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異門論一卷八頁云:問:如是壽行、當言有為?當言無為?答:應言有為。問:如是壽行、當言常?當言無常?答:應言無常。問:如是壽行、當言恆?當言非恆?答:應言非恆。問:如是壽行、當言變易?當言不變易?答:應言變易。問:如是壽行、當言緣已生?當言非緣已生?答:應言緣已生。問:如是壽行、當言名攝?當言色攝?答:應言名攝。問:如是壽行、當言有見?當言無見?答:應言無見。問:如是壽行、當言有對?當言無對?答:應言無對。問:如是壽行、當言是心?當言非心?當言是心所?當言非心所?當言心相應?當言心不相應?答:應言非心,非心所;心不相應。問:如是壽行、當言善?當言不善?當言無記?答:應言無記。問:如是壽行、當言有漏?當言無漏?答:應言有漏。問:如是壽行、當言學?當言無學?當言非學非無學?答:當言非學非無學。問:如是壽行、當言欲界系?當言色界系?當言無色界系?答:應言或欲界系、或色界系、或無色界系。云何欲界系?答:欲界壽。云何色界系?答:色界壽。云何無色界系?答:無色界壽。問:若欲界壽、已斷已遍知;色界壽亦爾耶?答:若色界壽已斷已遍知;欲界壽亦爾。有欲界壽已斷已遍知;非色界壽。謂已離欲染,未離色染。問:若欲界壽、已斷已遍知;無色界壽亦爾耶?答:若無色界壽已斷已遍知;欲界壽亦爾。有欲界壽已斷已遍知;非無色界壽。謂已離欲染,未離無色染。問:若色界壽已斷已遍知;無色界壽亦爾耶?答:若無色界壽已斷已遍知;色界壽亦爾。有色界壽已斷已遍知,非無色界壽。謂已離色染,未離無色染。問:若於壽行、已斷已遍知;彼於欲界、無色界、已離染耶?答:若於欲界壽行已斷已遍知;彼於欲界已離染。非於色無色界。若於色界壽行已斷已遍知;彼於欲色界已離染。非無色界。若於無色界壽行已斷已遍知;彼於欲色無色界皆已離染。爾時於一切一切事一切種一切位一切處一切結,皆已離染故。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又名懈慢國,此國位於我們此世界的西方十二億那由他之處,正好是去極樂世界的中途,生活在那裡的人,因貪戀其國土的...【事圓滿有七相】 p0801 瑜伽七十四卷二十頁云:事圓滿者,復有七相。一、施資產事,二、施國土事,三、施有情...【四聖諦次第】 p0449 瑜伽五十五卷十五頁云:復次四聖諦說次第者:謂由此故苦,此最為初。如此故苦,此為第二。此...(器具)入供佛閼伽之土器也。...(地名)泥洹即涅槃,佛涅槃之娑羅雙樹林也。...(術語)又曰圓融三觀,不可思議三觀,或不次第三觀。為天台圓教之觀法,利根菩薩之所修習。原出於大智度論二十七所...【種子生現行】 阿賴耶識有生一切法之功能,此能生之因,稱為種子,自此種子生起的色、心諸法,稱為現行。能生的種...攝取眾生之願。為三願之一。即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有關利益眾生之本願。又作攝生願、利眾生願。慧遠之無量壽經義疏...(術語)又曰聖主師子。佛之尊號也,佛為諸聖中之上首,故曰聖主。師子取自在無畏之義。法華經序品曰:聖主師子演說...子題:上品心 行事鈔·受戒緣集篇:「正明受體。(一、敘由)若至此時,正須廣張示導發戒正宗。不得但言起上品心;...(術語)總稱密教之法。以此宗之本意修三密平等之三摩地故也。菩提心論明三種之菩提心。而密教之菩提心謂之三摩地菩...佛說彌勒大成佛經 姚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摩伽陀國波沙山(孤絕山也)過去諸佛常降魔處夏安居...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阿難,云何...大寶積經卷第一 大寶積經卷第二 大寶積經卷第三 大寶積經卷第四 大寶積經卷第五 大寶積經卷第六 大寶積經卷第七 大寶...
我們看總結。是什麼樣的力量讓整個輪迴會相續呢? 汝負我命,我還汝債,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汝愛我心,...
[塵非常住,若變滅時,此心則同龜毛兔角]:[變滅],就是四相(生、住、異、滅)中的異相與滅相;因為一切法要滅時,...
念名號能夠消除業障;能夠遇難呈祥,消除一切災難;念佛還能夠治病,六字洪名是阿伽陀藥;念佛還能夠令我們在佛不住...
釋迦牟尼佛在《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中說,在末法時期法欲滅時,我們修行人要想有成就,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必須...
或問參禪得悟者相望於冊,念佛得悟者何寥寥其未聞也?噫!蓋有之矣,子未之見也。且參禪人得理之後,終不嘵嘵以自鳴...
佛號雖然很好念,但是很多人卻不肯念,不僅是今生有罪惡疾病的人不肯念,就是宿世有點善根的人也不肯念。這真的就是...
現在我想談談參禪的目的和參禪的方法。六祖慧能大師道出禪宗的宗旨:惟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可知參禪的目的是明心...
問: 弟子的婆婆九十三歲,公公八十九歲。弟子非常想回去照顧他們,但是我先生就是不讓我回去。理由是他們家裡生活...
壽行諸門分別
【法相辭典】
【壽行諸門分別】 p1271
上篇:慈愍共相 | 下篇:實性 |
即指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四者。法華經方便品闡示「佛出世為一大事因緣」一語,謂佛系為使一切眾...
懈慢界
事圓滿有七相
四聖諦次第
阿伽壞
泥洹雙樹
一心三觀
種子生現行
攝眾生願
聖主
受具戒正受前開導
三摩地法
【大藏經】佛說彌勒大成佛經
【大藏經】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
【大藏經】大寶積經

是什麼樣的力量讓輪迴相續

一個人沒學佛時,他就是要依靠某種東西來過日子

念佛能得人天恭敬

學佛人要閉是非之嘴,開念佛之口

為何念佛得悟的人寥寥無幾呢

這六個符號,承載了一切諸佛的功德

參禪一定要有長遠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