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願念佛,不是信了隨緣念念就能往生

傳統大德們怎麼弘揚,我們怎麼去做。所以說「寧信古人不可信今人」。今人如果說他是一個大徹大悟,已經具足這個慧眼的話,我們可以。如果他還沒具足,你硬把他恭維成某大德就是什麼菩薩,那麼你(要)比這個某大德,比這個菩薩還要厲害,你才可以貼那個條啊!是不是這樣?

我們常常說,「啊,你是菩薩呀!」難道你給他授記啊?

你是菩薩。佛才可以有這個慧眼去看的嘛,佛看出來說你將來可以成佛,你將來什麼什麼時間。我們成佛每個人都可以成佛,什麼時間成佛,我們就很渺茫。但是說,佛當時有跟弟子授記的,他有個時間期限,你在這個時間能成佛。佛不是亂給他授記,不是憑高興,「啊,我今天來給你授一個。」不可以這樣。佛是看到他的修行因緣,應該到那個時間他能夠成就,他已經看到這一點,他才可以給他授記。

我們自己都牛羊眼,你怎麼給人家去授記貼條子呢?是不是?我給你貼個條子,他那個是什麼什麼菩薩再來。你怎麼知道他什麼菩薩?你是古佛再來才知道他是菩薩再來啊,是不是這樣?你憑什麼說他是菩薩再來呢?

那麼因為祖師們大德們,他們已經受印證,已經受到印證的事情……離佛越近,當然越殊勝。

譬如說淨土宗,搞個「淨土真宗」,我們怎麼可以去苟同呢?中國曆代祖師他們已修、已成、已往生的,他都沒有這樣講。我們現代人,日本人可以這樣講一個真宗出來,他們說你信就可以往生,其他都不要,他那個念佛只是感恩念佛而已。從廬山初祖一直到印祖,也都沒有這樣講。

蕅益大師在明末,也是最為權威的修淨土法門,但是他從修禪後來轉為修淨土,他說往生與否,全憑什麼?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呢?持名之淺深。

大師沒有說:你信就可以往生,沒有說那就可以了(編按:藕益大師的所謂「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實際上指信願是往生必要的基礎條件,不可曲解為信願必生)。

本願法門說「啊,念佛只是感恩而已,隨緣念念就能夠往生。」中國曆代傳統的祖師都沒有這樣講。那我們突然間冒出一個東西出來,那麼這個人到底是什麼樣一種人呢?你要了解。你要了解日本的背景是什麼?日本是一個什麼樣的背景,然後他為什麼提出這種論調,你要去研究,然後才可以這樣講。

它是一個多神教,日本從二戰以後,它是極其繁忙的一個國家。幾乎很忙,沒有時間坐在那裡專門修,所以他想說只要有信,你很忙也可以,只要有信就能往生了,正符合當時的國情,是這樣而來的。如果說你要這樣修的話那就麻煩了。

所以說一定要學佛、學祖師就對了,要不然你知見就偏差了。你知見偏差的話,你犯根本的錯誤,你修,你越走越遠。你去秦嶼往太姥山爬得很辛苦,滿頭大汗,你說我走得很辛苦,也很勞累,怎麼走不到呢?地球轉一圈肯定會到。對不對?你在三惡道再轉那麼兩圈,你肯定會再來的嘛。

雖然你已經種下善根了,你也念佛了,肯定來,肯定成佛,但是遠了嘛。你如果直接了當,這裡下去很快不就到了嘛?本來很快到的事情,然後你非要轉圈了……所以說我們這個知見,我們自己還沒有知見,不要另立一個知見出來,那不是佛的知見。

所以說,佛以無數方便引導眾生,悟入佛之知見吶。你不要以自己的知見,也不要以平常人、俗人俗眼的那種知見,作為知見。那就錯了。這是很重要,很重要的事情!見解一旦錯的話,你學啥都不行的。你不要以為說,「我修得很好,那個人道心很好。」沒有錯,但是見解錯了。

佛在世,當時不是九十六種外道?他們也很辛苦地修,衣服都不穿吶,飯都不吃,吃牛糞、吃草啊,佛說那是外道,修不成的,極端外道,沒有用。所以我們學戒不要戒禁取見。學戒也是一樣,戒禁取見也是要不得。戒律裡面沒有這樣規定的,你不要在那裡瞎定,那麼修學過程也是一樣。

應該要提起注意這個事情:這個知見上如果你搞錯的話,那就很危險。不要在那裡瞎弘揚,瞎講,「啊,某人怎麼怎麼樣。」佛的事情你為什麼不去弘揚呢?那已經成就的祖師們,你為什麼不去弘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