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名 Bkah-hgyur 或 Kāh-gyur。意譯為教敕譯典,為西藏所編有關佛陀所說教法之總集,包括經藏與律藏兩大部門。西藏學者仁欽札巴(藏 Rin-chen-grags-pa,即布頓 Bu-ston)曾參與西藏大藏經策巴目錄之校訂工作,據以著善逝教法史語寶藏(藏 Bde-gshegs-bstan-pahi-chos-hbyung,簡稱語寶目錄),將藏譯佛典大別為教敕譯典(甘珠爾,又稱正藏)及論述譯典(丹珠爾,Bstan-hgyur,又稱副藏)二部門,此為西藏藏經特有之分類法。布頓主張甘珠爾分為顯教經乘與密教咒乘,經乘中又依佛陀說法時代之先後,分初、中、後三次法輪。初法輪乃佛於鹿野苑所說之四諦法與根本戒律等;中法輪為佛於靈鷲山所說之無相法,如般若經等;後法輪為佛於毘舍離城等處所說之分別法,如華嚴、寶積等經,成為西藏後世刊版編制之定製。
藏文大藏經版本甚多,內容互異,其中以德格藏、新奈塘藏、北京藏等三種最具代表性,尤以德格版為現存最完好之一部,內容分兩部(甘珠爾、丹珠爾)二十四類,其中甘珠爾部包括律部、般若部、華嚴部、寶積部、經部(分大乘經與小乘經)、秘密部(分十萬怛特羅部、古怛特羅)及總目錄等,凡一百函七百餘部。新奈塘藏之兩部中,甘珠爾部又分兩門,其中因乘般若部包括目錄、戒律部、般若部、華嚴部、寶積部、雜經部、涅槃部,凡收八十函三百部;果乘秘密部包括無上瑜伽秘經、瑜伽秘經、修秘經、作秘經四種,凡收二十二函三百部。兩門總計一○二函六百餘部。北京藏亦分兩部,其中甘珠爾包括秘密部、般若部、寶積部、華嚴部、諸經部、戒律部等,總收一○六函一千部。(參閱「西藏大藏經」2588) p2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