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五燈會元 > 正文
唐代之清涼澄觀推求佛教之根本有五意:(一)理本一味,殊途同歸。謂佛所說諸法,理本無二,隨機異解,故有殊途;機見...又作[貝*親]金、嚫財、嚫錢。其義有三:(一)指信徒布施三寶之金、銀、衣物等。(二)指禪宗之住持於法會時,於諸佛祖...凡二卷。日僧榮西(1141~1215)錄。本書系依中、印飲茶之風,援引尊勝陀羅尼破地獄法之秘鈔、爾雅、茶經等書,說明...為千手觀音之眷屬,護持行者之善神。二十八部眾之一。略稱金毗羅陀、金毗羅王。據千手觀音造次第法儀軌載,其形像為...【六種受施者】 p0305 瑜伽五卷十六頁云:受施者有六種。一、受學受施。二、活命受施。三、貧匱受施。四、棄舍受施...滅除煩惱之種子,叫做斷;制止煩惱之生起,叫做伏。初伏之,後斷之。...凡三十卷。略稱僧寶傳。宋代慧洪覺范(1071~1128)撰。收於卍續藏第一三七冊。為唐、宋兩代禪僧八十一人之傳記。據...(菩薩)觀世音之梵名。...【能生現法罪】 p0895 瑜伽八十四卷十三頁云:能生現法罪者:謂由彼故;遭如所說種種苦事。然不決定往諸惡趣。...(一)即阿彌陀佛。阿彌陀,意譯為無量壽(梵 amitāyus)、無量光(梵 amitābha),故阿彌陀佛亦稱為無量壽佛、無量...亦名:期賊行戒犯緣 戒本疏·九十單提法:「六緣成犯:初是賊,二、知是,三、共期,四、同道,五、不離見聞,六、...慈悲道場懺法傳 此懺者梁武帝為皇后郗氏所集也。郗氏崩後數月。帝常追悼之。晝則忽忽不樂。宵乃耿耿不寐。居寢殿聞外...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佛國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毘耶離菴羅樹園,與大比丘...(據《華嚴經疏鈔》分段)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薩言: 一、十種三業 佛子,菩薩云何得無過失身語意業?云何得不...
問。六趣升沉皆唯是識。初生善惡之趣。其相如何。 答。隨福所資。果報不等。勝福資識則境大。劣福資識則相微。顯識...問: 師父您好,請問年輕人壓力大,有時煩惱,如何化解呢?請師父在百忙之中慈悲開示。 慧廣法師答: 年輕人,有點...
學佛以後,反增煩惱?為什麼身邊的人都反對?問題不在學佛,問題在於方式。 有一位女居士,她學佛以後,還是很苦惱...問: 我生病十多年,發病時情緒不受控制,醫院查不出病因。但我一心念佛,發願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能如願否? 大...
文鈔原文: 凡有心者,皆堪作佛。何得謂盲聾瘖啞不得往生。佛說八難中有盲聾瘖啞,謂其難以入道而已。果能專精念佛...念佛行者由憶念彌陀之身與淨土,得以往生西方,總其觀行有十六種。即: (一)日想觀, 又作日觀、日想。正坐西向,諦...問: 為何在佛的世界裡沒有女眾?就是說沒有男女相. 在現今社會裡女眾為何比男眾易得度?男眾一當得度就非常的發菩...問: 有一些人剛開始修行善法都很進步到後來或碰到不順心事,或久無精進力,生了退心。 方海權答: 我們應該有很長...
教忠彌光禪師
【五燈會元】
泉州教忠晦庵彌光禪師,閩之李氏子。兒時寡言笑,聞梵唄則喜。十五,依幽岩文慧禪師圓頂。猶喜閱群書。一日曰:「既剃髮染衣,當期悟徹。豈醉於俗典邪?」遂出嶺,﹝遂,原作「逐」,據清藏本、續藏本改。﹞謁圓悟禪師於雲居。次參黃檗祥高庵悟,機語皆契。以淮楚盜起,歸謁佛心,會大慧寓廣,因往從之。慧謂曰:「汝在佛心處所得者,試舉一二看。」師舉佛心上堂拈普化公案,曰:「佛心即不然,總不恁麼來時,如何劈脊便打,從教遍界分身。」慧曰:「汝意如何?」師曰:「某不肯他,後頭下個註腳。」慧曰:「此正是以病為法。」師毅然無信可意。慧曰:「汝但揣摩看。」師竟以為不然。經旬,因記海印信禪師拈曰:「雷聲浩大,雨點全無。」始無滯,趨告慧。慧以舉道者見琅邪並玄沙未徹語詰之。師對已,慧笑曰:「雖進得一步,只是不著所在。如人斫樹,根下一刀,則命根斷矣。汝向枝上斫,其能斷命根乎?今諸方浩浩說禪者,見處總如此,何益於事?其楊岐正傳,三四人而已。」師慍而去。翌日,慧問:「汝還疑否?」師曰:「無可疑者。」慧曰:「只如古人相見,未開口時已知虛實,或聞其語,便識淺深。此理如何?」師悚然汗下,莫知所詣。慧令究有句無句。慧過雲門庵,師侍行,一日問曰:「某到這裡,不能得徹,病在甚處?」慧曰:「汝病最癖,世醫拱手。何也?別人死了活不得,汝今活了未曾死。要到大安樂田地,須是死一回始得。」師疑情愈深,後入室,慧問:「吃粥了也,洗缽盂了也?去卻藥忌,道將一句來。」師曰:「裂破。」慧震威喝曰:「你又說禪也。」師即大悟。慧撾鼓告眾曰:「龜毛拈得笑咍咍,一擊萬重關鎖開。慶快平生在今日,孰雲千里賺吾來?」師亦以頌呈之曰:「一拶當機怒雷吼,驚起須彌藏北斗。洪波浩渺浪滔天,拈得鼻孔失卻口。」住後,上堂:「有句無句,如藤倚樹。放憨作麼?及乎樹倒藤枯,句歸何處?情知汝等諸人,卒討頭鼻不著,為甚如此?只為分明極,翻令所得遲。」上堂:「夢幻空花,何勞把捉?得失是非,一時放卻。」擲拂子曰:「山僧今日已是放下了也。汝等諸人,又作麼生?」復曰:「侍者收取拂子。」僧問:「文殊為甚麼出女子定不得?」師曰:「山僧今日困。」曰:「罔明為甚麼卻出得?」師曰:「令人疑著。」曰:「恁麼則擘開華岳千峰秀,放出黃河一派清。」師曰:「一任卜度。」
上篇:龍華高禪師 | 下篇:東林道顏禪師 |
即諸佛所證得常住不變之心。此心非心、意、識之心,乃三界唯一心之心,故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牆壁瓦礫皆為此常住心...
不分教五意
嚫金
喫茶養生記
金毗羅陀迦毗羅
六種受施者
斷伏
禪林僧寶傳
阿婆盧吉低舍婆羅
能生現法罪
無量壽佛
與賊期行戒犯緣
【大藏經】慈悲道場懺法
【大藏經】維摩詰所說經
【大藏經】華嚴經·淨行品

一切由心,邪正在己
年輕人壓力大,有時煩惱,該如何化解

【推薦】為過去而誦經,為未來而念佛,你為現在做了什麼
身體查不出病因,能否如願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