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五燈會元 > 正文
(真言)五種護磨法中總稱增益法,成就延命法自他福壽諸願之真言也。大日經疏七曰:或有扇多Śānta(是寂義),微...【五事有異熟非有異熟分別】 p0290 瑜伽七十二卷十三頁云:問:如是五事,幾是異熟?幾非有異熟?答:相、通二種。...(一)梵語 pāra,巴利語同。為「此岸」之對稱。迷界為此方之岸,稱此岸;悟界為彼方之岸,稱彼岸。即以業與煩惱為中...(人名)瞿曇般若流支之略。...亦名:屏處不定法、不定法、初不定戒、覆處不定戒 子題:屏處、覆處、障處、住信優婆私 含注戒本·二不定法:「若比...(960~1028)北宋天台宗僧。四明(浙江鄞縣)人,俗姓金。字約言。七歲喪母,遂發願出家,十五歲受具足戒,專究律...別解脫律儀之一。即式叉摩那所受持之六法戒(染心相觸、盜人四錢、斷畜生命、小妄語、非時食、飲酒)。式叉摩那又作...(247 B.C.~207 B.C.或 307 B.C.~267 B.C.)天愛帝須,巴利名 Devānajpiya-tissa。為錫蘭(今斯里蘭卡)之名王,...為天台宗所說圓教八義之一。其義有二:(一)謂一斷一切斷,即斷除一惑則斷除一切之惑。(二)以「不斷之斷」謂之斷圓。...(地名)印度之國名。慧苑義下曰:庵謂庵羅,此雲無垢,則西域果名。其果堪以療疾,諸國之中,此國最多,故以名焉。...佛、菩薩由各自之意樂所立之誓願,稱為別願。如阿彌陀佛有異於他佛之四十八願,藥師佛亦有十二願。對此,四弘誓願乃...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浴佛功德經 大唐沙門釋義淨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城鷲峯山頂,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復有無量無邊大菩...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淨土法門能不能成就,實際上就取決於至誠心。第十八願十聲都能往生,但是它的前提要有至誠心:至心信樂,欲生我國,...現在製造了很多念佛機,是好事,也是壞事,何以故呢?如果你老是聽念佛機的聲音,你的聞性還是往外走,沒有返聞,而...1. 一個人去買鸚鵡,看到一隻鸚鵡前標:此鸚鵡會兩門語言,售價二百元。 另一隻鸚鵡前則標道:此鸚鵡會四門語言,...佛經中說,人死之時,四大分離,如生龜脫殼,痛苦不已。一般人面對死亡時,大多是各種不淡定。那禪師們面對死亡時,...傳統大德們怎麼弘揚,我們怎麼去做。所以說寧信古人不可信今人。今人如果說他是一個大徹大悟,已經具足這個慧眼的話...眾生成佛時有三身,稱為三身佛,三身佛分別為法身佛、報身佛、及應化身佛。 法身是我們的本來面目,是本來具有的,...問: 怎樣修法能真正有把握往生西方? 慧律法師答: 很簡單,什麼事都退讓,什麼事都謙卑。我用三種哲學,你可以過...居士,諱毓英,號紫珊,江西吉安巨商周扶九先生之長孫。幼失怙恃,由祖母譚太夫人撫育成人。賦性聰慧,好學敏求。仁...
虎丘紹隆禪師
【五燈會元】
平江府虎丘紹隆禪師,和之含山人也。九歲謝親,居佛慧院。逾六年,得度受具。又五年,荷包謁長蘆信禪師,得其大略。有傳圓悟語至者,師讀之,嘆曰:「想酢生液,雖未澆腸沃胃,要且使人慶快。第恨未聆謦欬耳。」遂由寶峰依湛堂,客黃龍叩死心禪師。次謁圓悟,一日入室,悟問曰:「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舉拳曰:「還見麼?」師曰:「見。」悟曰:「頭上安頭。」師聞脫然契證。悟叱曰:「見個甚麼?」師曰:「竹密不妨流水過。」悟肯之。尋俾掌藏教。有問悟曰:「隆藏主柔易若此,何能為哉!」悟曰:「瞌睡虎耳。」後歸邑,住城西開聖。建炎之擾,乃結廬銅峰之下。郡守李公光延居彰教,次徙虎丘,道大顯著。因追繹白雲端和尚立祖堂故事,乃曰:「為人之後,不能躬行遺訓,於義安乎?」遂圖其像,以奉安之。上堂曰:「凡有展托,盡落今時。不展不托,墮坑落塹。直饒風吹不入,水灑不著,撿點將來,自救不了。豈不見道,直似寒潭月影,靜夜鐘聲,隨扣擊以無虧,觸波瀾而不散,猶是生死岸頭事。」拈拄杖,劃一劃云:「劃斷古人多年葛藤,點頭石不覺拊掌大笑。且道笑個甚麼?腦後見腮,莫與往來。」上堂:「目前無法,萬象森然。意在目前,突出難辨。不是目前法,觸處逢渠,非耳目之所到,不離見聞覺知。雖然如是,也須踏著他向上關捩子始得。所以道,羅籠不肯住,呼喚不回頭。佛祖不安排,至今無處所。如是則不勞斂念,樓閣門開。寸步不移,百城俱到。」驀拈拄杖,劃一劃云:「路逢死蛇莫打殺,無底籃子盛將歸。」上堂曰:「百鳥不來春又喧,憑欄溢目水連天。無心還似今宵月,照見三千與大千。」上堂:「摩竭陀國,親行此令。」拈拄杖,卓一下曰:「大盡三十日,小盡二十九。」僧問:「為國開堂一句作麼生道?」師曰:「一願皇帝萬壽,二願重臣千秋。」曰:「只如生佛未興時,一著落在甚麼處?」師曰:「吾常於此切。」曰:「官不容針,更借一問時如何?」師曰:「踞虎頭,收虎尾。」曰:「中間事作麼生?」師曰:「草繩自縛漢。」曰:「毗婆尸佛早留心,直至如今不得妙。」師曰:「幾行岩下路,少見白頭人。」問:「九旬禁足,意旨如何?」師曰:「理長即就。」曰:「只如六根不具底人,還禁得也無?」師曰:「穿過鼻孔。」曰:「學人今日,小出大遇。」師曰:「降將不斬。」曰:「恁麼則和尚放某甲逐便也。」師曰:「停囚長智。」問:「雪峰道,盡大地撮來如粟米粒大,拋向面前漆桶。不會打鼓,普請看。未審此意如何?」師曰:「一畝之地,三蛇九鼠。」曰:「乞師再垂指示。」師曰:「海口難宣。」問:「如何是大道真源?」師曰:「和泥合水。」曰:「便恁麼去時如何?」師曰:「截斷草鞋跟。」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蛇頭生角。」問:「古人到這裡,因甚麼不肯住?」師曰:「老僧也恁麼?」曰:「忽然一刀兩段時如何?」師曰:「平地神仙。」問:「萬機休罷,千聖不攜時如何?」師曰:「未足觀光。」曰:「還有奇特事也無?」師曰:「獨坐大雄峰。」紹興丙辰,示微疾而逝。塔全軀於寺之西南隅。
上篇:徑山宗杲禪師 | 下篇:育王端裕禪師 |
禪宗公案名。又作婆子焚庵。旨在闡示真實之修行,不僅須壓抑一己之欲求,尤須明白徹見一己之本來面目。五燈會元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