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五燈會元 > 正文
【果事抉擇】 p0811 顯揚二十卷一頁云:果事抉擇今當說。頌曰:證轉依,不起。二因,果無退。三因故,斷常。三...【喜足少欲】 p1165 俱舍論二十二卷十二頁云:言喜足者,無不喜足。少欲者:無大欲。所無二種,差別云何?對法諸師...(修法)先本尊加持,為智拳印,次一印三明,先於內五股印大咒三返,次以同印二頭指招中咒(口傳)三返,次以同印二...一法者,即指大乘妙法,或一乘妙法。大乘是對小乘而言,小乘只知我空,不知法空,故其法是粗而非妙;大乘不但知我空...全一卷。譯者不詳。約為劉宋時(420~479)所譯。又稱如來智印經。收於大正藏第十五冊。本經記載佛為舍利弗等大聲聞...(術語)受戒之師,謂為和尚。和尚之年長德高者,稱為大。【又】(職位)西晉懷帝永嘉四年天竺之佛圖澄至,石季龍傾...(人名)唐京兆大薦福寺義淨三藏,咸亨二年,年三十七、發足取路南海趣印度,經二十五年,經三十餘國,天後嗣聖元年...(故事)達磨祖師折蘆葦而渡江也。釋氏通鑒曰:達磨至金陵,知機不契,遂去梁。折蘆北趨魏境,尋至雒邑,止嵩山少林...1、佛十號之一,因佛乘真如之道,來成正覺,來三界垂化,故名如來。 2、如是不變的、真實的法身;來是隨緣的、...【彌樓】 有人謂,彌樓此雲光明,七金山也,金色光明故。若准第一義法勝經云須彌樓山,則彌樓是須彌山舊譯。俱...(名數)俱舍論所說,前貪之一,分為欲界之貪與上二界之貪,而為七隨眠:一欲貪隨眠(欲界之貪也),二瞋隨眠,三有...長阿含經序 長安釋僧肇述 夫宗極絕於稱謂,賢聖以之沖默;玄旨非言不傳,釋迦所以致教。是以如來出世,大教有三:約...唯識三十論頌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護法等菩薩約此三十頌造《成唯識》,今略標所以。謂此三十頌中,...信心銘 至道無難 唯嫌揀擇 但莫憎愛 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 天地懸隔 欲得現前 莫存順逆 違順相...香港海洋公園裡有一條大鯨魚,雖然重達8600公斤,卻不但能躍出水面6.6米,還能向遊客表演各種雜技。 面對這條創造奇...十念法: 唐善導大師說十念法是念夠十句的佛號。北魏曇鸞大師強調了心無雜念,認為十念是沒有雜念的憶念佛號並緣佛...鎮江定慧寺的彌勒殿有這樣一副對聯:眼前都是有緣人,相近相親,怎不滿腔歡喜;世人盡多難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我們學佛是為什麼?是真為生死來學佛。對於佛教徒來說,他面對的,就像沙門者,學死者也。沙門,修道的人,就是學這...求陀那與安息羅比丘結伴到舍衛城托,在回只園精舍的路上,求陀那忽然有感而發對安息羅說:今天受信徒的豐富供養,我...問: 我學佛之前婚姻並不如意;現有心與丈夫和好,但他則冷淡對待,當如何面對此事? 了幻法師答: 你可試著用下面...保胎以絕欲為第一義。 故保產心法,首戒交媾,婦一有孕之後,切戒交媾。所以昔人有孕,即另室,不與共寢,恐動慾念...昔日,佛陀於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弘法,有一位婆羅門青年名叫佛移,前來問訊頂禮後,恭敬地向佛陀請法:世尊,在家之...
上封本才禪師
【五燈會元】
潭州上封佛心才禪師,福州姚氏子。幼得度受具,遊方至大中,依海印隆禪師。見老宿達道者看經,至「一毛頭師子,百億毛頭一時現。」師指問曰:「一毛頭師子作麼生得百億毛頭一時現?」達曰:「汝乍入叢林,豈可便理會許事?」師因疑之,遂發心領淨頭職。一夕泛掃次,印適夜參,至則遇結座,擲拄杖曰:「了即毛端吞巨海,始知大地一微塵。」師豁然有省。及出閩,造豫章黃龍山,與死心機不契,乃參靈源。凡入室,出必揮淚,自訟曰:「此事我見得甚分明,只是臨機吐不出,若為奈何?」靈源知師勤篤,告以「須是大徹,方得自在也。」未幾,竊觀鄰案僧讀曹洞廣錄,至「藥山采薪歸,有僧問:『甚麼處來?』山曰:『討柴來。』僧指腰下刀曰:『鳴剝剝,是個甚麼?』山拔刀作斫勢。」師忽欣然,摑鄰案僧一掌。揭簾趨出,衝口說偈曰:「徹!徹!大海乾枯,虛空迸裂。四方八面絕遮攔,萬象森羅齊漏泄。」後分座於真乘,應上封之命,屢遷名剎。住乾元日,開堂示眾曰:「百千三昧門,無量福德藏。放行也,如開武庫,錯落交輝。把住也,似雪覆蘆花,通身莫辨。使見之者撩起便行,聞之者單刀直入。個個具頂門正眼,人人懸肘後靈符。掃佛祖見知,作叢林殃害。憶得寶壽開堂日,三聖推出一僧,寶壽便打三聖雲,與麼為人,瞎卻鎮州一城人眼去在。且如乾元今日開堂,或有僧出來,山僧亦打。不唯此話大行,且要開卻福州一城人眼去。何也?劍為不平離寶匣,藥因救病出金瓶。」上堂:「達磨未來東土已前,人人懷媚水之珠,個個抱荊山之璞,可謂壁立千仞。及乎二祖禮卻三拜之後,一一南詢諸友,北禮文殊,好不丈夫!或有一個半個,不求諸聖,不重已靈,疋馬單槍,投虛置刃,不妨慶快平生,如今有麼?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煙景有誰爭?」上堂:「宗乘提唱,妙絕名言。一句該通,乾坤涵蓋,直似首羅正眼,豎亞面門。又如圓∴三點,橫該法界。」乃卓拄杖曰:「向這一點下明得,出身猶可易,脫體道應難。」又卓拄杖曰:「向第二點下明得,縱橫三界外,隱顯十方身。」又卓拄杖曰:「向第三點下明得,魚龍鎖戶,佛祖潛蹤。不然,放過一著,隨分有春色,一枝三四花。」上堂:「一法有形該動植,百川湍激競朝宗。昭琴不鼓雲天淡,想像毗耶老病翁。維摩病則上封病,上封病則拄杖子病。拄杖子病,則森羅萬象病。森羅萬象病,則凡之與聖病。諸人還覺病本起處麼?若也覺去,情與無情同一體,處處皆同真法界。其或未然,甜瓜徹蒂甜,苦瓠連根苦。」
上篇:空室智通道人 | 下篇:黃龍德逢禪師 |
《集古今佛道論衡》四卷,唐代京兆西明寺釋道宣撰。本書在《唐書經籍誌》和《新唐書藝文誌》均有記載。但《宋高僧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