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州洛浦山元安禪師,鳳翔麟遊人也。丱年出家,具戒通經論。問道臨濟,後為侍者。濟嘗對眾美之曰:「臨濟門下一隻箭,誰敢當鋒。」師蒙印可,自謂已足。一日侍立次,有座主參濟,濟問:「有一人於三乘十二分教明得,有一人不於三乘十二分教明得,且道此二人是同是別?」主曰:「明得即同,明不得即別。」師曰:「這裡是甚麼所在?說同說別?」濟顧師曰:「汝又作麼生?」師便喝。濟送座主回,問師:「汝豈不是適來喝老僧者?」師曰:「是。」濟便打。師後辭濟,濟問:「甚麼處去?」師曰:「南方去。」濟以拄杖畫一畫,曰:「過得這個便去。」師乃喝,濟便打,師作禮而去。濟明日昇堂曰:「臨濟門下有個赤梢鯉魚,搖頭擺尾,向南方去,不知向誰家齏甕裡淹殺。」師遊歷罷,直往夾山卓庵,經年不訪夾山。山乃修書,令僧馳往。師接得便坐,卻再展手索,僧無對。師便打,曰:「歸去舉似和尚。」僧回舉似山曰:「這僧若開書,三日內必來。若不開書,斯人救不得也。」師果三日後至,見夾山不禮拜,乃當面叉手而立。山曰:「雞棲鳳巢,非其同類。出去!」師曰:「自遠趨風,請師一接。」山曰:「目前無闍黎,此間無老僧。」師便喝。山曰:「住!住!且莫草草忽忽。雲月是同,溪山各異。截斷天下人舌頭,即不無闍黎,爭教無舌人解語?」師佇思,山便打,因茲服膺。﹝興化代云:「但知作佛,莫愁眾生。」﹞一日問山:「佛魔不到處如何體會?」山曰:「燭明千里像,闇室老僧迷。」又問:「朝陽已升,夜月不現時如何?」山曰:「龍銜海珠,游魚不顧。」山將示滅,垂語曰:「石頭一枝,看看師滅矣。」師曰:「不然。」山曰:「何也?」師曰:「他家自有青山在。」山曰:「苟如是,即吾宗不墜矣。」暨夾山順世,師抵於涔陽,遇故人因話武陵事。問曰:「倏忽數年,何處逃難?」師曰:「只在闤闠中。」曰:「何不向無人處去?」師曰:「無人處有何難?」曰:「闤闠中如何逃避?」師曰:「雖在闤闠中,要且人不識。」故人罔測。又問:「佛佛相應,祖祖相傳,彼此不垂曲時如何?」師曰:「野老門前,不話朝堂之事。」曰:「合譚何事?」師曰:「未逢別者,終不開拳。」曰:「有人不從朝堂來,相逢還話會否?師曰:「量外之機,徒勞目擊。」
師尋之澧陽洛浦山卜築宴處,後遷止朗州蘇溪。四方玄侶,憧憧奔湊。上堂:「末後一句始到牢關,鎖斷要津,不通凡聖。尋常向諸人道,任從天下樂欣欣,我獨不肯。欲知上流之士,不將佛祖言教貼在額頭上,如龜負圖,自取喪身之兆。鳳縈金網,趍霄漢以何期。直須旨外明宗,莫向言中取則。是以石人機似汝,也解唱巴歌。汝若似石人,雪曲也應和。指南一路,智者知疏。」僧問:「瞥然便見時如何。」師曰:「曉星分曙色,爭似太陽輝。」又問:「恁麼來不立,恁麼去不泯時如何?」師曰:「鬻薪樵子貴,衣錦道人輕。」問:「供養百千諸佛,不如供養一個無心道人。未審百千諸佛有何過?無心道人有何德?」師曰:「一片白雲橫谷口,幾多歸鳥盡迷巢。」問:「日未出時如何?」師曰:「水竭滄溟龍尚隱,雲騰碧漢鳳猶飛。」問:「如何是本來事?」師曰:「一粒在荒田,不耘苗自秀。」曰:「若也不耘,莫被草埋卻也無?」師曰:「肌骨異芻蕘,稊稗終難隱。」問:「不傷物命者如何?」師曰:「眼花山影轉,迷者謾彷徨。」問:「不譚今古時如何?」師曰:「靈龜無卦兆,空殼不勞鑽。」曰:「爭柰空殼何?」師曰:「見盡無機所,邪正不可立。」曰:「恁麼則無棲泊處也。」師曰:「玄象始於未形,虛勞煩於飾彩。」問:「龍機不吐霧,滋益事如何?」師曰:「道本無名,不存明暗。」曰:「不掛明暗底事,又作麼生?」師曰:「言中易舉,意外難提。」問:「不生如來家,不坐華王座時如何?」師曰:「汝道火爐重多少?」問:「祖意教意,是同是別?」師曰:「師子窟中無異獸,象王行處絕狐蹤。」問:「一時舉來時如何?」師曰:「獻璞不知機,徒勞招刖足。」問僧:「近離甚處?」曰:「荊南。」師曰:「有一人與麼去,還逢麼?」曰:「不逢。」師曰:「為甚不逢」曰:「若逢即頭粉碎。」師曰:闍黎三寸甚密。
雲門於江西見其僧,乃問:「還有此語否?」曰:「是。」門曰:「洛浦倒退三千里。」問:「行不思議處如何?」師曰:「青山常舉足,白日不移輪。」問:「枯盡荒田獨立事如何?」師曰:「鷺倚雪巢猶可辨,烏投漆笠事難分。」問:「如何是主中賓?」師曰:「逢人常問路,足下鎮長迷。」曰:「如何是賓主雙舉?」師曰:「枯樹無橫枝,鳥來難措足。」問:「終日朦朧時如何?」師曰:「擲寶混沙中,識者天然異。」曰:「恁麼則展手不逢師也。」師曰:「莫將鶴唳誤作?鶯啼。」問:「圓伊三點人皆會,洛浦家風事若何?」師曰:「雷霆一震,布鼓聲銷。」問:正當亭午時如何?」師曰:「亭午猶虧半,烏沈始得圓。要會個中意,牛頭尾上安。」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颯颯當軒竹,經霜不自寒。」僧擬進語,師曰:「只聞風擊響,知是幾千竿。」上堂:「孫臏收鋪去也。有卜者出來。」僧曰:「請和尚卜。」師曰:「汝家爺死。」僧無對。﹝法眼代拊掌三下。﹞問:「如何是西來意?」師以拂子擊禪床曰:「會麼?」曰:「不會。」師曰:「天上忽雷驚宇宙,井底蝦蟆不舉頭。」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雪覆孤峰峰不白,雨滋石筍筍鬚生。」問:「法身無為,不墮諸數,是否?」師曰:「惜取眉毛好!」曰:「如何免得斯咎?」師曰:「泥龜任你千年,終不解隨雲鶴。」曰:「直是孫臏,也遭貶剝。」師曰:「不穿鼻孔底牛,有甚御處?」僧便作牛吼。師曰:「這畜生!」僧便喝。師曰:「掩尾露牙,終非好手。」問:「萬丈懸崖撒手去,如何免得喪於身時如何?」師曰:「須彌系藕絲。」曰:是何境界?」師曰:「剎竿頭上仰蓮心。」曰:「恁麼則湛湛澄澄去也。」師曰:「須彌頂上再翻身。」曰:「恁麼則兢兢切切去也。」師曰:「空隨媒鴿走,虛喪網羅身。」曰:「如何得不隨去?」師曰:罌鵝瓶項小,擬透望天飛。」問:「露不垂群木時如何?」師曰:「有虎鴉須噪,無人鳥不驚。」問:「撥亂乾坤底人來,師還接否?」師豎拂子。僧曰:「恁麼則得遇明君去也。」師曰:「依稀似曲才堪聽,又被風吹別調中。」問:「佛魔不到處,如何辨得?」師曰:「演若頭非失,鏡中認取乖。」問:「如何是救離生死?」師曰:「執水苟延生,不聞天樂妙。」問:「四大從何而有?」師曰:「湛水無波,漚因風激。」曰:「漚滅歸水時如何?」師曰:「不渾不濁,魚龍任躍。」問:「如何離得生死去?」師曰:「一念忘機,大虛無玷。」問:「如何是道?」師曰:「存機猶滯跡,去杌卻通途。」問:「如何是一大藏教收不得者?」師曰:「雨滋三草秀,片玉本來輝。」問:「一毫吞盡巨海,於中更復何言?」師曰:「家有白澤之圖,必無如是妖怪。」﹝保福別云:「家無白澤之圖,亦無如是妖怪。」﹞問:「凝然時如何?」師曰:「時雷應節,震岳驚蟄。」曰:「千般運動,不異個凝然時如何?」師曰:「靈鶴翥空外,鈍鳥不離巢。」曰:「如何?」師曰:「白首拜少年,舉世人難信。」問:「諸聖恁麼來,將何供養?」師曰:「土宿雖持錫,不是婆羅門。」問:「祖意教意,是同是別?」師曰:「日月並輪輝,誰家別有路。」曰:「恁麼則顯晦殊途,事非一概。」師曰:「但自不亡羊,何須泣岐路。」問:「學人擬歸時如何?」師曰:「家破人亡,子歸何處?」曰:「恁麼則不歸去也。」師曰:「庭前殘雪日輪消,室內游塵遣誰掃?」乃有偈曰:「決志歸鄉去,乘船渡五湖。舉篙星月隱,停桌日輪孤。解纜離邪岸,張帆出正途。到來家蕩盡,免作屋中愚。」問:「動是法王苗,寂是法王根,根苗即不問,如何是法王?」師舉拂子。僧曰:「此猶是法王苗。」師曰:「龍不出洞,誰人柰何!」侍者謂師曰:「肇法師制得四輪,甚奇怪。」師曰:「肇公甚奇怪,要且不見祖師。」者無對。﹝法燈代云:「和尚甚麼處是。」云居錫云:「甚麼處是肇公不見祖師處,莫是有許多言語麼?」又云:「肇公有多少言語。」﹞問:「如何是生機一路?」師曰:「敲空有響,擊木無聲。」
師兩山開法,語播諸方。光化元年八月,誡主事曰:「出家之法,長物不留。播種之時,切宜減省。締構之務,悉從廢停。流光迅速,大道玄深。苟或因循,曷由體悟?雖激勵懇切,眾以為常,略不相儆。」至冬示微疾,亦不倦參請。十二月一日告眾曰:「吾非明即後也。今有一事問汝等:若道這個是,即頭上安頭;若道不是,即斬頭求活。」第一座對曰:「青山不舉足,日下不挑燈。」師曰:「是甚麼時節,作這個語話?」時有彥從上座對曰:「離此二途,請和尚不問。」師曰:「未在更道。」曰:「彥從道不盡。」師曰:「我不管汝盡不盡。」曰:「彥從無侍者只對和尚。」師便休。至夜令侍者喚從問曰:「闍黎今日只對,甚有道理。汝合體得先師意。先師道,目前無法,意在目前,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且道那句是賓,那句是主?若擇得出,分付缽袋子。」曰:「彥從不會。」師曰:「汝合會。」曰:「彥從實不會。」師喝出,乃曰:「苦!苦!」﹝玄覺云:「且道從上座實不會,是怕見缽袋子粘著伊。」﹞二日午時,別僧舉前話問師。師曰:「慈舟不桌清波上,劍峽徒勞放水鵝。」便告寂。
佛弟子文庫 > 五燈會元 > 正文
禪宗的學問。禪學相當於身口意中之意業,故名意學。...何故真如名為法界?一切聲聞獨覺諸佛妙法所依相故,如善法真如,當知不善法真如、無記法真如亦爾。...四十一個菩薩修行的階位,即: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菩薩即以此四十一位修行之功德來莊嚴佛果。...禪林六知事之一。又作維那。負責僧堂指導之僧。維那之居室,稱為維那寮,亦稱堂司。維那之下,掌諸雜務之役僧,稱為...凡三卷。清代湛祐撰,然叢輯。收在中國佛寺史志匯刊第一輯。弘慈廣濟寺位於北平內城之西,大市街北,東望西華門,西...(雜名)始建寺時所定殿堂廊廡之柱礎圖也,是雖為後日無用之物,然住持之人不可不知之。故入寺後。宜詢問兩序之人。...(術語)攝化而利益眾生也。...(物名)金剛牆之別名也。為真言法之結界,交立三鈷金剛,而觀想為週遍四方結界修法之壇場也。...梵名 Kucīna。為漢代西域(今中央亞細亞)古國。又作丘茲、歸茲、屈支、俱支曩、拘夷、曲先、苦叉。今名庫車(Ku...凡三卷。日本臨濟宗僧瑞溪周鳳撰。搜集中、韓、日三國交通之始,以迄日本後小松天皇明德三年(1392)之記事及往來之...(地名)印度之獼猴池也。慈恩寺傳序曰:鷲山猴沼。...我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諸漏已盡,神通明達。諸眾聖其名曰:尊者阿難,...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譯 佛在王舍國靈鷲山中,與大弟子眾千二百五十人、菩薩七十二那...佛說出家功德經 失譯人今附東晉錄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舍離城中,有一梨車,名鞞羅...問: 請法師開示,我們修學佛法以什麼為基礎和根本?是依三皈五戒十善呢,還是孔子的《弟子規》呢?但有的法師講,...我們學佛是以佛的心願、佛的行為、佛的慈悲心來開發我們的心,以佛心佛願佛行來轉變我們的身,轉變我們的心,轉變我...1、無相偈六祖惠能大師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2、插秧詩契此和尚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金剛經》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佛教戒律,便是依據佛性平等的原則所製訂上自諸...我們這個世界被稱為「娑婆世界」;「娑婆」也就是「堪忍」的意思,是指眾生安於十惡,忍受種種痛苦與煩惱,不肯出離...隆蓮法師(19092006),是一位富於傳奇色彩的大德高僧。俗家姓游,名永康,字德純,亦名慈;法名隆淨、仁法,別號文...我們為什麼要學佛,學佛之後對我們又有什麼好處?要如何才能把佛法和我們的生活與工作結合起來?若我們能把所學到的...問曰:大乘經論中,處處說眾生畢竟無生如虛空,云何天親菩薩言願生耶? 答曰:說眾生無生如虛空,有二種:一者,如...
洛浦元安禪師
【五燈會元】
上篇:張拙秀才 | 下篇:逍遙懷忠禪師 |
(術語)十二頭陀行之一。比丘為資自己之色身,乞食於人也。是為清淨之正命。若自作種種生業而自活,稱為邪命。梵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