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譬喻)浮漚,水泡也。以大海中之浮漚喻人身。楞嚴經二曰:譬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唯認一浮漚體,目為全潮窮盡瀛渤...即種種邪見,共計六十二種,係古代印度外道之妄執。有關其分類,於諸經論中所說各異。注維摩詰經卷二(大三八·三四...(物名)勸緣簿也。...(術語)僧之有聲名有戒臘者。受戒以後之年歲謂之戒臘。...子題:沙彌尼法、式叉不與大尼為伴、式叉不以沙彌尼為伴 行事鈔·尼眾別行篇:「 沙彌尼 法 ,大略與沙彌法同。若據...【善發起】 p1139 瑜伽八十三卷二十頁云:善發起者:於內如理作意思惟故。又無間作意故。又正加行故。 二解 瑜伽九...(佛名)金剛界曼荼羅五大月輪中央輪五尊之中尊也。為於色界頂摩醯首羅宮(即大自在宮與胎藏大日依處同),不壞金剛...(儀式)宋趙彥衛擫雲麓漫鈔曰:釋氏寫經一行,以十七字為準,故國朝試童行誦經,計其紙數。以十七字為行,二十五行...(雜語)從地下湧出也。法華經寶塔品說,多寶塔自地下湧出。同湧出品說,恆沙大菩薩自地下湧出。...更,歷、經之意。一夜區分為五分,稱為五更。又作五夜、五鼓。即:甲夜(初更,今午後八時)、乙夜(二更,午後十時...以我最高之頂,禮佛最低之足,這是一種最崇高的敬禮。...大寶積經卷第一 大寶積經卷第二 大寶積經卷第三 大寶積經卷第四 大寶積經卷第五 大寶積經卷第六 大寶積經卷第七 大寶...浴佛功德經 大唐沙門釋義淨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城鷲峯山頂,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復有無量無邊大菩...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一、修行功夫貴恆常 很多初發心的人來問:老和尚!弟子們在靈岩山寺打佛七,日日跟著維那、悅眾師父們精進用功,太...
修行最重要是四個字:信、解、行、證。為什麼會信得不深、信得不真呢?是因為我們理解得不夠。有的人不注重形式,覺...
佛所有的道場,特別是末法道場,末法道場,千萬可不要起壞心思,非常注意。咱們說是佛門,進入佛門,不錯了,是福田...
要如何修行?有幾個重要的觀點是我們應當要先認識的。一般來說,我們所謂的修行都是禮懺、念經、念佛,或者上早、晚...長阿含經(卷第二十)原文: 佛告比丘。一切人民所居舍宅。皆有鬼神無有空者。一切街巷四衢道中。屠兒市肆及丘塚間...
在此世間,每一個眾生都在追求著安樂,為什麼會不期而遇種種痛苦呢?龍樹菩薩在《中觀論頌》中回答說:苦因於惑業,...
在此之前,我們講過了這麼多的國土呀,界呀,道呀,今天我們要講一下它是怎麼來的。就著說前面的幾種國土,淨土來講...
前言 我們學習佛法,目的在解脫煩惱的束縛,覺悟宇宙人生的真理。然而解脫之前必須做一些準備,就是指要打好道前基...
法執俱意但染菩薩不染二乘
【法相辭典】
【法執俱意但染菩薩不染二乘】 p0766 成唯識論五卷五頁云:法執俱意、於二乘等,雖名不染;於諸菩薩、亦名為染。障彼執故。由此亦名有覆無記。於二乘等,說名無覆。不障彼智故。是異熟生攝。從異熟識恆時生故;名異熟生。非異熟果。此名通故。如增上緣,餘不攝者,皆入此攝。
上篇:法身由六種佛法之所攝持 | 下篇:法性不可言說譬喩非不相似 |
【無熾然】 p1056 瑜伽八十三卷二十二頁云:無熾然者:謂清淨故。 二解 瑜伽九十卷十三頁云:八聖支道,能令煩惱得...
一浮漚
諸見
募化簿
名臘
尼三眾行往法
善發起
金剛界大日如來
釋家寫經字數
湧出
五更
頂禮
【大藏經】大寶積經
【大藏經】浴佛功德經
【大藏經】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在家人從朝至暮的修行方法

把吵嘴的勁頭拿來學佛

到寺院若生這麼一個心,所有功德全沒了

修行起來為何很困難不容易成就
看看有幾位鬼神在保護你

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不夠

佛法宇宙觀之劫與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