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7~1570)明代禪僧。號定堂。尋甸(位於雲南烏蒙山麓)人,俗姓楊。世宗嘉靖年間,參謁白齋和尚,因「萬法歸一」之話頭而悟道。後住雞足山(位於雲南)金龍潭,創建花椒庵。[雞足山誌補卷四] p1962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雜語)場所之一部也。法華經序品曰:各禮佛足,退坐一面。...剎,梵語 ksetra,田土、國土之意。指一佛救度眾生之範圍,亦即三千大千世界。[翻譯名義集卷七] p54...(流派)梵語瑜伽Yoga,譯曰相應。真言宗之異名。彼宗以三密相應之旨為本,故曰瑜伽宗,又云相應宗。...(1914~)浙江清縣人,俗姓陳。幼年於雁蕩山出家,自號雁蕩山僧。畢業於閩南、武昌等佛學院。親近太虛大師,為入室...多聞,梵名 Vai?ravana,巴利名 Vessavana,音譯為吠室羅摩拏、毘舍羅門、鞞沙門、毗沙門。又作普聞天、種種聞天。...(人名)龍樹天親二菩薩皆有千部論師之名。止觀七曰:龍樹作千部論。百論序疏曰:天親本小乘學造五百部小乘論。(中...【習近無罪無染所有存養以自存活】 p1026 瑜伽二十三卷十五頁云:問云何習近無罪無染所有存養以自存活?答:若受飲...解脫相、離相、滅相。解脫相是無生死的相;離相是無涅槃的相;滅相是無生死涅槃的無相,連無相亦無,即是非有非無之...(術語)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之第三十九。...禪林用語。即到底。有徹底、結局、終極之意。引申為:佛教中雖有諸種說法,然以畢竟究極之義為正道、為終極。此外,...(菩薩)佛在世生於梵德婆羅門家之形也(出文殊師利般涅槃經),日本傳教大師由唐攜回本國,納於根本之經藏,日本修...肇論序 小招提寺沙門 慧達 作 慧達率愚,通序長安釋僧肇法師所作《宗本》《物不遷》等四論。但末代弘經,允屬四依...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安立大乘三界唯識。以契經說三界唯心。心意識了名之差別。此中...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出六根聚經中) 天竺三藏菩提燈譯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以神通...
云何猶不知,身陷惑網者,必囚生死獄,正入死神口。 此思維死亡的過患,藉以激發修習正法的信心。 以一切眾生的重心...
《清涼山誌》裡有一個故事,能說明因果的真實不虛。 隋朝代州有一位大富人叫趙良相,家資巨萬,他有兩個兒子,長子...
昔日,佛陀在摩竭國甘黎園中城北石室窟中說法。當時有很多獵人上山打獵,布下羅網,捕殺鹿群。有一隻鹿因落入網中而...
今天四月初八,是釋迦牟尼佛誕期的紀念日,並且是他的二九五〇年的誕期紀念日,我今天所講的就是這個題目。我們必須...
我們修行的前提,是一定要去掉我執,使自己的心軟化,來適應外邊的這種氣氛。你的心態柔軟了,你能把握自己的心多一...每次誦經前和迴向前應稱念三聲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名號。 第一種迴向文: 弟子xxx願以此讀誦《地藏經》一部之功德回...
摩騰法蘭 精通經典 攝摩騰原本是中天竺(中印度)人,他的儀表端莊優雅,精通菩薩乘與聲聞乘的各種經典,常常雲遊...
《業疏》云:戒是警意之緣也。以凡夫無始隨妄興業,動與妄會,無思返本;是以大聖樹戒警心,不得隨妄,還淪生死。 ...
本帖
【佛光大辭典】
上篇:本命道場 | 下篇:本性 |
(雜語)阿修羅與帝釋之戰場也。...
一面
一剎
相應宗
竺摩
多聞天
千部論師
習近無罪無染所有存養以自存活
三相
常受快樂願
到頭
兒文殊
【大藏經】肇論
【大藏經】唯識二十論
【大藏經】占察善惡業報經

身陷惑網者,必囚生死獄——不思維無常的過患

兩兄弟前生今世的因果循環

獵人聞法得道

佛誕節的紀念意義

去掉我執,使自己的心軟化
《地藏經》二種迴向文

中國高僧列傳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