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類足論一卷八頁云:滅智何所緣?謂緣擇滅。何故滅智緣擇滅?答:滅智知擇滅滅靜妙離故。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十八神變者: 一、右脅出水 七、身下出水 十三、空中行 二、左脅出火 八、身上出火 ...梵名 Kau?āmbīskandha,巴利名 Kosambi-khandaka。又作拘睒彌犍度。律藏中二十犍度之一。佛成道之後,第九次之安...指心中之香。學佛者心中精誠,自能感格於佛,與焚香供佛無異,故稱心香。世俗本此,對於心所崇拜者,多用「一瓣心香...(雜名)Ārāma,又曰阿羅彌,阿藍麼,阿羅,譯為園。玄音應義二曰:阿藍磨者,園也。翻梵語九曰:阿羅彌者,園。...(術語)謂煩惱之業緣也。淨住子曰:眾等此生由於身意,造諸苦業。...(譬喻)以水火二河,喻眾生之貪瞋。以中間之白道,喻清淨願往生心。觀經散善義曰:譬如有人欲向西行百千里,忽然中...天台宗將釋尊一代說法之次第判為五時,而以第五時法華經所說之圓教,稱為今圓;於前四時大乘經所說之圓教,稱為昔圓...謂於自己信受勝法之外,亦使他人信受之。小乘佛教僅重自利一行,致力於自度、自信;大乘佛教則誓願自利與利他。然未...取結者,謂見取戒禁取,取結所繫故,於邪出離方便妄計執著,以妄執著邪出離方便故,廣行不善不行諸善,由此能招未來...全一卷。譯者佚名。又作五百問事經、五百問。收於大正藏第二十四冊。記述佛陀答目連所問末世比丘違犯戒律罪報之輕重...一實之理,如如平等,沒有彼此之別,謂之不二,菩薩若悟入這種一實平等之理,叫做不二法門。...1、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nan)無(mo)佛(fo)馱(tuo)耶(ye) 南(nan)無(mo)達(da)摩(mo)耶(ye) 南(nan)無(mo)僧(seng)伽...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阿難說:「聞如是。」 阿難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貴諧偶者,有衰耗不...佛說罪福報應經 宋于闐國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釋氏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俱。九月本齋一時...
一部大藏經中,到處闡明著因果律,不僅在三界六道中都遵循著因果律而隨業受報。直到成佛離不開因果。 因果律中,布...
末法時期,學佛有諸多逆緣。特別對於在家居士而言,要處理好工作和學佛的關係,實屬不易。一方面,工作中的人際關係...問: 印祖在一篇文鈔中這樣開示:倘有餘力,諸大乘經,不妨隨意受持讀誦,當以志心受持為本,且勿急欲洞徹其義理為...
好,南無阿彌陀佛,各位大覺世間有緣,大家吉祥。今天想跟大家說一個主題,就是關於一個宰相之子的故事。就是我們佛...時常有人問我:法師,請問我能出家嗎? 雖然每次我的回答都不一樣,但是,末了,我往往會給他們總結一句:其實,當...
康僧會(?-280年)祖籍康居,世居天堂師,隨其父經商移居交趾。10 餘歲出家。吳赤烏十年(247年)到建業(今江蘇南京)...民間通俗的信仰有很多的禁忌,但那並不是正信的佛教,卻被誤認為是佛教的禁忌。如香爐裡面殘餘的香棒,不可以每天清...
佛應我們的根機,施設八萬四千法門。通途佛法,一個重要的特點,都是要靠自力修行。縱然有些修行人宿世的善根深厚,...
滅智所緣
【法相辭典】
【滅智所緣】 p1213
上篇:意於未轉依位與十八心所相應 | 下篇:滅諦是常 |
(術語)五通之一。知宿世生死之通力也。...
十八神變
俱睒彌犍度
心香
阿羅磨
苦業
二河白道
今圓
自信教人信
取結者
目連問戒律生五百輕重事
不二
【大藏經】十小咒註音版
【大藏經】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大藏經】佛說罪福報應經

越施越富,這已經是佛門的常識了

如何處理好工作與學佛的關係
是否衹要至誠了教理就會透徹

宰相之子的故事
法師,請問我能出家嗎

康僧會大師:誠感舍利,傳法東吳
聖嚴法師《在家信佛有禁忌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