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五燈會元 > 正文
(雜語)無物之始。謂之本來。如雲無始以來。...梵語 samānārthatā-sajgraha。為四攝法之一。又作同事攝事、同事隨順方便、隨轉方便。指菩薩隨應眾生之機緣而示...(術語)舊華嚴經名字品釋迦牟尼之別號。沃焦者,在大海中吸入萬流之焦石也,眾生猶如焦石,五欲沃之而無厭足,唯佛...系用以讚歎游於悟境者之用語。雲犀,又稱靈犀;月,指佛性真如,譬喻得道者之靈妙境界。從容錄第三則東印請祖之頌(...(譬喻)珍寶之洲渚也,涅槃經以譬究竟之涅槃。同於法華經寶所之喻。經二十五曰:譬如估客,欲至寶渚,不知道路,有...(術語)汾陽昭禪師示眾,夫說法者,須具十智同真。一同一質,二同大事,三總同參,四同真智,五同遍普,六同具足,...【有非有異非異性差別】 p0560 瑜伽一百卷十二頁云:云何建立有非有異非異性差別?謂若略說,有三種有。一者、...禪宗公案名。又作欽山一鏃破三關。以一箭射破三道關門,比喻一念超越三大阿僧祇劫、一心貫徹三觀、一棒打殺三世諸佛...【十三住差別】 p0119 瑜伽四十七卷十五頁云:又諸菩薩,種姓住中,於餘十一諸菩薩住,及如來住,唯有因轉,攝受彼...亦名:受畜急施衣戒制意、急施衣戒制意 子題:夏衣 戒本疏·三十舍墮法:「(舍墮)第二十八,過前受急施衣過後畜戒...不契當真如實理之功德。為「真實功德」之對稱。即指凡夫或人天所作之諸善。彼等所作之諸善乃生於有漏之心,不隨順法...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佛國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毘耶離菴羅樹園,與大比丘...(據《華嚴經疏鈔》分段)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薩言: 一、十種三業 佛子,菩薩云何得無過失身語意業?云何得不...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城鷲峰山頂,於最清淨甚深法界,諸佛之境,如來所居。...我們常用人情味這三個字,卻有許多時候把人情味的意義弄錯了。 人情味不是爭先恐後、你爭我奪地擠上公共汽車,再拉...在禪修當中,每天要注意的一件事就是怎樣使自己的氣息調柔。氣息調柔是用功入門的關鍵,心粗氣浮進入不了禪定。用功...徹悟大師有一句話:善談心性者,必不離棄於因果;而深信因果者,終必大明乎心性。此理勢所必然也。而不孝的因果,更...今天和太太(指奶奶的母親,係我們當地的習慣稱謂)通電話,太太告訴我們她的身體很好,就是有一隻眼睛有一點點看不...當摩竭提國的頻婆娑羅王得知佛陀來到善住天寺祠祀林中的消息,立刻帶領上萬的車馬與數千萬的婆羅門前往拜見佛陀。頻...佛教念珠有一百八顆、五十四顆、四十二顆或二十一顆數種,分別蘊含一定的佛教意義。念珠的出現或使用都首先基於它的...法華經的思想,觀照現前一念心性當體即空。要修空,那要空掉什麼?我們凡夫沒有修法華經之前叫做根、塵、識。就是我...供佛齋僧是佛教的一種傳統,也是為了讓僧俗二眾有培養福報、消除業障、積功累德、報恩報德的機會,佛陀特別指定的方...
神鼎洪諲禪師
【五燈會元】
潭州神鼎洪諲禪師,襄水扈氏子。自遊方,一衲以度寒暑。嘗與數耆宿至襄沔間,一僧舉論宗乘,頗敏捷。會野飯山店中,供辦而僧論說不已。師曰:「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唯識唯心,眼聲耳色,是甚麼人語?」僧曰:「法眼語。」師曰:「其義如何?」曰:「唯心故根境不相到,唯識故聲色摐然。」師曰:「舌味是根境否?」曰:「是。」師以箸筴菜置口中,含胡而語曰:「何謂相入邪?」坐者駭然,僧不能答。師曰:「途路之樂,終未到家。見解入微,不名見道。參須實參,悟須實悟。閻羅大王,不怕多語。」僧拱而退。後反長沙,隱於衡岳三生藏。有湘陰豪貴,來游福嚴,即師之室,見其氣貌閑靜,一缽掛壁,餘無長物。傾愛之,遂拜跪,請曰:「神鼎乃我家植福之地,久乏宗匠,願師俱往,何如?」師笑而諾之。即以己馬負師至,十年始成叢席。一朽床為說法座,其甘枯淡無比。又以德臘俱高,諸方尊之,如古趙州。僧問:「諸法未聞時如何?」師曰:「風蕭蕭,雨颯颯。」曰:「聞後如何?」師曰:「領話好!」問:「魚鼓未鳴時如何?」師曰:「看天看地。」曰:「鳴後如何?」師曰:「捧缽上堂。」問:「古澗寒泉時如何?」師曰:「不是衲僧行履處。」曰:「如何是衲僧行履處?」師曰:「不見有古澗寒泉。」問:「兩手獻尊堂時如何?」師曰:「是甚麼?」問:「學人到寶山,空手回時如何?」師曰:「臘月三十日。」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飢不擇食。」問:「如何是和尚為人句?」師曰:「拈柴擇菜。」曰:「莫只這便是也無?」師曰:「更鬚子細。」問:「撥塵見佛時如何?」師曰:「佛亦是塵。」問:「如何是道人活計?」師曰:「山僧自小不曾入學堂。」官人指木魚問:「這個是甚麼?」師曰:「驚回多少瞌睡人。」官曰:「洎不到此間?」師曰:「無心打無心。」問:「如何是清淨法身?」師曰:「灰頭土面。」曰:「為甚麼如此?」師曰:「爭怪得山僧。」曰:「未審法身向上還有事也無?」師曰:「有。」曰:「如何是向上事?」師曰:「毗盧頂上金冠子。」問:「菩提本無樹,何處得子來?」師曰:「喚作無,得麼?」問:「持地菩薩修路等佛,和尚修橋等何人?」師曰:「近後。」問:「和尚未見先德時如何?」師曰:「東行西行。」曰:「見後如何?」師曰:「橫擔拄杖。」上堂,舉洞山曰:「貪瞋癡,太無知,賴我今朝識得伊。行便打,坐便槌,分付心王子細推。無量劫來不解脫,問汝三人知不知?」師曰:「古人與麼道,神鼎則不然。貪瞋癡,實無知,十二時中任從伊。行即往,坐即隨,分付心王擬何為?無量劫來元解脫,何須更問知不知?」
上篇:叶縣歸省禪師 | 下篇:谷隱蘊聰禪師 |
【滅壞行】 p1211 瑜伽三十四卷十一頁云:卽由如是現見增上作意力故;觀察變異無常性已;彼諸色行、雖復現有剎那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