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在羅閱只國外五百里處有一座山,山中住著一戶人家,男女老少共有一百二十二人。他們以打獵為生,過著穿皮吃肉從不耕種的生活。他們只知敬奉鬼神,不知世上還有佛法僧三寶。
一天,佛陀以聖智觀察,知道他們得度的因緣成熟,於是來到這戶人家附近,並於樹下打坐。當時,這家男子都去打獵了,只剩婦女在家。她們看到樹下坐著一個人,身上散發出的光芒照耀著天地,連樹林、石頭都變成金黃色。一家大小非常驚喜,認為此人必是神人,於是趕緊前往禮拜供養。佛陀除了為她們開示殺生的罪過以及護生的福報外,也解釋無常的道理,即使恩愛非常,也難免有別離之時。婦女們聽了都覺得深得法益,十分歡喜。
婦人們對佛陀說:‘我們雖然貪心殺生,以肉為食,但還是希望您能接受我們微薄的供養。’佛陀回答:‘諸佛慈悲,不以肉為食,而我也是飽食才來,你們就不必為我準備了!’又說:‘人生在世,可以賴以維生的東西非常多,你們為何不選擇一些有益的食物呢?如此殘害眾生以養活自己,死後會墮入惡道,對自己只有損害沒有幫助。人們應當食用五穀雜糧,並且悲憫眾生皆有貪生怕死之性,屠殺它們來養活自己的罪業是無法消滅的,唯有心懷慈悲不殺生,才能世世吉祥無患。’於是佛陀說了一首偈語:
‘為仁不殺,常能攝身;是處不死,所適無患。
不殺為仁,慎言守心;是處不死,所適無患。
垂拱無為,不害眾生;無所嬈惱,是應梵天。
常以慈哀,淨如佛教;知足知止,是度生死。’
此時,外出打獵的男子正好回家,卻發現婦女們並沒有像往常一樣出來迎接,心想:‘平常回家,妻子都會出來迎接,怎麼今天連一個人影也沒看到,不知是否發生了什麼變故?’情急之下,將獵物丟下,四處尋找。沒想到,自己的妻子坐在樹下,合掌聆聽佛陀的開示。男子們非常生氣,衝動地想要毆打佛陀,婦女們趕緊勸道:‘這位可是大神,千萬不可以對他亂來。’男子們一聽,趕緊向佛禮拜懺悔。於是,慈悲的佛陀又為男子們再說一次不殺得福、殺生有罪的道理。男子們聽了非常慚愧,長跪向佛說道:‘我們自幼生長於深山,以殺獵為生,罪過如山,有什麼辦法才能免除我們的惡業?’於是佛陀又說了一首偈子:
‘履仁行慈,博愛濟眾;有十一譽:福常隨身,
臥安覺安,不見惡夢,天護仁愛,不毒不兵,
水火不喪,所在得利,死升梵天,是為十一。’
說完之後,在場的一百二十二個人都歡喜信受,受持五戒。佛陀並且請羅閱只國的瓶沙王,賜給他們田地與糧食。從此以後,整個羅閱只國和國家邊境外的人民,都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典故摘自:《法句譬喻經·卷一》
省思
《大智度論》云:‘諸餘罪中,殺罪最重,諸功德中,不殺第一。’世間眾生莫不貪生怕死,愛惜自己的生命,所以我們要秉承佛陀‘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長養平等不二的慈悲心,不但不殺生,還要積極地護生、救生,令一切眾生皆能遠離怖畏,獲得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