鳴擊器。又作梵鐘、洪鐘。懸於鐘樓之上,每日晨昏及法會之際鳴之,可號令全山之諸堂。[敕修百丈清規卷下]...【心差別通】 p0351 雜集論十四卷二頁云:心差別通者:謂依止靜慮,於入他有情心行差別威德具足中若定若慧。餘如前...謂僧門之袈裟,變為與在家之白衣相同,此乃末世法滅盡之相。印度之在家者穿著白衣,佛所制正法中,出家者應著染有青...(術語)謂於身造惡者。無量壽經下曰:身愚神闇。嘉祥疏曰:身造惡,故曰身愚。...【無慾】 指無貪慾,亦指無多欲而言。...【假】 無實體之意。方便之意。乃真、實的對稱。並無實體而僅有其名者,稱為假名有;不直接就實體而假運想念,稱為...【思所成地】 p0852 瑜伽十六卷一頁云:云何思所成地?當知略說由三種相。一、由自性清淨故,二、由思擇所知故...十法界中有權有實,佛界是實(真實),九界是權(方便)。...【界品】 p0865 瑜伽三十一卷三頁云:又正尋思:於一合相界差別性不了知者,由界差別所合成身,發起高慢;便為...(術語)唯識宗謂識中第七識,緣第八識之見分,而起我執,第六識對一切之法境,於我法起執。其他前五識及第八識,無...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永嘉證道歌 唐慎水沙門玄覺撰 君不見。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覺了...很多人都想去祈祈福,燒燒香、拜拜佛、放放生。佛教非常鼓勵放生。中國最早的是我們天台宗的智者大師,在西湖的湖畔...問: 我學佛有十年了,近來一年經常耳中有念佛聲,有時家中也有念佛聲,請問法師這個現像是不是魔障?我有些疑惑,...有一家生產牙膏的公司,很受消費者的喜愛,每年的增長率都在10%到20%,可是到了第11年,企業業績開始停滯下來。 公...有一匹年輕的千里馬,在等待著伯樂來發現它。 商人來了,說:你願意跟我走嗎? 馬搖搖頭說:我是千里馬,怎麼可能為...(印光大師著 圓濤法師白話譯) 道德仁義,本來是我們自性具有的性德。因果報應,其實是天地教化孕育眾生的大權巧。人...彼等不能如法,一須以言勸諭,二須於佛前代為懺悔,祈其加被令其迴心轉意也。當以平心和氣說世間富貴人逸樂致苦,貧...一、不殺生而慈心於仁 殺是殺害,生是生命,不殺害眾生之生命,名為不殺生。即對一切眾生,應一視同仁,勿殘殺加害...問: 我整天瞌睡多,上早課都起不來,一天到晚看到床就困, 這怎麼辦? 仁清法師答: 日嗑睡,睡覺多,昏沉大,然後...
二十二祖摩拏羅尊者
【五燈會元】
二十二祖摩拏羅尊者,那提國常自在王之子也。年三十,遇婆修祖師出家傳法至西印度。彼國王名得度,即瞿曇種族,歸依佛乘,勤行精進。一日,於行道處,現一小塔,欲取供養,眾莫能舉。王即大會梵行、禪觀、咒術等三眾,欲問所疑。時祖亦赴此會,是三眾皆莫能辨。祖即為王廣說塔之所因,﹝塔,阿育王造者,此不繁錄。﹞今之出現,王福力之所致也。王聞是說,乃曰:「至聖難逢,世樂非久。」即傳位太子,投祖出家,七日而證四果。祖深加慰誨曰:「汝居此國,善自度人。今異域有大法器,吾當往化。」得度曰:「師應跡十方,動念當至,寧勞往邪?」祖曰:「然。」於是焚香,遙語月氏國鶴勒那比丘曰:「汝在彼國,教導鶴眾,道果將證,宜自知之。」時鶴勒那為彼國王寶印說修多羅偈,忽睹異香成穗,王曰:「是何祥也?」曰:「此是西印土傳佛心印祖師摩拏羅將至,先降信香耳。」曰:「此師神力何如?」曰:「此師遠承佛記,當於此土廣宣玄化。」時王與鶴勒那俱遙作禮。祖知已,即辭得度比丘,往月氏國,受王與鶴勒那供養。後鶴勒那問祖曰:「我止林間,已經九白。﹝印度以一年為一白。﹞有弟子龍子者,幼而聰慧,我於三世推窮,莫知其本。」祖曰:「此子於第五劫中,生妙喜國婆羅門家,曾以旃檀施於佛宇,作槌撞鐘,受報聰敏,為眾欽仰。」又問:「我有何緣而感鶴眾?」祖曰:「汝第四劫中,嘗為比丘,當赴會龍宮。汝諸弟子咸欲隨從,汝觀五百眾中,無有一人堪任妙供。時諸弟子曰:『師常說法,於食等者,於法亦等。今既不然,何聖之有!』汝即令赴會。自汝舍生、趣生、轉化諸國,其五百弟子以福微德薄,生於羽族。今感汝之惠,故為鶴眾相隨。」鶴勒那問曰:「以何方便,令彼解脫?」祖曰:「我有無上法寶,汝當聽受,化未來際。」而說偈曰:「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隨流認得性,無喜復無憂。」時鶴眾聞偈,飛鳴而去。祖跏趺,寂然奄化。鶴勒那與寶印王起塔。當後漢桓帝十九年乙巳歲也。
上篇:二十一祖婆修盤頭尊者 | 下篇:二十三祖鶴勒那尊者 |
【如來入於聚落乞食】 p0581 瑜伽八十六卷二十頁云:由十因緣、如來入於聚落乞食。一者、當顯杜多功德故。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