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安府徑山宗杲大慧普覺禪師,宣城奚氏子。夙有英氣。年十二入鄉校,一日因與同窗戲,以硯投之,誤中先生帽,償金而歸。曰:「大丈夫讀世間書,曷若究出世法?」即詣東山慧雲院事慧齊。年十七,剃髮具毗尼。偶閱古雲門錄,恍若舊習。往依廣教珵禪師,棄游四方。從曹洞諸老宿,既得其說,去登寶峰,謁湛堂准禪師。堂一見異之,俾侍巾祴。指以入道捷徑,師橫機無所讓。堂訶曰:「汝曾未悟,病在意識領解,則為所知障。」堂疾革,囑師曰:「吾去後,當見川勤,必能盡子機用。」﹝勤即圓悟。﹞堂卒,師趨謁無盡居士,求堂塔銘。無盡門庭高,少許可,與師一言相契,下榻延之。名師庵曰妙喜。洎後再謁,且囑令見圓悟。師至天寧,一日聞悟陞堂,舉:「僧問雲門:『如何是諸佛出身處?』門曰:『東山水上行。』若是天寧即不然。忽有人問:『如何是諸佛出身處?』只向他道:『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師於言下,忽然前後際斷,雖然動相不生,卻坐在淨裸裸處。悟謂曰:「也不易,你得到這田地,可惜死了不能得活,不疑言句,是為大病。不見道,懸崖撒手,自肯承當。絕後再蘇,欺君不得。須信有這個道理。」遂令居擇木堂,為不釐務侍者。日同士大夫入室。﹝擇木乃朝士止息處。﹞悟每舉「有句無句,如藤倚樹」問之。師才開口,悟便曰:「不是,不是。」經半載,遂問悟曰「聞和尚當時在五祖曾問這話,不知五祖道甚麼?」悟笑而不答。師曰:「和尚當時須對眾問,如今說亦何妨。」悟不得已,謂曰:「我問有句無句,如藤倚樹,意旨如何?」祖曰:「描也描不成,畫也畫不就。又問樹倒藤枯時如何?」祖曰:「相隨來也。」師當下釋然,曰:「我會也。」悟遂舉數因緣詰之,師酬對無滯。悟曰:「始知吾不汝欺。」遂著臨濟正宗記付之,俾掌記室。未幾,令分坐。室中握竹篦以驗學者,叢林浩然歸重,名振京師。右丞相呂公舜徒奏賜紫衣、佛日之號。會女真之變,其酋欲取禪僧十數人,師在選得免。趨吳虎丘度夏,因閱華嚴至「菩薩登第七地,證無生法忍」,洞曉向所請問湛堂殃崛摩羅持缽至產婦家因緣。
時圜悟詔住雲居,師往省覲,至山次日,即請為第一座。時會中多龍象,以圜悟久虛座元,俟師之來,頗有不平之心。及冬至,秉拂昭覺元禪師出眾問云:「眉間掛劍時如何?」師曰:「血濺梵天。」圜悟於座下,以手約云:「住!住!問得極好,答得更奇。」元乃歸眾,叢林由是改觀。圜悟歸蜀,師於雲居山後古雲門舊址,創庵以居,學者雲集。久之入閩,結茅於長樂洋嶼,從之得法者,十有三人。又徙小溪雲門庵,後應張丞相魏公浚徑山之命,開堂日,僧問:「人天普集,選佛場開。祖令當行,如何舉唱?」師云:「鈍鳥逆風飛。」曰:「遍界且無尋覓處,分明一點座中圓。」師曰:「人間無水不朝東。」復有僧競出,師約住云:「假使大地盡末為塵,一一塵有一一口,一一口具無礙廣長舌相,一一舌相出無量差別音聲,一一音聲發無量差別言詞,一一言詞有無量差別妙義,如上塵數,衲僧各各具如是口,如是舌,如是音聲,如是言詞,如是妙義,同時致百千問難,問問各別,不消長老咳嗽一聲,一時答了。乘時於其中間,作無量無邊廣大佛事,一一佛事週遍法界,所謂一毛現神變,一切佛同說經於無量劫,不得其邊際,便恁麼去鬧熱門庭,即得正眼觀來。正是業識茫茫,無本可據,祖師門下一點也用不著。況復勾章棘句,展弄詞鋒,非唯埋沒從上宗乘,亦乃笑破衲僧鼻孔。所以道,毫釐繫念,三塗業因。瞥爾情生,萬劫羈鎖。聖名凡號,盡是虛聲。殊相劣形,皆為幻色。汝欲求之,得無累乎!及其厭之,又成大患。看他先聖恁麼告報,如國家兵器,豈得已而用之?本分事上,亦無這個消息。山僧今日,如斯舉唱,大似無夢說夢,好肉剜瘡。檢點將來,合吃拄杖。只今莫有下得毒手者麼?若有,堪報不報之恩,共助無為之化。如無,倒行此令去也。」驀拈拄杖云:「橫按鏌邪全正令,太平寰宇斬癡頑。」卓拄杖,喝一喝,便下座。道法之盛,冠於一時。眾二千餘,皆諸方俊乂。
侍郎張公九成,亦從之遊,灑然契悟。一日,因議及朝政,與師連禍。紹興辛酉五月,毀衣牒,屏居衡陽,乃裒先德機語,間與拈提,離為三帙,目曰正法眼藏。凡十年,移居梅陽。又五年,高宗皇帝特恩放還。明年春,復僧伽梨,四方虛席以邀,率不就。後奉朝命,居育王。逾年有旨,改徑山,道俗歆慕如初。孝宗皇帝為普安郡王時,遣內都監入山謁師,師作偈為獻。及在建邸,復遣內知客詣山,供五百應真,請師說法,祝延聖壽。親書妙喜庵三字,並制讚寵寄之。上堂:「欲識佛性義,當觀時節因緣。時節若至,其理自彰。」舉起拂子曰:「還見麼?」擊禪床曰:「還聞麼?聞見分明,是個甚麼?若向這裡提得去,皇恩佛恩一時報足。其或未然,逕山打葛藤去也。」復舉起拂子曰:「看!看!無量壽世尊,在徑山拂子頭上放大光明照。不可說,不可說,又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中,轉大法輪,作無量無邊廣大佛事。其中若凡若聖,若正若邪,若草若木,有情無情,遇斯光者,皆獲無上正等菩提。所以諸佛於此得之,具一切種智;諸大菩薩於此得之,成就諸波羅密;辟支獨覺於此得之,出無佛世,現神通光明;諸聲聞眾洎夜來迎請五百阿羅漢,於此得之,得八解脫,具六神通。天人於此得之,增長十善;修羅於此得之,除其憍慢;地獄於此得之,頓超十地;餓鬼傍生及四生九類一切有情,於此得之,隨其根性,各得受用。無量壽世尊放大光明,作諸佛事已竟,然後以四大海水灌彌勒世尊頂,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當於補處作大佛事。無量壽世尊有如是神通,有如是自在,有如是威神,到這裡還有知恩報恩者麼?若有,出來與徑山相見,為汝證明。如無,聽取一頌:十方法界至人口,法界所有即其舌。只憑此口與舌頭,祝吾君壽無間歇。億萬斯年注福源,如海滉漾永不竭。師子窟內產狻猊,鸑鷟定出丹山穴。為瑞為祥遍九垓,草木昆蟲盡歡悅。稽首不可思議事,喻若眾星拱明月。故今宣暢妙伽陀,第一義中真實說。」
上堂:「祖師道:一心不生,萬法無咎。無咎無法,不生不心。能隨境滅,境逐能沈。境由能境,能由境能。大小祖師,卻作座主見解。徑山即不然,眼不自見,刀不自割。吃飯濟饑,飲水定渴。臨濟德山特地迷,枉費精神施棒喝。除卻棒,拈卻喝,孟八郎漢,如何止遏?」上堂,拈拄杖卓一下,喝一喝曰:「德山棒,臨濟喝,今日為君重拈掇。天何高,地何闊,休向糞埽堆上更添搕鰹。換卻骨,洗卻腸,逕山退身三步,許你諸人商量。且道作麼生商量?」擲下拄杖,喝一喝曰:「紅粉易成端正女,無錢難作好兒郎。」上堂:「正月十四十五,雙徑椎鑼打鼓。要識祖意西來,看取村歌社舞。」上堂:「久雨不曾晴,豁開天地清。祖師門下事,何用更施呈?」上堂,舉圓通秀禪師示眾曰:「少林九年冷坐,剛被神光覷破。如今玉石難分,祗得麻纏紙裹。這一個,那一個,更一個,若是明眼人,何須重說破?徑山今日不免狗尾續貂,也有些子。老胡九年話墮,可惜當時放過。致令默照之徒,鬼窟長年打坐。這一個,那一個,更一個,雖然苦口叮嚀,卻似樹頭風過。」結夏,上堂:「文殊三處安居,志公不是閑和尚。迦葉欲行正令,未免眼前見鬼。且道徑山門下,今日事作麼生?」下座後,大家觸禮三拜。上堂,僧問:「有麼有麼?」「庵主豎起拳頭,還端的也無?」師便下座,歸方丈。上堂:「水底泥牛嚼生鐵,憍梵缽提咬著舌。海神怒把珊瑚鞭,須彌燈王痛不徹。」上堂:「才方八月中秋,又是九月十五。」卓拄杖曰:「唯有這個不遷。」擲拄杖曰:「一眾耳聞目睹。」圓悟禪師忌,師拈香曰:「這個尊慈,平昔強項,氣壓諸方,逞過頭底顢頇,用格外底儱侗。自言我以木[木*患]子換天下人眼睛,殊不知被不孝之子將斷貫索穿卻鼻孔。索頭既在徑山手裡,要教伊生也由徑山,要教伊死也由徑山。且道以何為驗?」遂燒香曰「以此為驗。」僧問:「達磨西來,將何傳授?」師曰:「不可總作野狐精見解。」曰:「如何是粗入細?」師曰:「香水海里一毛孔。」曰:「如何是細入粗?」師曰:「一毛孔裡香水海。」問:「古鏡未磨時如何?」師曰:「火不待日而熱。」曰:「磨後如何?」師曰:「風不待月而涼。」曰:「磨與未磨時如何?」師曰:「交。」問:「不與萬法為侶者,是甚麼人?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意作麼生?」師曰:「釘釘膠黏。」問:「一法若有,毗盧墮在凡夫。萬法若無,普賢失其境界。去此二途,請師速道。」師曰:「脫殼烏龜飛上天。」問:「高揖釋迦,不拜彌勒時如何?」師曰:「夢裡惺惺。」問:「大修行底人,還落因果也無?前百丈曰,不落因果,為甚麼墮野狐身?」師曰:「逢人但恁麼舉。」曰:「只如後百丈道,不昧因果,為甚麼脫野狐身?」師曰:「逢人但恁麼舉。」曰:「或有人問徑山,大修行底人,還落因果也無?未審和尚向他道甚麼?」師曰:「向你道,逢人但恁麼舉。」問:「明頭來時如何?」師曰:「頭大尾顛纖。」曰:「暗頭來時如何?」師曰:「野馬嘶風蹄撥刺。」曰:「明日大悲院裡有齋,又作麼生?」師曰:「雪峰道底。」問:「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時如何?」師曰:「親言出親口。」曰:「未審如何受持?」師曰:「但恁麼受持,決不相賺。」問:「我宗無語句,實無一法與人時如何?」師曰:「五味饡秤錘。」問:「心佛俱忘時如何?」師曰:「賣扇老婆手遮日。」問:「教中道,塵塵說,剎剎說,無間歇,未審以何為舌?」師拍禪床右角一下。僧曰:「世尊不說說,迦葉不聞聞也。」師拍禪床左角一下。僧曰:「也知今日,令不虛行。」師曰:「識甚好惡?」師室中問僧:「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你作麼生會?」僧曰:「領。」師曰:「領你屋裡七代先靈。」僧便喝,師曰:「適來領,而今喝,幹他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甚麼事?」僧無語。師打出。僧請益夾山境,話聲未絕,師便喝。僧茫然。師曰:「你問甚麼?」僧擬舉,師連打,喝出。師才見僧入,便曰:「不是。出去!」僧便出。師曰:「沒量大人,被語脈裡轉卻。」次一僧入,師亦曰:「不是。出去!」僧卻近前,師曰:「向你道不是,更近前覓個甚麼?」便打出。復一僧入曰:「適來兩僧不會和尚意。」師低頭噓一聲,僧罔措。師打曰:「卻是你會老僧意?」問僧:「我前日有一問在你處,你先前日答我了也。即今因甚麼瞌睡?」僧曰:「如是,如是。」師曰:「道甚麼?」僧曰:「不是,不是。」師連打兩棒,曰:「一棒打你如是,一棒打你不是。」舉竹篦問僧曰:「喚作竹篦則觸,不喚作竹篦則背。不得下語,不得無語,速道!速道!」僧曰:「請和尚放下竹篦,即與和尚道。」師放下竹篦,僧拂袖便出。師曰:「侍者認取這僧著。」又舉問僧,僧曰:「甕裡怕走卻鱉那!」師下禪床擒住,曰:「此是誰語?速道!」僧曰:「實不敢謾昧老師,此是竹庵和尚教某恁麼道。」師連打數棒,曰:「分明舉似諸方。」師年邁求解,辛巳春,得旨退居明月堂。隆興改元,一夕星殞於寺西,流光赫然。尋示微恙,八月九日,學徒問安,師勉以弘道,徐曰:「吾翌日始行。」至五鼓,親書遺奏,又貽書辭紫岩居士。侍僧了賢請偈,復大書曰:「生也只恁麼,死也只恁麼。有偈與無偈,是甚麼熱大?」擲筆委然而逝。平明有蛇尺許,腰首白色,伏於龍王井欄,如義服者,乃龍王示現也。四眾哀號,皇帝聞而嘆惜。上制師真讚曰:「生滅不滅,常住不住。圓覺空明,隨物現處。」丞相以次,致祭者沓來。門弟子塔全身於明月堂之側。壽七十有五,夏五十有八。詔以明月堂為妙喜庵,謚曰普覺,塔名寶光。淳熙初,賜其全錄八十卷,隨大藏流行。
佛弟子文庫 > 五燈會元 > 正文
亦名:寶未藏 含注戒本·九十單提法:「未藏寶。金、銀、真珠、硨磲、碼瑙(瑪瑙)、水精、琉璃、貝玉、眾寶、瓔珞...【四如實智】 為『四尋思觀』的對稱。指唯識宗於其加行位中,由名、事、自性、差別等四尋思觀所引發的四種正智。即...(人名)Gautama Dharmajāna,瞿曇姓。法智名。梵名達磨闍那。元魏般若流支之長子,父子相承而習傳譯。見續高僧傳...即重生。指死後重新復活;或指入於某一信仰,開始一種新生活;或指再次出生於世間。佛教採用印度固有之輪迴思想,以...【能引支】 在十二有支中,能引支是無明和行二支,由於無明於諸諦理的迷闇無知,而由行的造作諸業,熏習第八阿賴耶...(異類)Balimaṇi,又曰婆利摩尼,夜叉名。譯曰力珠。大孔雀經曰:婆雉末你,翻曰力珠。孔雀王咒經上曰:婆利摩尼...即佛身及衣等悉帶有紅頗梨色之阿彌陀佛尊像。以西方阿彌陀佛配屬五大、五色,屬於火大、赤色,為五佛之一。乃坐於紅...(術語)又云邪命說法。或說邪法,或說正法,其心邪,故總名之為不淨說法。佛藏經三曰:不淨說法者。有五過失:一者...【波羅蜜多唯有六數】 p0793 攝論二卷二十三頁云:何因緣故,波羅蜜多,唯有六數?成立對治所治障故;證諸佛法...因明用語。有非有,部分有、部分無之意。因明中,宗異品部分具有「能立法」之義,部分不具「能立法」之義者,稱為異...比喻破戒之僧。即指無僧戒而著僧衣者。此類人破壞僧團戒法,並以邪見撓亂正法,雖身著法衣,猶如獵師。南本大般涅槃...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度論卷第四 大智度論卷第五 大智度論卷第六 大智度論卷第七 大智...僧伽吒經卷第一 元魏優禪尼國王子月婆首那譯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在王舍城靈鷲山中,共摩訶比丘僧二萬二千人俱,...禪秘要法經卷上 後秦弘始年鳩摩羅什等於長安逍遙園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過去有一位名叫須彌羅的比丘,言談詼諧幽默。有一次,須彌羅比丘與國王相談甚歡,稱適國王心意,於是趁此時機向國王...問: 護法能讓進道場嗎? 大安法師答: 第一天我看到的一個說護法能不能進道場,事後才聽說這個護法是指他附體的,...『第一、你問我涅槃以後,依誰為師;應依 波羅提木叉 (戒律)為師。 『第二、你問我涅槃以後,應依何安住,應依四...我們都知道文殊菩薩智慧不可量,《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中說:文殊師利大聖尊,三世諸佛以為母,十方如來初發心,皆是...心為修持之主 《華嚴經》云: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隨煩惱二十:散亂者,令心流蕩為性。能障正定,惡慧所依為業。言惡慧所依者,謂散亂者發惡慧故。 散亂心可以生惡慧...(一)修戒 戒的定義是不當作的不能作,應當作的不能不作。總括起來就是《增一阿含經》卷一的迦葉佛偈,也就是一般...問: 我現在在修學上好像遇到了一個瓶頸,我們現在一直觀照自己,發現自己起了煩惱,趕快叫自己放下。但是我們一直...
徑山宗杲禪師
【五燈會元】
上篇:金陵俞道婆 | 下篇:虎丘紹隆禪師 |
【三住中斷二障粗重】 p0218 瑜伽四十八卷二十一頁云:又由如是所說十二諸菩薩住,經三無數大劫時量,能斷一切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