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雜名)如世流布之觀音簽,以竹策刻善惡之語句者。此灌頂梵天神策經梵天王所說也。經曰:我(梵王)常見諸異道輩九...【四種作意】 p0433 瑜伽二十八卷十一頁云:復有所餘四種作意。一、隨順作意。二、對治作意。三、順清淨作意。四、...梵語 sūtra,巴利語 sutta。又作蘇多羅、素呾纜、修多羅。(一)意譯為綖、線。即通貫於物,使之連綴而不斷者。大日...(雜語)結跏趺坐有全跏半跏之別,交叉兩足而置兩膝上,為全跏趺坐,置一足於一方之膝謂之半跏趺坐。...(名數)別序之種類也。序總有二種:一通序,如是等之五事六事是也,是通諸經有之故云通序。二別序,由通序至序末是...佛稱呼修持五戒和十善的男子為善男子。...日本佛教用語。即舉行大法會時,於本堂周圍之椽側行道之儀式。蓋通常之法會,唯於內陣或本堂內行道,而大法會時,因...(術語)五乘之一,同菩薩乘,清淨乘物之意。...梵語 rāksasa。惡鬼之名。又作羅剎娑(羅剎婆為誤寫)、羅叉娑、羅乞察娑、阿落剎娑。意譯為可畏、速疾鬼、護者。...【異性空】 p1113 成唯識論八卷二十二頁云:異性空者:與妄所執自性異故。...【阿鼻】 此雲無間。觀佛三昧經云:阿言無,鼻言救。成論明五無間:一趣果無間,舍身生報故;二受苦無間,中無...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耶離國獼猴林中青蓮池精舍。與大比丘...十善業道經 大唐于闐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俱。...慈悲道場懺法傳 此懺者梁武帝為皇后郗氏所集也。郗氏崩後數月。帝常追悼之。晝則忽忽不樂。宵乃耿耿不寐。居寢殿聞外...【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願。或多病疾。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屬分散。或諸橫事。...一位行者到寺廟中拜謁在這裡修行的禪師,希望禪師能夠解開他心中的疑惑。 行者問道: 禪師,人的慾望是什麼? 禪師看...修行,就是要將心打開。如果背誦了很多佛經,知道了很多佛學理論知識,但在心性上沒有改變,仍然感到煩惱重重,與外...問: 師父您好!關於權法、實法的操作,弟子這邊再具體問一些生活上面操作的細節。我們凡夫在日常生活中常會受到業...凡人即將死亡,乃生命中最為微弱時刻,許多臨終者面對死亡不知所措,此時助其正念,指引其焦慮迷茫的心靈回歸本來清...【復白佛言:世尊! 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所住處,有此經典及菩薩像,是人更能轉讀經典供養菩薩,我常...問: 學佛者應該如何防止過失呢? 慧廣法師答: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學佛者亦是。但應時刻具足三心,時刻反思自己...柏克斯頓曾經是一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頑童,他的與眾不同之處就在於他堅強的意志力,這種意志力在他幼年曾表現為喜...
後三靜慮無眼等識
【法相辭典】
【後三靜慮無眼等識】 p0879 大毗婆沙論七十三卷六頁云:應作是說:後三靜慮,無眼等識。所以者何?無尋伺故。眼等五識,恆與尋伺相應起故。問:何緣生在後三靜慮,不引欲界眼等諸識,令現在前,而但引起初靜慮識?有作是說:欲界劣故;生在勝地,不欲引彼眼等諸識,令現在前。有餘師說:彼界別故。謂欲界系眼等諸識,與上地根不同界系。初靜慮識,與上地根,雖不同地;而界同故,亦依彼起。或有說者:欲界眼等識,非修果,非通果故;依上地根,不得現起。初靜慮眼等識,是修果。是通果故;依上地根,亦得現起。復有說者:欲界眼等識,非定界,非修地,非離染地故,依上地根,不得現起。初靜慮眼等識,是定界,是修地,是離染地故;依上地根,亦得現起。由如是等種種因緣,生後三靜慮,得起初靜慮眼等諸識;不起欲界。如說眼識,依諸地根,了諸地色,引意識中三種分別,數有多少;耳等諸識,凖此應知。
上篇:後得智相見俱有 | 下篇:後得無分別智有五種 |
即指十種地位。又作十住。地,梵語 bhūmi,乃住處、住持、生成之意。即住其位為家,並於其位持法、育法、生果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