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一卷。唐代仰山慧寂撰,明代語風圓信、郭凝之編。全稱袁州仰山慧寂禪師語錄。收於大正藏第四十七冊。於明崇禎三年(1630)成立,清康熙四年(1665)刊行。內容初記慧寂之行實;次述慧寂與溈山、龐居士、三聖、乳源、百丈、黃檗、南泉等之問答機語,及其上堂、示眾等法語,約七十條;最後則略記慧寂之入寂。[御選語錄卷四] p2169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術語)與遷化同。轉教化於他土之義。又為遷轉變化之義,謂命終之變也。無量壽經下曰:是二菩薩於此國土,修菩薩行...(一)梵名 Bhadrika,巴利名 Bhaddiya。又作跋提梨迦、跋陀羅、跋提。意譯小賢、賢善、仁賢、有賢。略作賢。五比丘之...(傳說)西域記八謂初有婆羅門,高才博學,門人數千受業。學徒一日遊觀,有一書生徘徊悵望。同儔謂曰:汝何憂?曰:...云何非苦似苦住大寂靜?謂已得究竟菩薩摩訶薩等,乘大悲願力故生諸有中。...(名數)即三次三拜之儀式也。百丈清規第一達磨忌條曰:住持上香三拜,不收坐具,上湯,退身三拜,再進前問訊揖湯,...【表無表業】 p0793 如大毗婆沙論一百二十二卷一頁至十八頁廣說。彼云:若成就身表,彼成就此無表耶?答:應作...(一)思惟人、法二空而斷除煩惱、所知二障之觀法。 (二)無生觀與無相觀。(一)無生觀,諸法無自性,為因緣生,雖生而...【六境】 指六根所取的六種對境,亦為六識所感覺認識的六種境界。即色、聲、香、味、觸、法。此六境猶如塵埃能污染...子題:豚子、開妄語 行事鈔·諸雜要行篇:「慈濟畜生法。(一、慈心解放)四分,慈心解他被系狗子,出他被溺豚子,...(術語)起神祇或三寶而勸請保證吾言之非偽,謂之起請。但此起請即盟誓,小乘從戒律禁止之。毗奈耶雜事十九曰:是時...隱而不傳於人,稱為秘;蘊蓄於內,稱作藏。秘藏者,謂諸佛之妙法,以諸佛善為守護,不妄宣說。[維摩經問疾品、大日...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永嘉證道歌 唐慎水沙門玄覺撰 君不見。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覺了...阿閦佛國經卷上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譯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比丘千二...
佛教以慈悲為懷,視眾生平等,這其中也包括了動物。佛法認為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無二的,在本質上並無差別。由於因緣...一、 生命不在長短,衹要活得有意義。 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乃至一生庸庸碌碌、畏畏縮縮而活的人,不如一年、一月乃...有人問我,在忙碌的工作中,如何抽出時間來修行? 就我來說,每次回到台灣,經常忙到從早到晚都沒有私人的時間。 在...
(第一講) 前言: 佛法的流傳,主要是要有人來講,有人來弘,這樣才能使佛法的正義在這個世間,讓更多的有緣能夠得...
親近善知識,遠離惡知識,為成佛妙道,諸經如是說: 世間有二知識,常與人為因緣,令人得大罪,亦令人得大福。何謂...
你看你們讀《金剛經》,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若當時有我相...衹要是貪,都是不好的心態,不會因你所貪著的東西種類不同,而有好壞之別,因為不管你貪的是什麼東西,都是額外的追...
念佛的人,他平常心中有一個歸依境,他能夠信、願、持名,心中有佛,有佛本願的攝受,所以在臨終的時候,佛陀以淨光...
仰山慧寂禪師語錄
【佛光大辭典】
上篇:仰山慧寂 | 下篇:仰山隨分 |
【四種等論抉擇道理】 p0462 雜集論十五卷十二頁云:復有四種等論抉擇道理。謂能破能立能斷能覺。能破者:謂遮破他...
轉化
婆提
波吒釐子城緣起
非苦似苦住扼寂靜
九拜
表無表業
二空觀
六境
慈濟畜生法
起請
秘藏
【大藏經】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大藏經】永嘉證道歌
【大藏經】阿閦佛國經

【推薦】各種動物在佛經裡的寓意
慧廣法師:生命的意義
聖嚴法師:忙人的修行方法

宏海法師: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親近善知識,遠離惡知識,諸經如是說

釋迦佛因地修忍辱,舍身飼虎行菩薩道
聖嚴法師《為什麼貪心》
