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八十六卷二十二頁云:復次犯戒聲聞,當於三處,安住慚羞。往大師所。一者、深知己犯為增上處。二者、師事失儀為增上處。三者、由事乖則,當以方便調順威儀,往大師所,為增上處。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賴耶行相】 阿賴耶識能緣的作用,稱之為其行相。能緣之識,必有其所緣之境,故在《唯識三十頌》中,將能緣、所緣...全一篇。南齊顧歡撰。內容系辯論佛道二教之異同。全篇共計八百餘字。作者初引玄妙內篇之老子托胎於天竺維衛國夫人淨...凡六卷。唐代圓照編集。收於大正藏第五十二冊。又稱代宗朝贈司空大辨正廣智三藏和上表制集、大唐大興善寺大辨正大廣...為華嚴宗之僧職。乃重複論述講師之言說而使義理更明之僧。 p5914...【法所化】 p0758 瑜伽八十四卷五頁云:法所化者:從法身路而得成立相似法故。此句顯示自體相似之法。...禪林用語。指未熟與疏荒。即進退不如法,舉動粗野。敕修百丈清規卷四兩序進退之夾註(大四八·一一三四中):「某等...(術語)依賴止住有力有德之處,而不離也。法華經方便品曰:若有若無等,依止此諸見。...【法光明】 p0758 瑜伽十一卷六頁云:謂如有一,隨其所受、所思、所觸、觀察諸法。或復修習隨念佛等。 二解...(名數)圓教之位次也。法華之圓教,以六即為位次,而以分真即之位長,姑借別教之位,分其品秩。八位中前一位從法華...(譬喻)珍寶之所也。法華經化城喻品以譬究竟之涅槃。經曰:欲過此道至珍寶所,(中略)前至寶所。又曰:寶所在近,...凡四卷。清代朱文藻撰,真源訂。收於中國佛寺史志匯刊第一輯。崇福寺乃五代後晉開運三年(946),明義智厚禪師於浙...1、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nan)無(mo)佛(fo)馱(tuo)耶(ye) 南(nan)無(mo)達(da)摩(mo)耶(ye) 南(nan)無(mo)僧(seng)伽...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阿難說:「聞如是。」 阿難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貴諧偶者,有衰耗不...佛說罪福報應經 宋于闐國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釋氏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俱。九月本齋一時...
淨業行人的願往生心,乃濁世淤泥中伸展出的正覺蓮華,潔淨希有。非大智大勇,難以具足如此願心。這種願心具化為厭離...
原文: 《觀無量壽佛經》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作佛者,謂觀想佛像,憶念佛德,及與佛號。是佛者,謂當觀想憶念...不知你看過以下經典名言否?如果不喜歡,那就去改變,如果改變不了,那就去適應吧。如果做不到適應,那就只好迴避吧...
蘄陽慧玉慧覺二禪人,參老人於黃梅紫雲山。自云心中生滅,念念不停,猶如野馬,特求開示,云何降伏其心。老人示之曰...抱怨已然成了一些人聊天的主要內容,惡劣的天氣、越來越糟糕的交通狀況、商場裡擁擠的人群、銀行裡的長隊、工作太累...
1、貪心學佛,心常望報 有的人學佛的目的、動機和行為只有一個,就是求這個、求那個,求保佑陞官發財、考上學校、事...
作繭自縛這個成語,借用蠶吐絲作繭把自己包在裡面,來比喻一個人自己的所作所為使自己受困。其實,用作繭自縛這個成...著相修行百千劫,無相修行剎那間。 若能萬法盡舍卻,頓悟入道須臾間。 無說無示無來去,生死涅槃無距離。 菩提由來...
犯戒聲聞當於三處安住慚羞
【法相辭典】
【犯戒聲聞當於三處安住慚羞】 p0523
上篇:犯根本罪舍出家戒 | 下篇:由 |
(雜語)每晚必參住持求開示,謂之晚參。其晚參已前,大眾集於僧堂,坐禪澄心,以待晚參,謂之坐參。坐者禪坐,參者...
賴耶行相
夷夏論
表制集
復師
法所化
生疏
依止
法光明
八位
寶所
崇福寺志
【大藏經】十小咒註音版
【大藏經】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大藏經】佛說罪福報應經

淨宗願門的本質內涵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何含義
人生的四法則

殊不知此下疑情,方才是得力處
不要把時間浪費在抱怨

莫做十種奇怪的學佛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