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名 Yasti-vana,巴利名 Yatthi-vana, Latthi-vana。又作申怒林、申怒波林、遮越林、祠祀林。即指杖林。位於古代印度摩竭陀國王舍城外之林苑。據雜阿含經卷三十八載,佛陀於游化摩竭陀國時,曾居住善建立支提杖林(梵 Suppatittha-cetiya,又作善安住塔、善住窣堵波)中,頻婆沙羅王與諸小王、群臣等皆來受佛陀教化。上記之善建立支提,即申瑟知林。另於頻婆沙羅王經、過去現在因果經卷四、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七等書,均有記載此事。又竹杖外道亦曾於此量佛之身量。關於此林名稱之由來,釋迦方誌卷下(大五一,九六三下):「申瑟知林(言杖林也),滿山谷。昔有人以丈六竹杖量佛,而恆出杖表;因投杖而去,遂生根,而被山焉。」此外有關此林之位置,據中阿含經卷十一載,距王舍城一由延;中本起經卷上度瓶沙王品亦載,距羅閱祇城四十里(即一由延)。其它另有不同之記載。[中阿含卷十一頻鞞娑邏王迎佛經、別譯雜阿含經卷一、普曜經卷八、佛所行讚卷四、大莊嚴論經卷十二、四分律卷三十三、大唐西域記卷九] p2079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術語)七有之一。依過去之戒定等因,而感得現在之天界樂果也。因果不失,故名有。大藏法數曰:天者,天然自然,樂...為舊華嚴經卷五十九所載大海底下之廣大吸水石;以此石廣大如山,故又稱沃焦山。其下為阿鼻地獄之火氣所炙,故此石經...【如法乞求】 p0577 瑜伽七十卷二頁云:云何名為如法乞求?謂如所應求,如所從求,而乞求故。云何名為如所應求...(界名)欲界之諸天也。有六重,稱曰六欲天。俱舍論八曰:欲天者一、四天王眾天,二、三十三天,三、夜摩天,四、睹...依於六根所接之塵有六:謂色、聲、香、味、觸、法,是為六塵。塵即染污之義,以能染污情識之故。 一、色 謂眼...真言行者身上應安布之十五尊。即:(一)觀身如佛形,此乃先以全身為佛身,即理法身。(二)根本命金剛,發心最初金剛薩...(名數)又云四無色。無色界之四空處也。菩薩本業瓔珞經上曰:上至四空。...濟緣記·釋懺法篇:「氍毹,獸毛所織。」(業疏記卷二二·三二·九)...【損力益能轉】 p1252 攝論三卷十二頁云:一、損力益能轉。謂由勝解力,聞熏習住故;及由有羞恥、令諸煩惱、少分現...【躭著】 p0937 瑜伽八十四卷十六頁云:躭著者:謂堅執已得,無所營為故。...梵名 Puskarāvatī。乃古代北印度犍馱羅國之舊都城。略稱弗迦羅城。位於布路沙布邏城(現今之白夏瓦市)東北,即希...佛說法滅盡經 僧祐錄中失譯經人名今附宋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拘夷那竭國如來三月當般涅槃與諸比丘及諸菩薩。 無央數...佛說彌勒大成佛經 姚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摩伽陀國波沙山(孤絕山也)過去諸佛常降魔處夏安居...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阿難,云何...世尊成道後未久,彌醯尊者作為侍者,悉心照料著佛陀的飲食起居。 有一天一大早,彌醯就外出乞食。乞食完畢,尊者在...經過幾天禪修,大家應感到自然安定,不會太浮躁。一般有五六天的禪修基礎,心就慢慢開始回收,不會太散亂,應能比較...格局越大,越不糾纏 真正有大格局的人,非常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麼,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樣的生活,所有的...【經文】 法藏比丘,於其佛所,諸天魔梵龍神八部①大眾之中,發斯弘誓,建此願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所修佛國,...守本分,修實行,分外不起一毫欲得之妄念。悲觀抑鬱和想自殺的煩惱可治也。 人生世間,貴守本分。凡一切人,發顛發...佛法對感情的看法是什麼?這個每一個宗教,不是講愛就是講博愛,要不然就是講慈悲。那麼我們要從人的最底處的地方談...如何面對人生中的得與失,這恐怕是千百年來許多人苦苦思索的。該得到的不要錯過,該失去的,灑脫得放棄,不必太在意...【原文】 庚午四月,先太夫人病革時,語子孫曰:舊聞地下眷屬,臨終時一一相見,今時果然,幸我平生尚無愧色。汝等...
申瑟知林
【佛光大辭典】
上篇:申日 | 下篇:申頭羅 |
(人名)Suvarṇadeva,兒名。譯曰金天。見賢愚經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