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毗婆沙論一百二十九卷一頁云:如佛昔在室羅筏城,住誓多林時,有苾芻名曰馬勝,是阿羅漢。獨於靜室,作是思惟:諸四大種,何處永滅?為欲知故,入勝等持;即以定心,於誓多林沒,欻然出在四大王眾天;從定而起,問彼天眾:諸四大種,何處永滅?天眾答曰:我等不知是四大種何處永滅。然我所事四大天王,智能威德,幷皆殊勝。彼或能了。可彼問之。尊者即時詣四王所,作如上問。皆曰:不知。復共仰推三十三天眾。三十三天眾,復推帝釋。帝釋仰推夜摩天眾。夜摩天眾,推蘇夜摩天子。蘇夜摩天子,推睹史多天眾。睹史多天眾,推珊睹史多天子。珊睹史多天子,推樂變化天眾。樂變化天眾,推妙變化天子。妙變化天子,推他化自在天眾。他化自在天眾,推妙自在天子。妙自在天子,推梵天眾。如是尊者遍問欲天,竟不能知大種滅處。欲往梵世,入勝等持,復以定心,自在宮歿,梵眾天出。從定而起,作如上問。梵眾咸謂我等不知。有大梵王,是梵,大梵作者化者,為一切父,自在生育,具大威德,無與等者,無有不見不了不識;彼定能知,仁應往問。尊者即問大梵所在。梵眾答曰:我亦不知大梵天王,定所在處。仁欲見者,隨處諦求,即有光明,於中而現。尊者馬勝,遂發誠心,願大梵王,於此眾現。應時大梵,即放光明。便自化身,為童子像。首分五頂。形貌端嚴。在梵眾中,隨光而現。尊者前進問曰:大仙!諸四大種,何處永滅?梵王不達,作矯亂言,苾芻當知,我是大梵,是自在者、作者、化者、生者、養者、為一切父。此是諂誑所發語業。尊者告曰:我不問仁梵非梵等;但問大種何處永滅。爾時大梵知此苾芻非矯亂言卒能酬遣。便執兩手,引出眾外。此是諂誑所發身業。出眾外已,謝尊者言:我實不知大種滅處。然諸梵眾,咸謂我是自已作者;無不知見。若我眾中云不知者;是諸梵眾,便見輕蔑。尊者自失,近舍如來,遠勞見問。致無所獲。今可速還,詣佛請問。如佛所說,應正受持。馬勝既聞梵王推佛;歡喜辭退。復入等持。即以定心,於梵世沒,欻然還出誓多林中。從定而起,整理衣服,往世尊前,恭敬作禮。問四大種,何處永滅。爾時世尊為說不見邊際鳥喻。云:汝亦然。乃至梵宮,遍請所問;不得邊際;還至此中。猶如彼鳥不得邊際。然汝所問,不合問儀。隨此而答,亦乖答理。汝欲問者:當如是問。四大與短長,細麁淨不淨,於何處永棄;名色滅無餘。此問隨順,應如是答。識不見無邊,週遍廣大性;更無餘廣大,能映奪此者。四大與短長,細麁淨不淨,於是處永棄;名色滅無餘。如彼廣說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術語)四無量心之一。棄舍一切而無著也。...又稱金剛定印、縛定印。為密教金剛部之法界定印,乃天鼓雷音如來之住定印。即二手之掌心向上,手指相叉。定印系表示...(一)(819~914)唐代禪僧。安徽懷寧人,俗姓劉。幼年出家,初閱華嚴經,頗有啟發。其後參謁翠微,大悟玄旨。周遊諸...禪林用語。指無意義、無價值之外在諸條件;尤指不用之文字、言語。塵境之「境」,指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之對像六境...(名數)眾生之心有五種散亂:一、自然散亂,五識不守自性,隨逐外境,念念變遷也。二、外散亂,意根馳動,隨逐外塵...【受品類差別】 p0730 瑜伽九十六卷十七頁云:又彼諸受自性所依染淨品別,當知名受品類差別。有味受者:諸世間...(術語)餘者殘餘,蘊者五蘊,謂已脫分段五蘊,而餘未變易五蘊之菩薩身,又言最後身之二乘及菩薩。...謂盲人妄以一己之印象,表達對乳色之認識;比喻外道固守偏執,永遠無法理解佛法真諦。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十四載,諸外...又作覆缽。乃指塔頂上如倒覆之缽的部分,係由印度半球狀塔身之建築演變而來。(參閱「相輪」3911) p2164...四方國主之一。當轉輪聖王未出世時,出現於南贍部洲之四主之一。自雪山之西至於西海,其間多出財寶,故其王即稱西方...(術語)佛之尊號。佛為世間第一之雄者,故曰世雄。在具兩足之有情中最為尊貴,故曰兩足尊。二種之尊號也。法華經方...文殊菩薩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諦di 1.持誦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薩心咒、亦稱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餓鬼報應經 失譯附東晉錄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鬼甚多,受罪不同。見尊者目連,皆起...佛說九橫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命未盡便橫死。一者為不...一位後生到寺廟裡向方丈求教,談起世態炎涼,頗有感慨:大師,大千世界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太複雜了,不是爾虞我詐,...1.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截至圓頓者,莫若念佛,求生淨土。 2.一切念佛法門之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莫若信願專...美國有一位非常博學多聞的學者,在八十多歲時,慨嘆宇宙之間有無窮盡的道理,盡管他以數十年的時間從事研究工作,仍...在《正心地觀經》中說,我們的心就是夜叉。為什麼說心是夜叉?它能把你一切的功德都吃盡了。本來我們在生活當中或信...問:師父,我們一般學佛的人都要具有慈悲心的,一些沒有學過佛的人死了以後,他自己不能超度,我們學佛的人要幫他超...每天講可能也有人不喜歡聽,從下個七開始就隔一天講一次。天天講,聽的人不喜歡聽,講的人還是很累,效果不一定很好...我們經過無量的生死輪迴,內心累積很多問題,要在一生當中面對無始的妄想,處理生生世世留下的生死業力,要做的第一...佛陀時代,有一位名叫修陀羅的長者,擁有無數的財富,平日為人樂善好施,並虔誠信仰佛教,自己更發願:每年臘八(十...
諸四大種何處永滅
【法相辭典】
【諸四大種何處永滅】 p1357
上篇:諸識所依在根非境 | 下篇:諸聖弟子二種雜染 |
資持記·釋釋相篇:「劫貝,即木[帛*系]。」(事鈔記卷二○·四五·一六) 資持記·釋二衣篇:「劫貝,即木綿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