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術語)修習研學佛道也。法華經藥草喻品曰:漸漸習學,悉當成佛。...梵語 parvatopama-kalpa。以天衣輕拂磐石直至消磨盡淨,譬喻劫期之長遠,稱為磐石劫。此磐石又稱劫石。據菩薩瓔珞本...(1682~1744)清初臨濟宗僧。揚州(江蘇江都)人,俗姓沈。字文慧。十歲,投觀音院怡然出家。二十歲,於京師愍忠寺...(流派)Bhadrayānika,小乘二十部之一。佛滅後三百年,自犢子部流出。部主名曰賢。以賢為祖,故稱為賢胄部。其所...(雜語)文殊雖為助釋迦之化,一時現菩薩之因位,然三世皆為果上之如來。過去稱為龍種上佛,又名大身佛,神仙佛,現...(術語)定者禪定,心常住於一境者,散者散亂,心恆攀緣六塵之境而又暫住者。定心為賢聖之修成,散身為凡夫之自性。...(術語)樂禪定之心念。厭世之煩累之念慮也。...(人名)宋舒州白雲山守端禪師為楊岐會之法嗣,五祖演之師也。見續傳燈錄十三。...1、修行是功,身心清淨是德。 2、滅除內心的愚癡是功,智慧現前是德。 3、德者得也,修行有所得,故曰功德...浮屠,指佛塔;七級浮屠,即七層高之佛塔。俗諺「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係套用佛教「浮屠」一詞,比喻救人功德...(名數)是永明所立,單于大乘判定其宗旨。一法相,謂一切染淨諸法,無始時來,各有種子在阿賴耶識中,遇緣而由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稱嘆如來勝功德已...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卷上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八百萬...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奉 詔譯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度阿若憍陳如,最後說法度...大米和小麥都是重要的傳統食糧,我們離不開它們。但如果你可以把更多穀物引入食譜,則可以為身體注入更多元的營養素...修行不在其它,而在修心。如果要修心,就必須了解自己的念頭。了解念頭以後,才能夠透過念頭找到心性。找到心性以後...在過去好多祖師大德,為眾生示現一生勤苦辦道,一生成就,從今走上永恆的快樂,證到佛心。而我們所學到的淨土法門,...善導大師有一段文字,是淨土夢修的一種很好的方法。若是有菩薩善於修持,此方法十分方便:一般在晚上臨睡覺前合掌念...秋天是胃病的好髮季節,要保護好胃就要吃好早餐。 一夜睡醒,體內儲存的葡萄糖已被消耗殆盡,需及時補充能量與營養...有很多人想了解佛教,特別是想了解禪宗,但對於禪宗大家又常常覺得把握不定,因為對於禪宗的許多公案大家都不知道在...佛陀說,如果有人想要舍離懈怠心,應當用心聽《妙法蓮華經》。聽聞此經後,再如理思維,這樣就可以接近諸佛的智慧。...袈裟是梵語,到了晉朝葛洪譔寫字苑,才把它改成袈裟了。袈裟又叫做袈裟野、或迦羅沙曳,義譯是濁、壞色、不正色、赤...
阿若憍陳如等棄制迎佛處
【法相辭典】
【阿若憍陳如等棄制迎佛處】 p0783 西域記七卷五頁云:伽藍西南二三里、有窣堵波,高三百餘尺。基址廣峙,瑩飾奇珍。上無層龕;便置覆缽。雖建表柱;而無輪鐸。其側有小窣堵波,是阿若憍陳如等五人棄制迎佛處也。初薩婆曷刺他悉陀(唐言一切義成。舊曰悉達多。訛略也。)太子逾城之後,棲山隱谷,忘身殉法。淨飯王乃命家族三人,舅氏二人,曰:我子一切義成,舍家修學,孤遊山澤,獨處林藪。故命爾曹、隨知所止。內則叔父伯舅,外則既君且臣。凡厥動靜,宜知進止。五人銜命,相望營衛。凡即勤求,欲期出離。每相謂曰:夫修道者、苦證耶?樂證耶?二人曰:安樂為道。三人曰:勤苦為道。二三交爭,未有以明。於是太子思惟至理,為伏苦行外道,節麻米以支身:彼二人者,見而言曰:太子所行,非真實法,夫道也者,樂以證之。今乃勤苦,非吾徒也。舍而遠遁,思惟果證。太子六年苦行,未證菩提。欲驗苦行非真,受乳糜而證果。斯三人者、聞而嘆曰:功垂成矣。今其退矣。六年苦行,一日捐功。於是相從求訪二人。既相見已,匡坐高論,更相議曰:昔見太子一切義成,出王宮,就荒谷,去珍服,披鹿皮,精勤勵志,貞節苦心,求深妙法,期無上果。今乃受牧女乳糜,敗道虧志。吾知之矣。無能為也。彼二人曰:君何見之晚歟。此猖獗人耳。夫處呼深宮,安呼尊勝,不能靜志,遠跡山林,棄轉輪王位,為鄙賤人行;何可念哉。言增忉怛耳。菩薩浴尼連河,坐菩提樹,成等正覺,號天人師,寂然宴默,惟察應度。曰:彼郁頭藍子者,證非想定,堪受妙法。空中諸天尋聲報曰:郁頭藍子,命終已來,經今七日。如來嘆惜,如何不遇。垂聞妙法,遽從變化。重更觀察:營求世界,有阿藍迦藍、得無所有處定,可授至理。諸天又曰:終已五日。如來再嘆。愍其薄佑。又更諦觀:誰應受教。惟施鹿林中有五人者,可先誘導。如來爾時起菩提樹,趣鹿野園;威儀寂靜,神光晃嚁;毫含玉彩,身真金色。安詳前進,導彼五人。斯五人遙見如來,互相謂曰:一切義成彼來者,是歲月遽淹,聖果不證;心期已退,故尋吾徒。宜各默然,勿起迎禮。如來漸近,威神動物。五人忘制,拜迎問訊,侍從如儀。如來漸誘,示之妙理。兩安居畢,方獲果證。
上篇:阿羅漢唯住無記心而般涅槃 | 下篇:阿賴耶識與諸轉識俱轉轉相 |
結界護身之意。即密教之行者入壇修法時,為闢除惡魔等之障難,先行護身,次結界之作法。有關結護之法有三種、五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