謂眾生本具之理性與諸佛之法身,乃平等無差別。又作迷悟不二、生佛不二、生佛平等、佛凡一體、凡聖一如、凡聖不二。謂眾生與佛,二者非個別之存在,乃相即不二,其間含有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之意。此在天台宗依諸法實相之理,密宗則依六大一實之說,二者所據雖不一,但均不以為由後天實踐所得,乃我人本具之德。不增不減經(大一六·四六七上):「第一義諦者,即是眾生界;眾生界者,即是如來藏;如來藏者,即是法身。(中略)是故舍利弗!不離眾生界有法身,不離法身有眾生界;眾生界即法身,法身即眾生界。舍利弗!此二法者,義一名異。」大乘止觀法門卷一(大四六·六四三下):「若就心體平等,即無修與不修、成與不成,亦無覺與不覺,但為明如如佛,故擬對說為覺也。又復若據心體平等,亦無眾生、諸佛與此心體有異,故經偈云:『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然復心性緣起法界,法門法爾不壞,故常平等、常差別。常平等,故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常差別,故流轉五道,說名眾生,反流盡源,說名為佛。」[諸佛無行經卷下、力莊嚴三昧經卷中、究竟一乘寶性論卷三、卷四、十不二門指要鈔卷下] p2063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日本佛教用語。為天台宗比叡山護持法華經諸神祇之總稱。又作日吉權現、山王七社。日僧最澄開創比叡山時,勸請三輪大...(1674~1710)清代黃檗宗僧。福建尤溪人,俗姓陳。始稱慧徹。字別光。投鼓山寺恆濤出家。康熙四十八年(1709)渡日...亦名:釋迦子 子題:四姓出家同稱釋種、能仁、海有八未曾有法、四河、四姓 羯磨疏·諸戒受法篇:「釋子者,如阿含中...(譬喻)清白之道路也。...【雜穢語有三種】 p1413 大毗婆沙論一百十六卷十八頁云:云何雜穢語從貪生?謂如有一、為己及他名利等故,作雜穢語...最勝者,謂佛菩薩無住涅槃攝所有滅,以常安住一切有情利樂事故。...(譬喻)煩惱燒於智慧之火,故譬以薪。無量壽經下曰:猶如火王燒滅一切煩惱薪故。...阿羅漢果補特伽羅者,謂已永斷有頂第九品煩惱安住彼究竟道。問若阿羅漢永斷三界一切煩惱,何故但言永斷一切五順上分...(術語)妄執有我體之愚惑情。不達無我之真理也。唯識述記一本曰:彼聞四諦,雖斷我愚,而於諸法,迷執實有。...佛、聖人、和尚(受業本師)、闍梨(受業時教授威儀的阿闍梨)、僧、父、母、病人。佛、聖人和僧屬於敬田;和尚、闍...(植物)Rocana,花名。慧琳音義二十六曰:盧脂那亦云盧遮那,此雲眼花也。...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極樂。娑婆,穢土也;極樂,淨土也。娑婆之壽有量;彼土...解深密經卷第一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住最勝光曜七寶莊嚴,放大光明,普照一...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一切大聖,神通已達。其名曰:尊者了...
各位有緣,大家吉祥。 我們這會兒呢,從山下爬到佛頂山來了,我後面呢就是這個佛頂山的山門牌樓。從這兒進去呢,就...
八關齋戒也是針對居士所施設的一個戒法。是在五戒的基礎上,再加上不上高廣大床。就是你的床鋪不能太高,佛制就是高...
佛陀認為,一個人要想獲得財富,應當學會一門技藝,作為謀生之本。佛陀在《善生經》中告誡善生:先當習伎藝,然後獲...
從淨土宗的觀點來看,對我們往生最大的障礙是什麼?貪戀娑婆;這是你心中最大的障礙。 為什麼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救...
禮敬諸佛,廣修供養修學皈依。 在菩薩戒,佛陀提醒所有的菩薩,你不管怎麼忙,你至少要拜三拜,對佛陀要拜三拜,你...世間最讓人流連癡迷、割舍不下的就是男女癡情。男歡女愛,從古至今,從東方到西方,無論什麼時代、什麼社會,男女情...
有人又提了一個問題,《佛說觀無量壽經》裡面說,五逆重罪也得往生極樂,《佛說無量壽經》這裡為什麼說五逆罪人不能...
供僧如供佛,你能至誠懇切恭敬,以清淨心供養三寶,完全沒有分別,沒一點雜念,這個福德就大。反之有數量、有計較的...
生佛一如
【佛光大辭典】
上篇:生佛 | 下篇:生佛不增不減 |
(菩薩)頂上結五髻,為童子形。常雲文殊之本體,為此五髻文殊,其他之文殊以之為本,五髻表五智五佛,童形取天真也...
山王權現
寂透
釋子
白道
雜穢語有三種
最勝
煩惱薪
阿羅漢果補特伽羅
我愚
八福田
盧脂那
【大藏經】淨土十疑論
【大藏經】解深密經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經

心無分別時,敬僧功德就圓滿了

八關齋戒是對居士所施設的戒法

佛經中有關職業與財富問題的開示

如何解決往生的最大障礙

沒有跟三寶結緣,你就失去了被救拔的機會
男女之情讓我們脫離不了輪迴的苦海

五逆罪人能不能往生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