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毗婆沙論三巻六頁云:舍異生性者:謂此心心所法、能舍異生性。問:誰正能舍異生性耶?為世第一法?為苦法智忍?設爾;何失。若世第一法,正能舍異生性者;云何住彼、能舍彼耶?若苦法智忍、正能舍異生性者;此在何位?為生時舍?為滅時舍?若生時舍者;云何未來、能有所作。若滅時舍者;彼性已舍,復何所舍。有作是說:世第一法、正能舍異生性。問:此既是異生法;云何住彼而能舍彼?答:住彼舍彼,亦無有過。如調御者,乘象調象;乘馬調馬;乘船御船;乘車御車;如勝怨士,升怨害怨。如伐樹人,升樹伐樹。世第一法、亦復如是。依異生性,而能舍之。或有說者,苦法智忍、正能舍異生性。謂正生時,舍異生性。於正滅位,能斷欲界見苦所斷十種隨眠。如燈生時,發明破暗。滅時燒炷熱器盡油。問:云何未來能有所作?一、法,二、用。理豈應然?答:於義無違。許亦何失。謂一切法能於未來有作用者,總有三類。一者、內法。如苦法智忍。二者、外法。如日等光明。三者、內外法。如諸生相。一燈多用、世所共知。苦法智忍、二用,何失。有餘師言:世第一法、苦法智忍、更互相資,舍異生性。謂世第一法、與異生性、雖恆相違,而力劣故;不能獨舍。由此引生苦法智忍,共相助力,舍異生性。譬如羸人、依因健者,更相助力;能伏怨家。由此因緣,世第一法、如無間道,苦法智忍、如解脫道,舍異生性。是故世第一法、與異生性、成就得俱滅,苦法智忍,與異生性、不成就得俱生。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又作六種本跡。本,謂所依之住處不移動;跡,謂往來之蹤跡出沒多端。為天台宗對本跡二門所立之六種釋義。即:(一)理...(菩薩)文殊之德號。譯佛為覺,故覺母即佛母也。文殊於理智二門中司智門之義,因稱為佛母。以諸佛自智慧出生故也。...(書名)具名提婆菩薩釋楞伽經中外道小乘涅槃論,一卷,後魏菩提流支譯。敘外道小乘所執二十種之涅槃。...與「內陣」相對。又稱下陣。外圍列陣之意。佛殿內,安置佛像、供養莊嚴,及讀經修法之處,稱為內陣;其外邊三方或四...(1130~1200)南宋理學家。徽州婺源(位於安徽)人,字元晦、仲晦,號晦庵、晦翁、紫陽,世稱朱子或朱文公。紹興十...四劫之一,即此世界壞滅之後,二十中劫間,只有虛空的時期。...(植物)Kovidār,又作拘鞞陀羅。樹名。嘉祥法華疏十一曰:拘鞞陀羅,此雲大遊戲地,地破也。慧琳音義二十五曰:俱...(人名)唐青龍寺慧果阿闍梨,真言宗之第七祖,大廣智不空三藏之付法入室也。永貞元年十二月寂,壽六十。見付法傳。...邪見者,謗因謗果,或謗作用,或壞實事,或邪分別,諸忍欲覺觀見為體,斷善根為業,及不善根堅固所依為業,不善生起...【宮毗羅】 此雲蛟,有鱗曰蛟龍。抱樸子曰:母龍曰蛟,子曰虯。山海經:蛟似蛇而四腳,小頭細頸。...(一)專注於一事之謂;特指念佛修行。善導觀經疏卷一(大三七·二四九下):「成佛之法,要須萬行圓備方乃克成,豈將...香讚: 爐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 隨處結祥雲 誠意方殷 諸佛現全身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三稱)...佛說玉耶女經 失譯人名附西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長者給孤獨,為子取婦,得豪貴長者家...小品經序 釋僧睿 般若波羅蜜經者,窮理盡性之格言,菩薩成佛之弘軌也。軌不弘,則不足以寮群異指其歸;性不盡,則物...
佛教非常主張廣結善緣,但是怎樣才能廣結善緣呢?其實布施就是最好的結緣,你布施多了,這個緣自然地就會越結越多。...
第十疑,往生行業疑。 問題的提出,就是由於前面九個疑問的解答,能夠生起相當的信願了,那末後就是正面的問題了:...過去,在羅閱只國外五百里處有一座山,山中住著一戶人家,男女老少共有一百二十二人。他們以打獵為生,過著穿皮吃肉...
女人能從小常念佛及觀音聖號,後來決無產難之苦。或一受孕即念,或將產三、四月前即念,或臨產始念,均得安然而生。...
人生世間,數十年光陰瞬息即過,若或虛度,則欲再得此光陰,決無可得之時。人之成敗,全在幼時,幼時若已空過,若至...佛在世時,有一群婆羅門教徒行於樹林、溪邊(婆羅門教的修行方法不是拜火就是修水行),這群修水行的外道者,在溪邊...
夢想,這個好懂,大家可能都理解。如果要拿它來形容我們一天的具體事實,或者我們夜間睡覺做夢,我們白天醒著,夜間...雖說大家嚮往皮膚越白越好,但營養學家卻推薦,吃的食物越黑越健康。對於黑色食物的好處,很多人可能並不清楚。湖北...
舍異生性
【法相辭典】
【舍異生性】 p0974
上篇:第二靜慮定建立 | 下篇:舍見惑時為頓為漸 |
小乘之果佛,因未斷「不染污無知」,故闇昧於世間事法;其事雖多,以十不知境為首。即:(一)味,指諸法之味。(二)勢...
六重本跡
覺母
外道小乘涅槃論
外陣
朱熹
空劫
俱毗陀羅
慧果
邪見
宮毗羅
一行
【大藏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大藏經】佛說玉耶女經
【大藏經】小品般若波羅蜜經

布施就是最好的結緣

修淨業的人,要對五欲深生厭離
慈心不殺 世世無患

常念佛及觀音聖號,決無產難之苦

兒女之賢善,多半在其母之熏陶化育
一句戲言墮獼猴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