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梵語 ā?raddhya。乃心所之名。為七十五法之一,亦為百法之一。指內心污濁之精神作用。於四諦三寶等,未能忍許愛樂...(術語)謂他力念佛之法門也。釋尊一代之諸教,八萬四千之法門,要皆為歸入於彌陀本願之支徑小路,惟本願他力之一乘...亦名:跳行戒開緣 含注戒本·百眾學法:「不犯者,有病,若為人打,若有賊,若惡獸,若有棘剌,度渠塹,或度泥而跳...為行腳時裝納三衣之袋子。即僧尼行乞或行腳時,垂掛於頸前,裝置隨身物品之袋囊。又稱三衣袋、衣袋、衣囊、盛衣袋、...契合於佛所說的教法。...(雜語)舊苦也。智度論十九曰:新苦為樂,故苦為苦。如初坐時樂,久則生苦。初行立臥亦樂,久亦為苦。...佛陀本生譚之一。據大方便佛報恩經卷四惡友品記載,往昔波羅捺王摩訶羅闍有二子,兄名善友,弟名惡友。兄欲求取如意...【大慧】 p0238 瑜伽八十三卷五頁云:又大慧者:謂卽如來等慧,長時串習故。 二解 佛地經論二卷十二頁云:問答抉擇...(術語)誓願約束。就佛菩薩之救濟而言。...(術語)緣覺乘之人,得涅槃果,而安住之無更希佛陀妙果之心,謂之住果緣覺。此住果之二乘,更能發心而至佛果否,是...【四不定相應不相應】 p0464 成唯識論七卷二頁云:四中尋伺,定不相應。體類是同,麁細異故。依於尋伺有染離染立三...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當知食以節度,受而...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度論卷第四 大智度論卷第五 大智度論卷第六 大智度論卷第七 大智...禪秘要法經卷上 後秦弘始年鳩摩羅什等於長安逍遙園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處難處之事愈宜寬, 處難處之人愈宜厚, 處至急之事愈宜緩。 面對紛繁複雜的人與事,困難是難以迴避的。應對得體,...一切諸佛都有十力、四種無畏、十八不共法。對這些佛教的常識,我們還是要了解。十種拯救眾生的智力,這個力就是不為...《印光法師文鈔續編與周福淵女士書》雖是給周福淵居士的回信,實則是對我們末世所有女子的諄諄教誨,實為無上法寶。...「聞盡」與「盡聞」是同樣的意思,是指聞與所聞都已盡了。「盡聞不住」則是不住於「聞所聞盡」的層次,再進一步,便...大家要注意!業果已成熟,業報一現前時,就沒有辦法免苦了;好像一個人已被冤家捉到,那就很不易脫離。在未捉到以前...幽深的石窟裡,一位出家人正在精進地禪坐,他用心地在參究自己的本來面目,忘記春秋的交替,不管浮世的變幻。森林中...東坡居士悟道因緣 內翰東坡居士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四川)人。蘇軾少有大志,幼時其母程氏親自教他讀書。一...居士要親近善知識,居士在學習佛法,其目的無非是要求得到佛法正確的知見,求得解脫的方法。可是,佛法是出世解脫的...
苦憂差別
【法相辭典】
【苦憂差別】 p0843 成唯識論五卷十五頁云:諸逼迫受、五識相應;恆名為苦。意識俱者;有義、唯憂。逼迫心故。諸聖教說:意地戚受,名憂根故。瑜伽論說:生地獄中諸有情類,異熟無間,有異熟生苦憂相續。又說:地獄尋伺憂俱。一分鬼趣傍生亦爾。故知意地尤重戚受,尚名為憂;況餘輕者。有義、通二。人天中者,恆名為憂。非尤重故。傍生鬼界,名憂名苦。雜受純受,有輕重故。奈落迦中,唯名為苦。純受,尤重,無分別故。瑜伽論說:若任運生一切煩惱;皆於三受現行可得。廣說如前。又說:俱生薩迦耶見,唯無記性。彼邊執見、應知亦爾。此俱苦受,非憂根攝。論說憂根,非無記故。又瑜伽說:地獄諸根,餘三現行,定不成就。純苦鬼界傍生亦爾。餘三定是樂喜憂根。以彼必成現行舍故。
上篇:苦遲通 | 下篇:苦惱不淨 |
(術語)梵語阿梨耶Ārya,譯作聖者,尊者。謂智德具尊者。羅漢之尊稱。資持記下三曰:尊者,臘高德重,為人所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