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十四變化、十四化心。指小乘得神境智證通後所引發之能變化心,計有十四種。即:依初靜慮有二:欲界之能變化心及初靜慮之能變化心。依第二靜慮有三:欲界、初靜慮、第二靜慮之能變化心。依第三靜慮有四:欲界、初禪、二禪、三禪之能變化心。依第四靜慮有五:欲界、初、二、三、四禪之能變化心。以上計有十四種能變化心。欲界之能變化心乃變化色、香、味、觸四境。色界四禪之能變化心乃變化色、觸二境。大乘則有二十種能變化心,以菩薩得神通自在之故,於四靜慮中皆各有五化。[俱舍論卷二十七、大乘義章卷十五] p416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亦名:隨坐衣、尼師壇 資持記·釋二衣篇:「坐具中,梵雲尼師壇,此翻隨坐衣。」(事鈔記卷三一·一·四) 羯磨疏·...【金剛喩心】 p0811 集異門論四卷一頁云:金剛喩心云何?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世有一類補特伽羅,居阿練若...執著於空的見解,也就是撥無因果的邪見。諸見中空見之過最重。楞伽經說:我說寧取人見如須彌山,不取無所有增上慢空...凡八卷。又作舒州佛眼和尚語錄。宋代僧清遠(1067~1120)撰,高庵善悟編。收於卍續藏第一一八冊古尊宿語錄卷二十七...(術語)又曰依報。凡有情之果報有二種。總謂有情之心身曰正報正果。謂身外之物(即山川居家衣服飲食等)曰依報依果...Wulinzang 明永樂末年在杭州刻印的大藏經。1982年發現。僅殘存17卷,為9種經籍的零散卷冊。千字文編次,摺裝本...五大力菩薩之一。此菩薩專守護未來世諸國土中,建立正法,護持三寶者。形像呈忿怒形。舊譯仁王經卷下受持品,謂其手...【代鴿】 p0533 西域記三卷三頁云:摩愉伽藍西六七十里,有窣堵波。無憂王之所建也。是如來昔修菩薩行,號尸毗迦王...魔障之境地。西方合論卷五(大四七·四○二下):「是故當知,心外見佛,即成魔境。何以故?以心外無一法可得故。」...(物名)Daṇḍa,又作檀陀,但荼。譯曰棒,杖。陀羅尼集經四曰:檀陀,唐言策杖。演密鈔八曰:但荼,棒也。【又】...諦,梵語 satya,巴利語 sacca,審實不虛之義。即指苦、集、滅、道四種正確無誤之真理。此四者皆真實不虛,故稱四諦...無量義經序 蕭齊荊州隱士劉虯作 無量義經者,取其無相一灋,廣生眾教,含義不貲,故曰無量。 夫三界群生,隨業而轉;...大周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序 天冊金輪聖神皇帝製 蓋聞:「造化權輿之首,天道未分;龜龍系象之初,人文始著。雖萬八千...大般涅槃經序 後秦釋道朗撰 大般涅槃經者,蓋是法身之玄堂,正覺之實稱,眾經之淵鏡,萬流之宗極。其為體也,妙存有...慚愧是佛教的專有名詞,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前,並沒有慚、愧二字連稱的詞彙,而這兩個字都是一種修行的方法與觀念。其...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見聞瞻禮一念間,利益人天無量事。 你想過嗎:在這個世界的每個角落,每個時候,包括你現在所...佛所說法,千經萬論,總是要眾生明自己的心。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眾生無量劫來,被物所轉,都是心外見法,不知...在整部《楞嚴經》的理論篇當中,佛陀主要是告訴我們兩個重點,菩薩:第一個,我們 云何應住? 就講到這個安住的問題...想得一個見地,想得一個功夫,這都不是想出來的,想也是妄想,你想得一個什麼都是妄想。時時刻刻把自己的功夫用好,...一個人身患疾病,首先要及時確診並實施有效治療,學佛也是這樣。佛慈悲應世,講經說法浩如煙海,簡單講八萬四千法門...一、叢林之興 印度的出家人是乞食為生,那裡化緣很辛苦,不住寺院,住在旁邊,老的就住在屋裡,年輕的化飯,回到寺...來示雲,時當末法,彼邪見魔黨,往往身泰體健。而正信之士,反致多病多惱。豈非定業使然,有令人太息不置等語。森殊...
十四變化心
【佛光大辭典】
上篇:十四過類 | 下篇:十玄門 |
(術語)無表業之外,有身表業語表業。人之言語乃以一種意思表示於人之作業,故謂之語表業。俱舍論十三曰:語表業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