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梵語 catasro vijāna-sthitayah,巴利語 catasso viāna-tthitiyo。又作四識處。謂「識」攀緣於色、受、想、行等四...(名數)行者,修禪定時,使心不散亂而住著於一境,有九種:即安住心、攝住心、解住心、轉住心、伏住心、息住心、滅...指地獄、餓鬼、畜生三惡趣。又作三惡道、三塗、三途、三惡。乃眾生造作惡行所感得之世界。即:(一)地獄,在地之下、...(術語)Yogin,一作瑜岐,瑜祁。梵語瑜伽Yoga,譯為相應。與理相應之法體之稱也,因而有瑜祇(即瑜伽)人師之稱。...行事鈔·諸雜要行篇:「四分,上座不學戒,亦不讚嘆戒,有餘比丘樂學戒者,不能以時勸勉讚歎。我見如是上座過失,故...暴流有四,謂欲暴流、有暴流、見暴流、無明暴流。隨流漂鼓是暴流義,隨順雜染故,初是習欲求者,第二是習有求者,後...(印相)見智法身之意。金剛界修法所結印契之一。金剛頂蓮華部心念誦儀軌曰:次結見智身,印契如前相,見彼智薩埵,...又作後光、光焰、光。指佛、菩薩像背後之光相,象徵佛、菩薩之智慧。光背可分為頭光與舉身光二種:(一)頭光,本指發...(名數)義淨三藏渡天時,天竺之小乘宗唯有四部。寄歸傳一曰:諸部流派,生起不同,西國相承大綱唯四。注云:一、阿...一是平等不二,如是如常不變,所以一如就是真如的意思。...【緣無覺】 p1301 瑜伽六卷六頁云:復有難言:若過去未來是無;云何緣無而有覺轉?若言緣無而有覺轉者;云何不有違...大寶積經卷第一 大寶積經卷第二 大寶積經卷第三 大寶積經卷第四 大寶積經卷第五 大寶積經卷第六 大寶積經卷第七 大寶...浴佛功德經 大唐沙門釋義淨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城鷲峯山頂,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復有無量無邊大菩...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佛法者,心法也。此之心法,乃十法界之根本。不明此法,非但無由親證本有真如佛性,即世間格致誠正,修齊治平之道,...許多人在遭遇不如意的對境時,例如別人做了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或者妨礙我們達到某個目標的事情等,心裡往往會生起不...問: 如何克制內心的浮躁? 明證法師答: 修定,內心浮躁,心識散亂,就是因為沒有定力,怎麼樣修定呢?最簡單,最...有些人聽說受戒後所犯的罪要比不受戒所犯的罪還要大,便不敢受戒,這種態度是完全錯誤的,《入中論》中說:增上生及...問: 我是台灣台北三十三歲的念佛行人。請問,出離心是不是會顯得孤僻?我要與這殺盜淫妄的世間一起過日子,覺得沒...(一) 1.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2.知恩報恩為先,利人便是利己。 3.盡心盡力第一,不爭你我多少。 4.慈悲沒有敵人...問: 眾生無始以來,造無量業。今生一形不逢善知識,又復作一切罪業,無惡不造。云何臨終十念成就,即得往生?出過...《集頌》: 譭謗、背舍、滅正法,聲聞、緣覺、菩薩乘。 十二緣起、四聖諦,諸般若密道品等, 隱蔽、留難、障學、修...
持種依
【法相辭典】
【持種依】 p0848 成唯識論十卷五頁云:一、持種依。謂根本識。由此能持染淨法種,與染淨法俱為所依。聖道轉令舍染得淨。餘依他起性,雖亦是依;而不能持種。故此不說。
上篇:苦等諸智為得清淨因 | 下篇:持瑜伽力 |
此語出自拉丁語 idola,原意為形像、姿態。後有表示妨害正確認識之偏見、先入為主之觀念等義,則始自義大利人布魯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