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三卷十三頁云:又聖慈氏,以七種因證大乘經真是佛說。一、先不記故。若大乘經,佛滅度後,有餘為壞正法故說:何故世尊非如當起諸可怖事先預記別。二、本俱行故。大小乘教,本來俱行;寧知大乘獨非佛說。三、非餘境故。大乘所說,廣大甚深;非外道等思量境界。彼經論中曾所未說。設為彼說:亦不信受。故大乘經,非非佛說。四、應極成故。若謂大乘,是餘佛說,非今佛語;則大乘教,是佛所說,其理極成。五、有無有故。若有大乘;即應信此諸大乘教,是佛所說。離此,大乘不可得故。若無大乘;聲聞乘教,亦應非有。以離大乘,決定無有得成佛義;誰出於世,說聲聞乘。故聲聞乘,是佛所說,非大乘教;不應正理。六、能對治故。依大乘經勤修行者,皆能引得無分別智;能正對治一切煩惱。故應信此是佛所說。七、義異文故。大乘所說意趣甚深,不可隨文而取其義,便生誹謗;謂非佛語。是故大乘真是佛說。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五種性】 又作五種性、五種種性。唯識宗立論,謂一切眾生之機類,有先天具足五種不同的性質與素性,此係由阿賴耶...(術語)Pratideśaniya,又作波胝提舍尼,缽喇底提舍那,缽喇底提舍尼,略曰波羅提舍尼,波羅舍尼,提舍尼等。六聚...持犯者,持,謂保持。犯,謂侵犯。既有戒生,即有持犯。保持戒律謂之持,侵犯戒律謂之犯,持犯併舉,乃總名也。戒律...「常光」之對稱。二光之一。指佛為化益眾生,應其機感而現起之光明,隨機感而隱顯不定。又作神通光、放光。阿彌陀經...為心王、心所之異稱。以心王、心所皆有所緣之境,故稱有所緣。所緣,謂心識攀緣寄託之境界,如眼識緣於色,耳識緣於...(術語)塵勞之黨侶也,塵勞者煩惱之異名。維摩經弟子品曰:為與眾魔共一手,作諸勞侶。注肇曰:其為諸塵勞之黨侶也...指如娑婆世界一樣,有天、人、畜生、餓鬼、地獄等五趣雜居之世界。...(名數)是成實所立。五根五境及地水火風之四大也。與俱舍之異點,俱舍以四大為能造之實色,攝之於觸境,與他所造之...三種結界之一。特為烹煮或貯藏食物所劃定之界區。此界區須與比丘住處隔離,以避免比丘違犯「宿煮」之罪。宿煮,謂比...梵名 Mrgadāva。為釋尊成道後初轉法輪之地,即今之沙爾那斯(Sārnāth,即梵名 Sāravganātha,鹿主之意),位...(雜語)對於弟子而說規矩禮度也。禪林之稱。...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大慈大悲憫(mǐn)眾生,大喜大舍濟含識,相好光明以自嚴,眾等至心皈命禮。 南無皈依十方盡虛空...佛說八大人覺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佛國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毘耶離菴羅樹園,與大比丘...人的相貌本來很好看,但是一起瞋恚心,馬上就變了,對人常起瞋恨心是不好的,果報是什麼呢?一者是引火燒身,瞋恨就...來書備悉。須知佛法,具足世出世間一切諸法。從前理學家以棄倫理、明因果報應、生死輪迴而辟之,謂其無父無君,惑世...問: 皈依的真正含義是什麼?皈依了以後,還能不能夠喝酒、吃肉?因為這個原因,不敢皈依了。 開願法師答: 這也是...從前,印度有座寺院,裡面住了四位神通廣大的道人。城裡,有四個居士對於道人的修行十分景仰,他們固定到寺裡請法,...禪宗唯明自性, 非吾輩鈍根所能得其實益者。淨土法門, 三根普被。未成佛前, 皆當修習。我輩既不能斷惑證真, 仗自力了...所有一切眾生類,過未現在世無盡, 而諸佛剎廣無邊,彼無邊剎塵充滿。 又一一塵為一剎,廣大佛剎如塵等, 一一剎中...(1)梨 梨子性涼,味甘,能清熱化痰,熱咳者宜之。 民間常將梨子削皮後,將梨核掏出,放人川貝粉1~3克,隔水燉食...注重躬行,檢點身心 少年學佛,必須要敦倫盡分(即實行孝弟忠信禮義廉恥等),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深信...
七種因證大乘經真是佛說
【法相辭典】
【七種因證大乘經真是佛說】 p0066
上篇:七識住與四識住四句分別 | 下篇:七種第一義法涅槃所對治法 |
(術語)四禪者,色界之四禪也,八定者,色界之四禪與無色界之四無色定也,對欲界之散而總謂之定,重言之則如言詩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