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五燈會元 > 正文
(術語)未來之果報也。後世之心身也。勝鬘經曰:阿羅漢辟支佛所斷煩惱,更不能受後有。智度論一曰:後有愛種永已盡...【老差別有多種】 p0622 瑜伽五十二卷七頁云:復次老差別當知亦有多種。所謂身老、心老、壽老、變壞老、自體轉...有大小二乘之說。(一)小乘所立之五分法身。五分法身指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等五種功德法,小乘以之為三身中之...【常定一境修習不淨】 p1012 瑜伽十七卷十三頁云:云何常定一境修習不淨?謂如有一、先以巧便、取於賢善三摩地相。...乃二人名。經論中提及耶舍比丘有二人。一為佛在世時毘舍離城長者之子。出家後,復還家淫故婦。佛陀大詰斥之,遂制淫...指自己內心所證悟之相。又作內證。內證即「外用」之對稱。據俱舍論卷六、成唯識論卷十等載,聖者各自證悟真如法性之...【六處勝解能正記別】 p0310 瑜伽九十一卷七頁云:若欲於彼大師有智同梵行所,記別自己所證差別;唯阿羅漢六處勝解...(人名)唐京兆大慈恩寺窺基,事玄奘,學天竺語,傳唯識因明之旨,造疏百本,稱為百本疏主,法相宗之開祖也。永淳元...【四證淨次第】 p0448 大毗婆沙論一百三卷十四頁云:問:何故世尊先說佛證淨,乃至後說戒證淨耶?答:若作是說:隨...佛教戒律有廣略二教。佛成道之十二年間,大眾清淨,無犯過者,故未曾立戒,唯說「諸惡莫作」等教,制誡弟子之行法,...以偈句讚歎佛菩薩等諸尊或他人之功德。大日經義釋演密鈔卷五(卍續三七·五八下):「復以金剛偈讚,稱嘆諸尊。」 ...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當知食以節度,受而...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卷上 大唐于闐三藏提雲般若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質多羅樹下,與無量大比丘眾...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臣法賢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鷲峯山中...一、 念佛也不是簡單的,必得通身放下,內外各種紛擾,都要摒棄,一心清淨稱佛名號,然後才能相應。要能將一句六字...人從無始以來,常因無明和習氣而使得自己意亂情迷、顛倒人生,「修行」的目的即在去除無明習氣、回歸清淨的本性。 ...四禪,亦名舍念清淨地,謂行者復厭三禪之樂法擾心,復以種種因緣,訶責舍離。樂既謝滅,不動真定,與舍俱發。此時行...諸位大德比丘、諸位居士同修: 今天是佛七的第一天,我們開始念佛,應該用什麼樣的心態去念佛?我們常常講發心,要...提婆達多滅亡以後,阿闍世王並不因他的滅亡而悲哀,反而在他的八識田中感到這是罪有應得,原來阿闍世王已逐漸有了悔...過去,世尊住在王舍城竹林精舍時,有一位比丘全身上下長滿了惡瘡,不斷地流出膿血,大眾都避得遠遠的,不想靠近;因...1、禮佛不必立於中間,唯須虔敬禮拜即可。當知佛具三明、六通、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衹要眾生起心動念,佛無...如今,不少入了佛門的人,頗費心機地四處奔走、勞身傷財,希望遇到某個道骨仙風或者慈眉善目的高僧,能夠單獨對自己...
資聖南禪師
【五燈會元】
建昌軍資聖南禪師,聖節上堂,顧視左右曰:「諸人還知麼?夜明簾外之主,萬化不渝。琉璃殿上之尊,四臣不昧。端拱而治,不令而行,壽逾百億須彌,化洽大千沙界。且道正恁麼時,如何行履?野老不知黃屋貴,六街慵聽靜鞭聲。」
上篇:鹿門法燈禪師 | 下篇:洞山微禪師 |
正業與助業之併稱。又作助正二業、正助二行。正業,又作正行,乃成為直接因之行;助業,又作助行,乃成為間接因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